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慶豐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45)
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區建設。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我國社區建設已初具規模。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它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它的發展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和支持,尤其少不了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建設中的努力。在發達國家社區都擁有自己的圖書館,社區圖書館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圖聯規定:“每1.5公里半徑內,平均兩萬人左右要擁有一個圖書館,居民人均擁有藏書兩冊及增量0.25冊標準。”我國文化部《2000年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報告提出,20萬居民區有一所公共圖書館。由此可見,發達國家對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標準要求很高,而我國規定的標準相對較低。就是這樣較低的標準,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沒有達到文化部《2000年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要求。例如:2008年統計,沈陽地區平均50萬人才有一所圖書館,人均藏書僅有0.68冊。大部分社區沒有圖書館,即使少數社區建起了圖書館,因為缺少文獻資料及專業管理人員,也很難發揮作用。因此社區圖書館發展和建設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單靠社區本身無法完成,必須由全社會共同努力,其中包括高校圖書館的參與和支持。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處于封閉狀態,僅限于對本校讀者開放,造成了文獻資源的浪費。而現在文獻信息社會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圖書館向社區開放、服務社會將成為必然趨勢。中國圖書館學會頒布《圖書館服務宣言(2008)》規定:“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平等服務。各級各類圖書館共同構成圖書館體系,保障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均等地享有圖書館服務。”2002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開放。”這一切都為高校圖書館向社區開放提供了依據。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面向社區開放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我國有近2000所高校,分布在各地,如高校圖書館能向社區開放,將會極大地改變我國人均擁有圖書館、藏書冊數的現狀,滿足更多公民的閱讀需要,體現獲取知識的平等權力,促進社區文化建設及社會發展。其次,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文獻資源,但利用率不高,若能向社區開放、服務社會,不僅能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拓展文獻信息服務的空間,深化信息服務內涵,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
在我國近2000所高校中擁有藏書6億余冊,公共館僅有4億多冊;高校圖書館擁有網絡版數據庫占65%,公共館僅占28.6%。而且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每年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經費用于購置文獻資料。從這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與公共館相比,我國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優勢。另外,高校圖書館還有先進的現代化設備、網絡設施,眾多圖書情報專業管理人才及較強的文獻信息服務技能,可以為讀者提供形式多樣的文獻信息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徹底解放思想,拋棄舊觀念,緊緊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發揮文獻資源和信息服務的優勢,在不影響本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情況下,逐步向社區開放,服務社會。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區服務,著力宣傳現代圖書館理念及面向社區服務的重要意義,內外統一思想,把服務社區的認識統一到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及促進社區文化建設上來,爭取高校領導的同意和支持及高校所在轄區政府或相關部門的理解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高校圖書館走出校園,開展面向社區的信息服務工作。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圖書館還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應成立專門對外服務部門,指派專人走進社區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充分了解社區、所在轄區企、事單位人員構成情況,做好發展社區讀者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應深入社區居委會、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宣傳、展示圖書館文獻資源和服務特色,讓更多的人了解高校圖書館,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掌握社區讀者閱讀傾向和閱讀習慣,為開展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椐社區人員構成制定計劃,按照計劃由易到難、由少到多逐步發展社區讀者。高校周邊地區的社區居民受高校影響求知欲強,需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一切都為發展社區讀者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高校圖書館要與社區配合,堅持常年為讀者辦證,并借鑒公共館辦證方法,核驗本人身份證、工作證、學生證及其他有效證件,收取部分押金及借閱證工本費即可辦理。社區讀者憑此證與校內讀者享有同等權力,這樣才能讓社區讀者平等利用圖書館。
社區讀者受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讀者缺少圖書館專業及計算機專業方面的基礎知識,對于如何利用圖書館了解的更少,為此開展對社區讀者的培訓工作更為重要。高校圖書館應采用多種形式對社區讀者進行入館教育,利用雙休日、寒暑假組織社區讀者參觀圖書館,使他們了解圖書館的基礎設施、館藏布局、工作流程及規章制度,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還要為社區讀者開辦如何利用圖書館講座,讓他們了解和掌握圖書館專業的基礎知識、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使他們能利用檢索工具檢索自己需要的文獻,提高獲取文獻信息的能力。
高校圖書館利用文獻資源及場所的優勢,為社區讀者提供形式多樣的信息服務。首先,向讀者提供文獻保障,取消文獻資源利用上的限制,閱覽室、自習室及流通部全天候向讀者開放,編制推薦書目,向讀者介紹館藏,對館藏和特色文獻的內容做進一步揭示,有選擇地介紹給讀者,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其次,進一步加強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制作圖書館網頁,提供網上服務,使社區讀者可以通過網絡來檢索圖書館的電子信息資源。再次,要給社區讀者提供閱讀交流的機會和場所,比如舉辦各種讀書報告會、開展讀書月活動、新書宣傳及各類報告、講座、展覽,利用這些非文獻學習機會,傳播知識和文化,觸發閱讀興趣。另外,還可以為政府和公共信息部門提供信息服務,參與社會管理。
高校圖書館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是其工作的重點,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在完成此項工作的同時,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和人才優勢為社區服務,也是高校圖書館應盡的責任。只要處理得好,兩者并不矛盾,相反會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效益。具體操作時,一定要制定詳細計劃和實施方案,在不影響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合理安排好為社區讀者開放時間,保證為社區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中,學術性的書刊較多,缺乏休閑娛樂、營養健康及技能培訓等普及性文獻。高校圖書館要為社區提供服務,相應地就要增加此方面的經費,購置休閑娛樂、營養健康及技能培訓方面的文獻,滿足社區讀者閱讀需要。目前各高校圖書館本身都面臨經費緊張的問題,一些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展服務后,這一問題可能會加劇。因此,高校圖書館向社區開放就必須想辦法解決經費問題。
很多高校圖書館在面向社區開展服務后,由于與社區讀者交流互動的機會很少,難以了解社區讀者的心聲,致使提供的服務不能使社區讀者滿意,因此工作難以深化。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對社區讀者開展參考咨詢和閱讀輔導工作,及時解決他們在閱讀時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與社區讀者的交流互動,增強社區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為圖書館面向社區服務奠定基礎。
[1] 溫萬虎.高校圖書館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思考.圖書與情報,2006(4).
[2] 安玉榮.高校圖書館開展社區信息服務的思考.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3).
[3] 范曉鵬.提供保障 促進平等.中國圖書館學會論文集,2008.
[4] 王靖.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與區域文化創建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論文集,2008.
[5] 周國忠.走向沒有圍墻的圖書館有多遠.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