劉麗輝
(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河南 焦作 454000)
知識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關于它的定義有多種。美國生產力和質量中心(APQC)對知識管理的定義是:知識管理是組織一種有意識采取的戰略,它保證能夠在最需要的時間將最需要的知識傳送給最需要的人;我國圖書館學家謝小軍認為圖書館知識管理是指通過應用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調動圖書館內所有成員與部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和使用圖書館各種輔助資源,針對圖書館的知識資源進行系統地生成、獲取、組織、傳遞、創新及增值,進而充分地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信息與知識需求,提升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過程。
總的來說,圖書館知識管理就是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通過對知識的加工、整理來實現知識共享。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知識管理權威人士通常認為,技術因素(如數據庫、網絡等)占知識管理工作的10%,過程因素(如知識地圖、工作流等)占20%,人員因素(如服務態度、團隊精神等)占70%。[3]由此看來,人力資源管理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核心。
人是知識管理中最核心的管理因素,是知識的擁有者。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根本出發點,進行內在的知識積累并傳播,進而實現知識創新。
1.2.2 知識管理技術
知識管理涉及以現代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溝通系統、仿真系統及網絡技術和在此基礎上的人機互動系統等有效管理工具。圖書館在實施知識管理的過程中,很有必要建立一個總體的技術框架,這樣將各項知識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應用,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技術包括網絡技術、數據庫、知識檢索等。
1.2.3 知識營銷管理
知識營銷是一種以讀者為顧客,充分挖掘讀者的信息需求,根據讀者的信息需求去服務的管理模式。通常情況下,知識創新者并不是知識使用者,他們沒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使用者,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知識的使用者很難直接從知識創新者手中獲取新知識,這就需要圖書館充當知識傳播的媒介,實施知識營銷,為知識創新者尋找知識使用者。圖書館只有通過知識的有效傳播,知識創新成果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讓知識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于沒有嚴格的職業資格準入制度,使得我國圖書館從業門檻非常低,似乎“任何人,無需任何崗前培訓,無需任何資格認證都可以從事圖書館工作”。這種現象在高校圖書館尤為突出,形成了一種圖書館需要的人才進不來,不需要的人員擋不住的怪現象。這種狀況不但嚴重影響了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進程,而且也影響了圖書館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創新。
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部分受過圖書館或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另一部分受過其他方面知識的培訓,而具有上述兩種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卻較少。為了徹底實現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必須加強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
激勵是以人本理論為基礎、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活動,它追求管理活動的人性化。激勵的基本任務就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己耸菍嵤┯行Ъ畹年P鍵。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考核工作一直是有名無實,流于形式,圖書館的領導和職工總是以圖書館工作難以量化為由,忽視對考核工作的實施。在收入分配上,高校圖書館一直沿用事業單位薪酬管理模式,一律平均分配,在用人制度上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在這種工作環境下,有進取心的高素質圖書館員也失去了工作積極性,致使圖書館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因此,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入手,整合信息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F代信息化手段如何與課堂教學完美融合來提升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必將是教師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和目標。
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是按照國家或圖書館協會規定的職業技能標準和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圖書館從業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考核和鑒定,并對考核合格者授予相應的證書。
3.1.1 國外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起源于英國。旨在保持圖書館的專業地位和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英國圖書館職業資格考試分3種:初步考試、中間考試和最終考試。美國圖書館資格認證制度是在1925年開始的,美國各州圖書館資格認證要求不同,主要分為學歷制、等級制、考試制和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學歷教育制。德國規定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人員必須具有大學以上學歷。日本的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以考試為主,由公務員考試和專業測試兩部分組成,實行淘汰制,難度較高,最后通過率僅為3%~4%。
3.1.2 我國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依據國家對各行業資格認證的政策,考慮到圖書館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實行圖書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已引起我國圖書館界專家和管理者的重視。從制度層面上看,我國正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館法》的草案中關于圖書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問題已逐步清晰。中國圖書館學會從2001年起就組織業內專家開展了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的研究工作,搜集了英、美、日、澳等國外同行的大量資料,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了研究論證。2003年2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分別向文化部人事司和社文圖司提供了《世界主要國家圖書館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調研報告。2004年3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向文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提交了《關于申請承擔圖書資料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工作的函》。與此同時,我國許多省市也紛紛出臺了地方性的圖書館法規、條例等。這些都促進了我國圖書館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發展。
3.1.3 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①提高館員整體素質。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工作的知識技術含量以及專業化程度也日趨提高,這就需要大量的具備多學科知識,掌握新技術,具有專業能力的創造型、開拓型、復合型圖書館員。建立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可以使其從業人員提高參加學習和培訓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工作能力,縮小差距,從而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②提高服務質量。圖書館從業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優質的專業服務水平可以造就一流的服務,而在中國的圖書館界,用戶的滿意度普遍較低。如果實行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圖書館的從業人員會主動接受繼續教育。通過繼續教育可以改變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學歷、增強其綜合素質,使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技能得到改善,使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③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中高學歷人員比重較小,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較差,這種現象影響了圖書館的社會聲望和從業人員的實際待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環境下,人力資源保障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外圖書館資格認證的成功經驗,建立自己的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使圖書館能夠擁有一支素質優良、掌握現代技術的從業人員隊伍。
現階段,圖書館的人才素質與信息社會的需求不完全適應。高能力、高素質人才不足,大眾化人才較多,高、精、尖、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問題,制約了圖書館實現知識管理的進程。盡快引進跨學科復合型的知識人才,可以克服單一專業教育所帶來的某些弱點、不足或缺陷,發揮其各專業組合的優勢,增強人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通過多層面、多門類、多形式的在職或脫產再培訓、繼續教育,包括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的培養;在職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通過培訓班或學術研討會乃至用戶培訓等不同形式提高本專業人員理論水平;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調動人員的學習和研究積極性等。除了上述工作的不懈開展,最重要的還要加強高素質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工作。有了好的學科帶頭人,才能大興學習之風,以點帶面,提高整體學術水平,加強和深化學科建設,開展科學研究,逐步把服務性機構轉變為創新的學習和研究型組織,形成團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發現了“二八法則”,即組織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20%的骨干人員創造80%的價值,這一經濟學法則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由于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工作難以量化,導致了“大鍋飯”現象嚴重。為了徹底打破“大鍋飯”的分配制度,我國應結合國外先進經驗對現行分配制度進行改革,由原來的按職稱分配改為職稱與能力相結合的分配方式,使有能力的工作人員薪酬高于一般工作人員,給予有能力的工作人員挑戰性的工作,使其能夠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使圖書館高素質人才的比例不斷增加,從而建立一支優秀的職工團隊。
職業道德是一種與人的職業角色和執業行為相聯系的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圖書館員首先要做到敬業,樹立為讀者服務的觀念;其次,要樹立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并為圖書情報事業努力奮斗,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第三,要遵守圖書情報職業行為規范,在執業行為中履行自己的職責,遵循職業準則。只有擁有了這樣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隊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在圖書館知識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茖W發展觀要求圖書館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體制,強化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提高館員的素質。在知識管理環境下,圖書館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引進與開發,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館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不斷加強人力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圖書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1] 謝小軍.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構建及其關鍵成功因素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7(2):15-18.
[2] 夏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及實施策略[J].情報科學,2003(7):718-720.
[3] 盛小平.知識管理對現代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03(9):51-56.
[4] 盧盛華.圖書館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41-42.
[5] 彭立偉.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J].當代圖書館,2009(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