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寶華
(桂林圖書館,廣西 桂林 541001)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也是中國經濟近年來在國民經濟中最具有發展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人流、信息流、經濟流,可以促進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更快發展。旅游業因此被喻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開路先鋒”。對于我國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來說,政府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的旅游業,相對于有可能枯竭的礦產資源和需要追加環保成本的工業產業來說,旅游資源只要開發利用合理,注意保護,就可以持續使用并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1 我國的旅游業在過去的30年中始終在國內以令人驚嘆的超越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的水平發展,成為我國少數幾個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是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據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產業產值相應增加10.20元,在就業機會上,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數,就可間接增加飲食、娛樂、商業等關聯產業就業人數5個以上。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
2.2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歷史與個性,這些豐富的歷史都被各個時期的地方文獻完整地保留記錄了下來。地方文獻無論是文字的,還是實物的,均在傳承著不同區域永恒不變的文化脈絡,演繹著不同民族的滄桑歲月,詮釋著自然景觀化的過程。由于地理環境、社會規范、習慣定勢、價值觀念、審美情趣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區域會形成各種不同的文化,大到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小到民俗文化、烹飪文化、服飾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井文化……這些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被記錄和保留了下來,成為多元化、多形式的地方文獻,從而構成了豐富而深厚的地方文化資源。
2.3 桂林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多彩,如彩調、桂林毛峰茶、桂林三花酒、南糖、木雕、壯族特色建筑等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旅游城市的代表,地處南疆,擁有“山水甲天下”美譽的桂林除了秀麗的自然風光外,還有絢麗多彩的文化資源。旅游業是桂林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桂林旅游業,對于促進桂林市對外開放、搞活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桂林市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桂林市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充分利用這塊寶地上的旅游資源,制訂并實施“旅游興市”的戰略,形成了以旅游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發展道路。近10年來,桂林旅游業發展成效顯著,全市游客接待量由1998年的700多萬人次,發展到目前的1600萬人次,旅游收入由當年的31億元,增加到目前的85億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面向未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地規劃今后的發展目標,把桂林市發展成為一個集文化、休閑、娛樂、生態、體育、會展等多元化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勝地乃是大勢所趨。
公共圖書館作為直接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文獻信息中心,在提供地方文獻服務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優勢:
3.1 圖書館的館藏特點符合旅游信息的需求特點
旅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融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民俗于一體,其信息特點“多、雜、細、繁”,其內涵之豐、外延之廣,是其他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比擬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活動直接涉及的信息,如景點、景區、民俗等;與旅游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娛樂、購物、交通、住宿、餐飲等;還包括與旅游活動間接相關的信息,如城市規劃、環境保護、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路線的設計、旅游業的管理、旅游項目的經營等,涉及面廣,牽及行業多,因此要建立一個涵蓋面廣的旅游信息資源體系,僅靠旅游部門顯然難以勝任。而圖書館由于服務對象需求的廣泛性和多樣性,使文獻的收藏具有綜合性的特點。無論文體、藝術、經濟、管理、歷史、地理、自然、物產等內容均包容其中,與旅游信息的需求特點十分吻合。
3.2 旅游與圖書館關系十分密切
圖書館不光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而且還是深化發展旅游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隨著旅游資源開發的不斷深化,不少游客不僅要飽覽旅游地的自然景觀,更渴望了解到旅游地的風土人情、習俗、神話等反映本地特色的文化。對于旅游地區來說,如何讓游客“留的久,停得值”,愿意在該地區消費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地方文獻作為該地區的百科全書,是人們認識該地區的重要工具:它記載著該地區大量的自然、社會和人文等文獻資料,旅游地區的秀麗風光,歷史上對該地區有重大影響的人物,歷史遺跡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是旅游部門突破傳統旅游項目、凸顯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價值、開發新景點、編寫書籍、制定旅游規劃的強有力的依據,是推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信息資源。翻開不同地域的文獻史料,你會發現每一區域的歷史、文學、文字、地理、宗教、科學、建筑、園林、書法、繪畫、民俗、掌故等都是那樣的豐富、厚重,差異又是那樣巨大。正是由于這種差異的存在,美才蘊含其中;價值才得以體現;游客才為之停留。而這正是公共圖書館的優勢。
