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珂 (新鄉學院圖書館 河南 新鄉 453003)
王 凌 (河南省委黨校圖書館 河南 鄭州 450002)
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廣泛、深入應用的背景下,開展有效的版權保護已經成為推動圖書館在法制化軌道上健康順利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方略。制訂和公告版權政策是圖書館保護版權的簡便而有效的措施之一,其意義不僅在于表明圖書館對待版權問題的態度,也不只是向用戶提供使用電子資源的行為指南及設立對侵權問題的處理原則和程序,更在于通過其規范版權人、圖書館、用戶之間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來維系各方利益關系的相對平衡,促進版權資源在圖書館的科學配置和使用績效的提高,為和諧圖書館構建與職能的充分發揮創造有利的條件。筆者于2009年4-5月,分別以“版權公告”、“著作權公告”、“版權聲明”、“著作權聲明”、“圖書館+版權公告”、“圖書館+版權聲明”為檢索詞在“百度”、“Google”中搜索,共得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湘潭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寧波大學、五邑大學等大陸地區高校的圖書館以“版權公告”、“版權聲明”、“使用通告”、“使用通知”、“使用規定”、“管理辦法”、“相關說明”、“特別說明”等為題的電子資源版權政策86份,然后對其格式、架構、內容及制訂和執行過程中的有關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86份版權政策中,只有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和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版權政策明確指出其依據是《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占3.49%),有20份版權政策的依據是學校同電子資源供應商簽訂的協議(源于違反約定會受到處罰)(占23.26%),63份版權政策沒有指出其依據來源(占73.26%)。對于版權政策的目的,有55份版權政策表述比較標準、全面,認為是 “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學校聲譽,保證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占63.95%);其他版權政策在對其目的的表述上都有欠缺,7份認為是“保護學校和用戶的利益”(占8.14%)、10份認為是“保護作者和出版者利益”(占11.63%)、1份認為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占1.16%),13份沒有說明制定版權政策的目的(占15.12%)。
86份版權政策中,只有北京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的版權政策對“合法用戶”作了具體界定:其指本校實名(或者真實)的師生員工、留學生、訪問學者、進修教師等;82份版權政策盡管沒有給出“合法用戶”的概念,但是從內容的表述可以推定出其指的是“本校的用戶”(占95.35%);余下1份版權政策指出“電子資源只提供給校園網的用戶”(占1.16%)。86份版權政策中,有12份要求用戶“依據版權法規和本版權政策行使權利”(占13.95%),51份規定用戶“按本版權政策行使權利”(占59.30%),還有23份沒有明確用戶的權利(占26.74%)。86份版權政策中,2份對合理使用的內涵作了解釋(占2.33%),7份對合理使用的目的與規則進行了規定(如使用中要注明信息來源等)(8.14%)。86份版權政策中,只有1份對電子資源合理使用的情況作了列舉,且較為詳細,可操作性強(占1.16%)。
1.3.1 使用目的限制
86份版權政策中,65份規定不得將電子資源用于商業牟利”(占75.58%),其中5份對“商業目的”作了舉例(占5.81%),包括直接利用網絡數據庫進行商業服務或者支持商業服務、直接利用網絡數據庫內容匯編二次產品提供商業服務,或者對電子文檔轉售、轉發、轉讓、重新出版等。
1.3.2 用戶代理限制
86份版權政策中,66份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設代理服務器為校外用戶代理服務,也不得將校園網帳號出租、出借、泄露給校外人員”(占76.74%),其中又有41份規定“校內單位若由于特殊需要設置代理服務器,一定要事先得到圖書館允許,并且保證該服務器不得允許校園外IP通過它訪問圖書館購買的電子資源”(占47.67%)。
