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天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姜浩天 男,1969年生,館員。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社會已從信息時代走向數字時代和網絡時代,改變著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狀態,并不斷給人們提供新的機遇,提出新的挑戰。圖書館作為社會重要的信息資源集散地,是國家科技文化創新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在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從根本上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進程,計算機日益成為圖書館的主要設備,圖書館采用了各種自動化集成系統建立自己的內部網絡環境,呈現出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會化的特征。面對社會信息化浪潮的強烈沖擊,如何盡快適應網絡環境,改變傳統服務模式,創新服務理念,更新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能,不斷開發信息資源,積極收集新穎性、即時性、潛在性的網絡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科研、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圖書館工作必須面對和深入實踐的課題。而其中,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建設與維護更是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一個科學的、規范的規劃過程。
目前,大多數圖書館的網絡化服務還僅限于書目查詢的程度,深層次的網絡化服務,如網絡化的參考咨詢服務、信息查詢服務仍然是理論層面探討的比較多,真正實踐的比較少。這種服務現狀與當前日益成熟的網絡環境和信息存儲、查詢技術條件很不匹配,要實現真正的網絡化服務,圖書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有了成熟的網絡技術環境并不等于就有了成熟的網絡化信息服務。適應網絡化服務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人才仍然是各圖書館開展網絡化服務的短板。圖書館網絡化服務需要具有特色的信息資源,需要開發特色資源和精通網絡服務技能的人才,同時網絡服務平臺既需要建設,也需要不斷維護。
傳統圖書館的服務一般是等讀者上門,所有的服務基本是以圖書館為中心。圖書館面向比較固定的讀者群,主要對到館的讀者服務,服務對象集中在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國家機關。他們習慣把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僅僅放在圖書館,獲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較單一,圖書館可提供的服務方式也比較單純,如館內閱覽、書刊外借、文獻復制、參考咨詢等。長期以來,圖書館只是習慣和滿足于書刊借借還還的服務方式。由于機制、經費、人員、設備的限制,服務的對象和范圍受到很大局限,同時也束縛了服務人員的思想意識。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給圖書館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受到嚴重沖擊,促使傳統圖書館逐漸轉變管理與服務機制,不斷創造新的服務模式。圖書館服務工作從滿足書刊借閱需求為主,逐漸轉移到以滿足知識信息需求為主,知識開發服務已經成為當前各級各類圖書館的主要功能。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開始突破圍墻,跳出固定場所,主動接觸社會,擺脫了傳統文獻處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服務方面,面向網絡環境,以新的方式組織、控制、選擇、傳播信息,形成輻射型的開放服務系統。網絡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工作的核心業務。
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原有的服務思想和服務體系必然受到沖擊,圖書館服務工作應立足本館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適應網絡環境的發展,積極創造現代化的信息資源傳播與利用環境,最大限度滿足讀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文獻信息需求。無論環境如何變化,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有一點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使命是永恒不變的,再先進的技術也需要由人來駕馭。網絡服務的背景下,圖書館作為橋梁、導航的作用將變得更為突出。信息技術使圖書館工作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資源共享更容易實現。信息社會需要信息的深層次加工,圖書館開始從以文獻單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識單元為主的加工,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將從借借還還的服務,轉移到多層次信息咨詢服務,有更多的工作人員從事信息的組織,直接參與市場,成為信息的中介,在信息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增加智力投入。網絡環境催生了新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人員,他們在網上提供各種類型的文獻信息,為各種專業網絡公司提供專題信息。信息服務人員已經從簡單的勞動轉向智力型勞動。網絡服務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擁有與眾不同的特色數字化信息資源,這是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生存發展的前提。開發能夠在網絡上共享的特色實用數據庫是現代圖書館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圖書館自建的數據庫多數屬于書目數據庫。隨著文獻需求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圖書館應加強事實型和數值型數據庫的建設工作,逐步建立起具有自己館藏特色的全文數據庫,并將其送上網絡。這樣既宣傳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在網絡中的地位和影響,也可以實現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和全球化。
網絡環境為圖書館利用各種電子出版物和網上信息資源創造了條件,極大地拓展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范圍。建立便于讀者利用的導航系統,變網絡資源為館藏資源,已經成為現代圖書館的一項常規業務。圖書館應主動收集整理網絡上的資源,加強對各類型信息的收集、組織和保存,根據讀者的需求提供各種不同形式的信息資源。也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對網絡上特定領域的信息資源進行系統挖掘,進行有序組織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便于讀者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在全世界范圍內獲得新穎、準確、獨到的信息。
隨著圖書館工作方式、運行機制、管理手段、服務方式的變化,圖書館員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復雜。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工作,館員除了要掌握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和技術外,還必須提高網絡應用水平。由于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信息資源逐漸成為圖書館業務工作的對象和賴以服務的物質基礎,因而要求館員應了解電子出版物的產生、生產、控制、傳遞和利用機制,熟悉各類型電子出版物的檢索軟件和利用途徑,掌握有關電子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和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網絡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隨著電子信息網絡的形成和開通,要求館員具有在各種網絡上獲取、存貯、組織、控制和提供利用信息的技能,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篩選的技能,以及對各種形式和各種類型的電子信息資源進行技術適用性評估和價值判斷的能力,還要求館員能對電子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的開發,形成新的信息產品和新的服務內容。同時,館員還應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增強為讀者服務的責任感。
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的重點之一是讀者培訓。傳統圖書館對讀者進行信息教育和檢索培訓的主要內容是介紹館藏布局、館藏目錄及其各種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在網絡環境下,對讀者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重點已轉移到如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檢索信息等方面,培訓讀者靈活地進行計算機操作,幫助讀者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網絡知識和檢索技能,指導讀者學習檢索方法,使讀者快速準確地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所需的信息資料。作為圖書館應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圖書館利用知識、網絡知識、數據庫知識和計算機檢索知識的講座,將常用的數據庫檢索技巧、網絡檢索工具使用指南等內容編制成為圖文并茂的讀者培訓教程發布到圖書館的網頁上,使讀者通過自學方式來接受教育。另外,還可以通過BBS和E-mail等方式加強館員與讀者的交流,通過解答咨詢和網上培訓等方法來達到提高讀者獲取信息的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社會信息交流系統所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無論是從信息源到存儲媒體,還是從傳輸系統到服務內容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圖書館各項工作都必須以讀者需求為核心,樹立讀者利益至上的觀念,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建設好并維護好網絡服務平臺,使圖書館發揮更大的作用。
[1]袁玉英,藺夢華.論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化中的作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1).
[2]王旭章.知識經濟的成本和風險[J].新華文摘,1999(10).
[3]陳高潮.政府信息公開與圖書館的行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5).
[4]張紅勝.對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公共獲取的法律思考[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