故此,圖書館作為區域信息中心,本著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宗旨,應充分發揮信息行業前沿優勢,為旅游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信息,為旅游企業提供參謀信息,為旅游景區提供咨詢信息,為廣大游客提供旅游服務信息。這就要求旅游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必須具備豐富的反映本地區社會狀況的特色館藏,為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桂林圖書館作為桂林唯一的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地方文獻,并能科學地、系統地、全面地向外界提供相關的旅游信息。為了更好地適應旅游經濟發展對地方文獻的迫切需求,桂林圖書館在市政府的支持與協調下,與市內的文獻生產機構,如區史志辦、區建委地名辦等,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呈繳關系,確保了地方文獻入藏的連續性、完整性。圖書館近幾年購置了大量的旅游文獻資料,僅旅游書籍200多種,近500冊;報紙雜志11種,近500冊。而且近年來該館在地方文獻搜集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成效十分顯著。然而在地方文獻開發利用上仍顯薄弱,尤其是與硬件配套的旅游信息仍欠豐富,相關的旅游信息還顯得比較貧乏,與桂林旅游業發展的具體需要尚有差距。
圖書館應以多渠道、多途徑征集地方文獻,除到書店訂購、選購外,可以通過非正式渠道如資料交換、接受捐贈、網上下載、信函、廣告、上門等方式征集。桂林圖書館除了對旅游類教材、期刊全面且系統地收藏外,還應加大對當地旅游研究論著、旅游統計資料等的收藏,特別是對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如高校旅游專業教師論文、講義,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論文等,都應收藏。公共圖書館應與本地區的檔案館、旅游局、統計局、文化局、廣西師范大學、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等單位加強聯系,互通有無,實現地方文獻資源共享。同時,圖書館還應積極配合高校搞好旅游專業的學科建設,適應特色學科的發展。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導游專業,廣西師范大學的旅游學院等都設在桂林,這是桂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如何把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學科優勢和專業優勢,還需改善現有專業建設條件,夯實學科專業基礎,其中內容豐富的地方文獻是搞好學科專業建設的必備條件。
地方文獻是不同于其他文獻的一種特色文獻,它體現了當地的民族特色,如民族風情、民族風俗、民族文化等,是形成特色館藏的關鍵。同時,地方文獻還能推動當地的旅游發展,它能為景點的修建提供參考書,為旅游注入文化內涵。因此,對于位處旅游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來說,應廣泛收集本地地方文獻,為開發地方旅游業提供文獻資源保障,以滿足用戶對旅游館藏特色文獻的需求。除此之外,還要繼續加強對周邊地區地方文獻的收集,重點收集桂、貴、滇、粵四省、區的地方志及非公開出版物,拓寬地方文獻的征集渠道,確保其入藏量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目前,由于旅游從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對景點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夠或理解上存在偏差,造成對景點的解說不清,導致游客對旅游景點的誤解,影響旅游景點的吸引力和回頭率,嚴重制約旅游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故此應加強景點工作人員和導游的培訓。公共圖書館可主動與旅游部門聯系,提供有關資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同時通過舉辦系統的地方旅游文化講座,如:歷史掌故、山水傳奇、趣聞佚事等旅游景點的史跡及傳說的專題講座,來加深旅游從業人員對當地名勝景點和人文景觀的認識和了解,努力提高旅游資源的文化品位,推動文化與經濟更密切地融合。
對已有的地方文獻進行加工、整理、綜合、分析、評述,使它轉化為二三次文獻,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同時,搞好專題咨詢服務,提高旅游特色服務檔次,如對地方文獻可以做書目、索引、文摘、題錄;可以做專題述評、動態綜述、學科進展報告、學科總結報告等;也可編寫工具書,如手冊、指南、年鑒、百科全書等。
特色化和數字化是當代圖書館發展的兩大主流,地方文獻數字化能夠把圖書館特色館藏推上新的高度。對旅游文獻設立地方文獻數據庫,不僅能突出特色,而且可以利用網絡為地方文獻創造現代化的管理平臺,為讀者提供更完備的、多角度的檢索系統,從而充分提高利用率,并為遠程利用打下基礎,實現資源共享。要在本區域內建立地方文獻連鎖服務站,向社會發布信息,變被動為主動,改變傳統工作方式,采取現代化服務手段,建立自己的Internet和Extranet,提高自己的信息資源電子化服務水平。同時,設立一個旅游學科特色數據庫,實現學科專業信息資源傳輸網絡化,使公共圖書館成為全球信息網絡的重要信息源和交流中心,配合旅游部門及時了解旅游經濟發展的信息需要,為旅游經濟服務。
如果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么公共圖書館就是這個靈魂最好的居所。因為圖書館豐富的地方文獻記載著這個地區的歷史與性格,將地方文獻的內容用現代旅游的觀點來表述,將歷史與經濟相融合,將是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最佳模式。
[1] 王小會,詹長智.海南大學圖書館為旅游產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實踐[J].圖書館建設,2008(3).
[2] 沈麗霞.地方文獻為旅游業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1998(4).
[3] 羅明義.旅游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4] 劉家真.我國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資源整合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