1.3.3 軟件工具下載限制
86份版權政策中,74份禁止用戶使用“網絡螞蟻”、Flashget、CuteFTP、NetAnt、影音傳送帶等工具下載電子資源(占86.05%)。
1.3.4 系統和批量下載限制
86份版權政策中,73份禁止用戶超過正常閱讀速度及系統、連續、集中、批量下載電子資源(占84.88%),其中35份對“正常閱讀速度”作了解釋(占40.70%),即“閱讀一篇文獻的速度至少需要幾分鐘”。對于“系統下載”的標準,多數版權政策沒有提及,19份規定“不得對整卷電子期刊全文下載”(占22.09%),1份認為下載單冊電子文獻的量不得超過其篇幅的1/3(占1.16%);對于“集中下載”的標準,2份版權政策規定下載量不得超過100篇/小時(占2.33%),1份規定下載量不超過100篇/半小時(占1.16%),各1份分別規定下載量不得超過30篇/次、50篇/次(各占1.16%)。還有的版權政策以單位時間內的請求次數作為判斷集中下載的依據,各1份分別要求用戶的下載請求不超過60次/小時、30次/小時(各占1.16%)。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的版權政策對系統和集中下載規定得最為詳細:網絡數據庫檢索,每次檢索結果不得超過300篇;正常閱讀檢索結果,閱讀全文時每篇文章應該在2-3分鐘以上;每次連續下載檢索結果(包括全文打印)不超過10篇。如果需要10篇以上全文的下載,每下載10篇文章后應該有5-10分鐘的間隔。如需要30篇全文或更多的下載,則應通過圖書館向數據庫商提出書面申請[1]。
此外,1份(占1.16%)版權政策規定:“未經許可禁止將下載的資料在各種服務器上保存,禁止將檢索或下載的資料發布在listserv、網站或電子郵件上。”[2]1份版權政策規定圖書館不支持對館藏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磁盤、光盤的復制活動(占1.16%)。2份版權政策規定禁止盜用IP資源(占2.33%)。
86份版權政策中,2份規定將組成由圖書館、計算中心、相關院系參加的調查小組對違規問題展開調查處理(占2.33%),21份規定由圖書館協助相關部門調查(24.42%),13份規定圖書館有單獨的處理權(占15.12%),46份規定圖書館初步處理后視情況報請學校相關管理部門作進一步的處理(占53.49%),另有4份沒有規定有權對違規問題處理的主體(占4.65%)。86份版權政策中,有15份規定違規用戶應于3個工作日內到圖書館接受調查(占17.44%)。
對違規問題的處理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復合化。有10份版權政策規定,違規問題發生后,圖書館和有關部門將監督刪除用戶計算機中違規下載的文獻(占11.63%)。有24份要求違規用戶提出書面陳述或檢查(占27.91%),有40份規定要通報批評(占46.51%),有46份規定視情況報請學校有關部門給予警告等紀律處分(占53.49%),有2份要求違規用戶公開道歉(占2.33%),還有3份規定將給違規用戶以經濟處罰(占3.49%)。另外,有4份對違規處理的規定非常籠統(占4.65%),僅表述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作相關處理”。還有4份版權政策完全沒有關于違規問題處理的內容(占4.65%)。
停止或者限制違規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權是普遍采取的處罰措施。1份版權政策規定停止違規用戶圖書借閱權2個月(占1.16%),1份規定為3個月(占1.16%),25份規定為6個月(占29.07%),1份規定該處罰期限為2-6個月(占1.16%)。對于電子資源的使用權問題,1份版權政策規定凍結違規用戶的網絡帳號1個月(占1.16%),19份規定為2個月(占22.09%),3份規定對多次違規的用戶永久凍結其網絡帳戶(占3.49%)。此外,1份規定禁止違規用戶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上網2個月(占1.16%)。29份規定將限制或者停止違規用戶對IP的使用權限(占33.72%),其中6份還規定將停止或者限制違規用戶所在單位的IP使用權(占6.98%)。
