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凡
全國政協經濟組小組討論會剛剛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結束。會議重點討論了總理的工作報告和預算審議情況,特別是預算報告中的各種數據,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普遍關注。而在參與討論的眾多委員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王大成,更能體會到這些數字背后的內涵。
財政預算關乎每個人的錢包
《新理財》:今年“兩會”您作為預算方面的專家最關注哪方面?
王大成:財政預算連著老百姓的錢袋子,如何科學管理財政預算是我最關心的。
《新理財》:您怎么看待今年的財政預決算工作報告?
王大成:我覺得非常好。所謂財政預算報告,說白了就是一本國家的大賬。去年財政花了多少錢,今年財政預算怎樣,錢往哪兒去,在這本賬上都寫得一清二楚。財政預算合不合理不只體現國家的理財能力與藝術,而且關系到每個人的錢包與飯碗。
《新理財》:我們目前離這個目標還有點兒遠。
王大成:整體來講,我們國家的預算管理水平還是在不斷提高的,但中間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距離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比如,預算不夠公開透明。我以前去過很多國家進行調研,發現西方很多國家預算都是完全公開的,每年的政府預算會非常詳細地成冊出版,厚厚的一本,每個公民都可以翻閱并且對政府的花銷實施監督。相比之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這幾年,財政透明度已經有所改觀了,就拿原來全國人大發的預算報告來說,原來都是印著“保密文件,會后收回”的,現在沒有再寫了,這就是一種進步。另外對各地區的轉移支付情況,過去都是很保密的,不僅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很多政府部門也不知道,只有財政部門的少數人知道。現在基本上都向政府部門公開了。雖然還沒有向全社會公開。
《新理財》:有很多人擔心預算一旦全部公開,會涉及很多人的利益,甚至會在地方政府之間形成攀比之風,您是怎么看的?
王大成:的確是有人擔心地方政府互相攀比,但是我一直堅持只要分配公正、合理、科學,就不怕攀比。
應三管齊下治“土地財政”
《新理財》:聽說您今年的提案主要是關于如何加強土地出讓金管理的。
王大成:是的。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15910億,比去年增加了63.4%,土地出讓面積20.9萬公頃,增加了38.3%。這些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土地出讓金的征收對于改善城市建設、增加“三農”支出、補貼社會保障經費不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像去年這樣瘋狂地追逐土地出讓金也是不正常的。所以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金的管理。
《新理財》:土地出讓金的管理,涉及到我國目前的財稅體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是“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
王大成:可能普通百姓對統計數據不敏感,但是,多數人對大規模出讓土地帶來的弊端肯定是深有體會。我們國家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大,但實際可使用耕地面積很小,大規模出讓土地不但加快了耕地面積的縮小而且進一步擴大了房地產經濟泡沫。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三駕馬車中投資走的最快,效果也最明顯,銀行貸款如井噴式地增長,這也增加了壞賬的風險。另外地方政府收取土地出讓金也加速哄抬房價,比如杭州的土地出讓金高達1200億,開發商肯定要將這些土地出讓金轉嫁給消費者。再有就是破壞許多城市的歷史風貌,北京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在北京居住了五十多年,對這座城市非常有感情,但當我站在景山上,放眼望去,除了故宮及其周邊少數地方還保存了原來的風貌,其它的地方已是面目全非了。往東看,CBD的鋼鐵水泥“森林”排山倒海般地壓向天安門廣場。北京包括近郊,已經沒有耕地了。現在還要發展CBD東擴,金融街西擴,我就要問一問,我們已有的設施,有沒有被合理的利用?像美國的華爾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也只是窄窄的一條街。歐洲很多城市都有保留歷史原有風貌的規定,老城區內只準內部裝修,不能任意拆改、擴建。最后還應該提到的是某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政績拼命出賣國家土地,形成了“土地財政”的依賴性。
《新理財》:那您在提案中給出的建議是什么?
王大成:我提了三點,希望能促使土地出讓金的科學化管理有所改善。第一,土地出讓金的30%應當上繳中央財政,70%歸所屬地,分別納入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現在土地出讓金全部歸地方收支,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這雖然增加了地方的財力,擴大了地方的自主權,但也刺激了地方不合理地追逐土地出讓金的沖動。三七開的管理,有助于加強中央的調控能力。中央財政的部分依然用于原來規定的幾個方面,只不過中央財政可以根據情況對地方和項目進行調配。第二,地方支配的土地出讓金用于城市建設的支出不得超過20%。根據統計,2009年土地出讓金用于城市建設的平均比例是25%,而用于“三農”、住房保障的支出則不足,所以制定上限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各級政府應該控制每年土地出讓面積增加的幅度不能超過10%。從總量上加以限制,保證國土面積中的耕地面積。最后還要加強城市建設科學化、規范化,審批要嚴格。
當務之急是提高國民收入
《新理財》:回到“科學理財”上來,您覺得政府下一步最應該注意的是什么?
王大成:我認為目前我們國家許多財政手段都是“撒胡椒面”,是“到處補貼,很得人心,但不解決問題”。首先應當確定國民收入如何分配,政府拿多少、企業拿多少、個人拿多少,要有系統化的說法,這才是大事。我覺得我國財政系統在國民收入分配上存在最大的問題,沒有系統化的管理。一是缺乏力度,沒有大政策。二是沒有時間表,補貼很細,但效率很低、效果很少,另外去年財政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出臺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通過擴大投資,搞基礎建設,拉動經濟,這是正確的,但我認為應當適度。當務之急是調整個人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國內消費水平,防止超出國力、超出現實的基礎建設投資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