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陽區玫瑰園小學 楊 靜
《特殊的葬禮》教學片斷及反思
■武漢市漢陽區玫瑰園小學 楊 靜

楊靜,女,1977年出生,武漢市漢陽區玫瑰園小學語文教師及班主任,中共黨員,本科學歷。近年來,榮獲漢陽區優秀青年教師、師德“十佳”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十佳”標兵、課改實踐先進個人、優秀中隊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等稱號;所帶班級曾被評為武漢市先進班集體、漢陽區優秀中隊;所撰寫的論文、案例曾獲全國、省、市、區各級獎項。在十余年的教育工作中,她用滿腔的熱情耕耘屬于自己的那片園地,用愛心澆灌滿園萬紫千紅絢麗奪目的花朵!
《特殊的葬禮》(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好材料,主要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不論是作者還是編者,都希望通過這篇課文引領人們在心靈深處受到一次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教育,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學片斷(一)〕
第一課時中,教師引入課題《特殊的葬禮》后,齊讀課題。學生正欲對課題質疑,教師提示學生先不急于質疑,而是讀課文,從課文中自行釋疑。
師:讀了一遍課文后,原先想質疑的問題解決了嗎?
生1:我原先想問《特殊的葬禮》為什么是“特殊”的。讀課文后,我已經知道了是人們為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斷流而舉行的葬禮,這是為自然界的變化而舉行的“葬禮”,所以說這是一種“特殊”的葬禮。
師:你真了不起,才讀一遍就理解了,你很善于讀書。
生2:塞特凱達斯瀑布為什么會斷流呢?讀課文后我知道了是因為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森林被濫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造成的。
(先后有多位學生發言,教師讓學生再次自由地讀課文,然后選擇課文的有關內容,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生1:因為塞特凱達斯瀑布逐漸枯竭,所以人們將再也見不到昔日的壯觀氣勢了。
生2:因為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所以它曾經吸引了世界上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生3:因為人們不注重環保,用水毫無節制,濫砍濫伐森林,所以導致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斷流消失。
生4:因為塞特凱達斯瀑布滔滔不絕,咆哮而下,氣勢雄偉壯觀,所以它曾是巴西人民的驕傲。
生5:因為塞特凱達斯瀑布逐漸枯竭,所以慕名而來的游客們又失望地離去。
生6:因為葬禮一般是為死去的人舉行的,而今天人們卻為一條即將消失的瀑布舉行葬禮,所以這種葬禮是一種特殊的葬禮。
生7:因為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消失了,所以人們今后要更注重環境保護。
師:讀了兩遍就能用“因為……所以……”說出課文的基本內容,真了不起。
【自我反思(一)】
先讓學生質疑問難然后依據學生的疑難進行教學,這無疑是“以學定教”的極好方式。當前的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在學生尚未認真閱讀的情況下就隨意地、一味地讓學生“質疑問難”,這實際上是慫恿了學生疏于思考、隨意質疑的不良行為。在上述的教學片段中,當學生讀課題后馬上就要進行質疑問難時,教師提示大家先不急于質疑,而是認真地讀課文并從課文中自行釋疑。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讀書、勤于思考的學習品質。
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據課文的有關內容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這樣的設計既能使學生多角度地進行因果句的概說訓練,又避免了機械瑣碎的內容分析和串講。在這節課中沒有劃分段落和概括段落大意,而是通過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描述課文有關內容,從而達到了理解文章結構和前后主要內容的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淡化了分段和歸納中心思想,淡化不等于不要,而我選擇這種“不為而治”的方式較好地處理了“淡化”和“還須”的關系。
〔教學片斷(二)〕
第二課時教學抓住演講,深入課文學習后,運用課文的空白點,設計一個總統演說的練習。
師: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同學們把你們要說的話都寫在演講辭里吧。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份演講稿,并推選出一位同學當總統,現場發表演說。
(生準備,師下到小組里點撥,六分鐘后開始演講)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總統,在這個葬禮上,對著巴西人民發表演說,你應該怎么說?
生1:親愛的巴西人民,你們好!我今天用沉痛的心情來參加這個葬禮,這就是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大瀑布,你瞧它,奄奄一息,就像是一具被吸干血液的尸體,靜靜地躺著,沒有氣息,沒有了活力。是誰這么狠心,是我們,是我們人類。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給它們生存的權利,不要失去第二個、第三個大瀑布,我希望,這樣的葬禮是最后一次,這樣的演講是最后一次。(生鼓掌)
師:好,很有總統風度,用上了書中所學的詞語,很感人,如果把大瀑布夕日的雄姿和給巴西人民帶來的驕傲一起說一說就更好了。
生2(精神飽滿地):女士們,先生們:(鼓掌,師插話:女士優先,有紳士風度)今天在這里我們為大瀑布舉行一場葬禮,它曾是我們巴西人民的驕傲,那洶涌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的雄姿,那巨大的水簾,那如雷的咆哮曾讓全世界為之陶醉。我們常常自豪地站在它的腳下,望著騰起的水霧,感受它的年輕和活力。如今,它再也不年輕了,它靜靜地躺著,在群山之中無奈地低下了頭,它沙啞的話語還在耳畔,它撫過的脊背還依然溫暖。你看到那順著崖壁淌下的濁水了嗎?那是它的淚,(聲音哽咽)救救它吧!它活著是我最大的心愿。(掌聲響起)
師:課前,我也準備了一篇演講辭,想聽聽老師的演講嗎?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態學和環境學的專家、教授們共同聚集在一起,為即將離去的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作為巴西總統,我的心情十分沉痛。
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是巴西和全世界人民的驕傲。洶涌的巴拉那河水像一條巨龍從懸崖上咆哮而下,聲震山谷,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它更像脫韁的野馬,從天而降,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可是,如今呈現在面前的只是一條逐漸枯竭的瀑布,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再也沒有了滔滔不絕的壯觀氣勢,如同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著最后的消亡。
是誰扼殺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人類自己。瀑布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沿河兩岸的森林被大肆砍伐,造成了水土嚴重流失。
應該清醒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如果再這樣下去,最后一滴水真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的眼淚啊!愿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師:同學們是不是被總統飽含深情的演講打動了。(學生點頭稱是)課后,每個同學都可以過一把總統癮,將你的演講稿完成好,我期待著你們精彩的演說。
師:今天我們參加了特殊的葬禮,肯定有特殊的收獲,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建地球這美麗的家園,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自我反思(二)】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作為教師不該處處束縛學生,如一段很美的文字,學生美美地讀了,教師仍不罷休,追問一句:你是怎么體會到美的?全班都愣了,因為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于是學生苦苦思索,我是怎么體會到的,把本來很美的享受變成了痛苦的回憶。
語文課上打造的平臺應該是語言實踐的平臺。要打造好這個平臺,首先要尊重、相信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當然,相信學生不是一味拔高要求,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而是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其次,要精心構建語言實踐情境,任何語言都是有特定的氛圍或情境下表達出來的,離開了它,就落入了枯燥的訓練中了。以本課為例,我抓住課文空白點,構建了一個總統演說的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拿出演說稿并現場演說,這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挑戰成功,我想:一是因為學生之前大量的語言實踐,對文中的重點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于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臺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激情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通過自己的語言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于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