86份版權政策中,有60份規定違規用戶對其所造成的糾紛承擔完全的法律責任(占69.77%),其中7份要求違規用戶對給學校造成的經濟損失負責(8.14%)。86份版權政策中,有11份明確規定圖書館、學校不為用戶的違規行為承擔任何連帶法律責任(占12.79%);1份規定圖書館對因為黑客攻擊、服務器故障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數據損失,享有免責權利(占1.16%);1份規定圖書館對于未完全解決版權問題的信息產品的服務,在利用地點、利用時間、利用數量和利用方式上有加以限制之責(占1.16%);1份版權政策規定,圖書館盡量爭取但不保證其網站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占1.16%);3份請版權人采取告知策略,如果其對圖書館發布的作品有異議,可以向圖書館通報,圖書館將立即刪除或阻斷對該作品的鏈接(占3.49%)。
有2份版權政策向用戶提供了數據庫供應商的一般授權原則和范圍(占2.33%),5份版權政策原則性規定了對圖書館本身版權的保護問題(占5.81%),1份版權政策規定了用戶所享有的圖書館因自然災害、黑客攻擊等不可抗力而停止對其服務的補救請求權(占1.16%)。
整體分析后筆者認為,版權政策的重要性還沒有受到我國高校的充分重視。其一,從“百度”、“Google”中收集到的版權政策數量可以推定,絕大多數高校還沒有這項政策。一項針對104所“211工程”大學圖書館的版權管理調查也表明,只有53所(占50.96%)制定了版權政策[3]。其二,86份版權政策中,4份是圖書館下屬的數字資源部、網絡中心等部門制定發布的(占4.65%),77份由圖書館制定發布(占89.53%),只有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焦作大學5所學校的版權政策是以學校的名義制定發布的(占5.81%)。版權政策制定發布的主體不同,則其效力就有差別,同時體現著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其三,版權政策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進行適時的補充修訂。但是在86份版權政策中,只有4份得到過更新(占4.65%)。比如,浙江大學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文網絡數據庫使用的通知》(浙大校辦[2003]10號)之后,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文網絡數據庫使用的補充通知》(浙大校辦[2004]8號)[4]。
據報道,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多數圖書館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版權政策,并將其作為圖書館版權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界發生的一系列版權糾紛和案件,也印證了版權政策在防范和化解圖書館版權危機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其一,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尤其是高校的領導者要關注圖書館版權問題的立法動態,研究圖書館版權糾紛案件的發生與版權政策之間的關系,提高對版權政策價值的認識,發揮領導層面對推動版權政策建設的主動性。其二,由于圖書館只是受學校委托代為行使有關職能,因此版權政策的發布主體和責任承擔主體應該是學校,這樣更能體現版權政策的權威性、規范性和執行性,更能清晰地厘定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其三,圖書館應創造條件設立專人負責版權事務,其職能中包括就版權政策的內容向讀者提供咨詢服務、對版權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修改版權政策的建議等。比如,美國密歇根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圖書館就設置了版權圖書館員崗位[3]。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有8所學校(占9.30%)都曾因為用戶的違規而導致供應商對學校采取警告、凍結IP訪問權限、委托律師提出法律質詢等處罰(沒有發現的違規行為或者沒有公布出來的違規事件更多)。用戶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私設代理服務器、短時間內超量全文下載、盜用他人校園網帳號違規使用、整體系統性地下載電子文獻等。違規問題的發生不能完全歸結于沒有版權政策或者版權政策的不完善,但不能不說與版權政策的貫徹執行不利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一,許多高校圖書館和相關部門對用戶是否能看到、讀懂、弄通、理解版權政策的問題都不夠關心,認為將其制定發布之后就完事大吉了。其二,只是把版權政策當成出現問題后予以懲戒的手段,而非著眼于真正提高用戶的自律性。有的高校在發布版權政策后違規現象仍然屢禁不止,甚至在對違規用戶處理通報后,受到供應商警告、處罰的事件還是層出不窮,這正說明了用戶版權教育的薄弱。因為,相當部分的用戶根本就不了解、更沒有掌握使用電子資源的版權規則和法律界限。近年來,我國各級、各類型圖書館學術團體和一些圖書館以論壇、講座、培訓、交流等形式開展的版權教育活動有許多,但是基本都是針對圖書館員的,面向用戶的版權知識宣傳教育并不廣泛,更不深入。雖然早有學者建議在文獻檢索課中加入版權知識[5],但在實踐中遇到了教材、師資、教學計劃安排及教學實習、實訓等諸多困難,總體效果不理想。這是圖書館用戶教育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制定版權政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這種政策的貫徹落實逐步提高讀者保護版權的意識與技能。其一,要提高版權政策的可見度,使政策內容被盡可能多的讀者獲知和理解。其方式如網站公布、發宣傳單、專題板報等,或者結合讀者違規使用電子資源的有關事例舉辦講座來以案說法。比如,從2005年開始,嶺南大學每年都在新生中宣傳版權知識,列舉侵權行為,以引起學生關注[6]。其二,圖書館應指派專人結合版權政策里的規定,在讀者利用電子資源的過程中,加強對其版權保護行為的指導。其三,通過座談、問卷等方式定期了解讀者對版權政策的知悉和理解程度,分析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其四,認真執行版權政策,加強對讀者違規行為的處理,也是使這項政策落到實處的重要措施。其五,建議全國、各省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和圖書館學會組織編寫讀者版權教育輔導教材,同時在圖書館界開展版權教育師資培訓活動。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部分高校圖書館的版權政策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層次感強、框架相對完整(比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廣東培正學院、青島濱海學院的版權政策),但許多版權政策的格式與架構存在明顯的不合理、不完整,往往只有一個段落,甚至簡略到幾十個字(如浙江科技學院圖書館針對數字視聽節目的版權政策),造成主要內容缺失。相對而言,86份版權政策中以2008年1月8日北京大學第674次校長辦公會議通過的《北京大學校園網電子資源使用管理辦法》[7]的格式、框架最好。
格式不科學、條款混亂、段落不清晰都會使版權政策有雜亂無章之感,影響用戶對版權政策的理解;架構不完整就會使版權政策的內容不全面,將給實施及相關問題的處理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現在版權政策的格式、架構雖無統一的標準,但是通常應該按下列順序安排條款和內容:版權政策的題名;依據和目的;本校電子資源的類型與使用范圍;合法用戶的界定;使用電子資源的合法性要求;供應商的授權范圍;保護學校(圖書館)自身版權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資源的權利與義務;違規行為和判定標準;違規問題的處理(機構、程序、方式等);用戶的申訴權利;違規的法律后果;學校(圖書館)對用戶使用電子資源的合理注意與教育義務;學校(圖書館)的責任與免責;未盡事宜的處理;版權政策的解釋權等。
版權政策面向的是絕大多數不具備版權知識的用戶,所以在表達上(特別是對某些專業術語)應盡可能準確、通俗易懂,避免歧義。表述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其一,表述不全面。比如,在86份版權政策中,只有5份直接涉及了學校(圖書館)本身版權的保護問題(占5.81%),其余81份規定的只是對圖書館購買的電子資源的使用(占94.19%),那么用戶在使用圖書館自主開發并享有版權的電子資源違規后依據什么來處理呢?其二,表述模糊。比如,對“電子資源只提供給校園網的用戶”的表達就容易使人產生“校外用戶在校園網內使用本校電子資源是否被允許”的疑問。又如,許多版權政策規定電子資源的傳播范圍是“校園網內”,那么本校合法用戶將下載后的文獻帶回家里(校園網之外)使用是否可以呢?其三,有些關鍵問題沒有明確的表述。比如,對合作研究單位的“校外人員”能否使用本校的電子資源?這類與本校有業務聯系的“校外人員”使用“本校”的電子資源如何規范?在有分校區的情況下,“校園網”的合理覆蓋范圍怎樣判定等問題,86份版權政策都無明確的規定。另外,圖書館購買或者自己開發的電子資源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授權使用條件,因此除了有規范所有類型的電子資源使用的統一的版權政策,還應有針對特定的電子資源的專門的版權政策。調查中,只有4所學校是這么做的(占4.65%)。比如,北京大學除了制定有《校園網電子資源使用管理辦法》之外,對CADAL電子圖書、Elsevier SDOS數據庫等電子資源也發布了專門的版權政策。必要時還可以針對特定的技術方法制訂版權政策,比如,陜西理工學院制定了《圖書館BBS相關說明》。
對于許多圖書館來講,靠自身的人力資源來制訂和健全版權政策并非易事,必須求助于外界的支持,通過合作來開展這項工作,特別是要借鑒相關的版權專家的意見。可以請法學專家擬定初稿或者圖書館人員擬定版權政策初稿后交給法學專家反復推敲內容的表述是否科學、是否合理、是否合法、是否切合圖書館的實際。版權政策內容的完善應該走從“試行”到“施行”的道路,在試行中觀察政策的落實情況,特別是要廣泛征求讀者的意見。即使在版權政策正式施行后,圖書館也要根據變化的情況,對其內容不斷修訂。版權政策更應該結合圖書館、讀者、法學專家等各方面的觀點。
實踐表明,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圖書館學術團體都在影響版權法的制定與實施中發揮了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其中制訂和頒布行業性的版權政策,對圖書館與用戶就版權資源的使用進行規范和指導就是一個重要的體現。比如,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電子資源許可原則》規定,圖書館員有義務教育用戶,使他們了解在現行版權法的范圍內的權利和應承擔的責任[8]。美國圖書館協會在其發表的《關于數字信息環境下合理使用指南的立場聲明》中指出,圖書館在復雜多變的知識技術領域中需要對讀者進行指導[8]。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的《電子環境下的合理使用指南》則對圖書館和用戶使用電子資源的合理行為作了界定[8]。這些圖書館學術團體都對其本國圖書館版權政策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筆者建議中國圖書館學會下屬的圖書館法律與知識產權研究專業委員會和各專業系統圖書館學會對我國各級、各類型圖書館版權政策的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對策措施。要制訂圖書館行業性的版權政策,作為統一規范圖書館保護版權的指南,并為各圖書館建立適合本館的版權政策提供模板。因為,由圖書館學術團體組織制訂統一的版權政策可以解決圖書館隊伍中因為版權人才匱乏而造成版權政策存在的格式不合理、架構不完整、內容不全面、表述不準確等問題。86份版權政策中有26份從結構到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占30.23%)的情況也說明,圖書館版權實踐存在許多共性的問題,具有接受統一的版權政策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1]關于校園網內合理使用國外電子資源的版權聲明[EB/OL].[2009-05-18].http://www.libraryswpi.edu.cn/gg/20070215.html.
[2]版權公告(試行) [EB/OL].[2009-05-18].http://www.lib.bnu.edu.cn/old/aboutlib/abt2qgg.htm.
[3]符玉霜. 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9(2):28-32, 74.
[4]關于進一步規范全文網絡數據庫使用的通知[EB/OL].[2009-
[5]05-18].http://libweb.zju.edu.cn/newportal/resource/copyrt.Jsp.秦 珂. 文獻檢索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
[6]楊繼賢. 圖書館界和教育界在香港版權修訂條例中的訴求及取得的成果[J].圖書館建設, 2008(7):33-38.
[7]北京大學校園網電子資源使用管理辦法[EB/OL].[2009-05-18].http://www.lib.pku.edu.cn/portaL/portal/group/pkuguest.html.
[8]秦 珂. 數字圖書館版權保護導論[M].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