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成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河南 洛陽 471009)
隨著高精度、薄壁類零件在航空制造行業應用的日益廣泛,其加工制造變形大、加工難度高等特點越來越明顯。該類零件金屬切除量大、工件壁薄、剛性差,在加工過程中,主要由于裝夾變形、熱變型、切削力變形等因素影響,零件加工很難達到圖紙要求。為了保證圖紙要求,加工過程中需減少和控制變形,工藝安排上需要從工件裝夾方式、工序安排等多方面進行優化。下面就本單位一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對此加以闡述。
該零件如圖1所示,零件長142mm,外徑為Φ90mm,壁厚2mm,兩處Φ(72+0.03)mm要求與外圓同軸度為0.02mm,零件材料為2A12 T4。該零件兩處Φ(72+0.03)mm為軸承裝配,要求與外圓同軸度為0.02mm,這是該零件加工的難點。這是典型的高精度、薄壁類零件,具有薄壁、高精度、低剛性特點。加工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控制和減少變形。而影響和造成工件加工變形的主要因素,是受力變形、受熱變形和振動變形3個方面。
(1)受力變形。因工件薄,強度弱,在卡盤上夾緊時,夾緊力不均衡會使零件產生變形,造成零件的圓度超差,從而影響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
(2)受熱變形。由于切削熱使工藝系統各部分的變形產生差異,從而破壞了刀具與工件的準確位置與運動關系,使薄壁件零件更容易產生變形,使工件尺寸難于控制。
(3)振動變形。在切削力(特別是徑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產生受迫振動和自激振動,在加工表面留下振動痕跡,影響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狀、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該零件加工工藝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受力變形。
在傳統工藝中,為消除毛坯內的殘余應力及其他各種應力對零件變形的影響,保證加工精度,增加了多道熱處理工序,以消除應力。這增加了工序,使加工周期變長,加工成本增加。而該零件加工工藝過程只使用一道熱處理工序來消除應力,以縮短加工周期、降低加工成本。
圖1 典型薄壁零件圖
薄壁零件加工工藝設計過程中,要考慮裝夾方式,防止零件裝夾變形。要實現防變形裝夾的關鍵,是裝夾時確保零件基準面與工作臺面或夾具基準面自然、致密貼合,零件的基準面多點均勻受力。這種裝夾,不會造成零件的變形,或者造成的零件變形量仍在允許的范圍內。但這種裝夾對零件基準面平面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這種零件裝夾基準面通過研磨來保證其平面度。
由于該零件的壁厚薄,零件的剛性很差,零件能夠抵抗彎曲變形所允許的徑向力有限,因此想通過利用工藝臺來增強零件的剛性,減少夾持變形。該零件加工工藝設計中,在零件的兩端設置工藝臺,給加工過程提供了裝夾的方式,將傳統的三爪夾緊的方式,改為壓板壓緊的方式,并將壓緊面研磨到平面度0.01mm范圍內,這樣使用壓板裝夾零件時,零件的變形很小,不影響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
在加工工藝設計過程中,經常遇到需要基準的轉換問題。本零件要求兩處的Φ(72+0.03)mm與外圓的同軸度0.02mm,由于零件加工不可能一次裝夾同時完成兩處的Φ(72+0.03)mm與外圓的加工,因此需要轉換基準加工。由于在裝夾方式上增加工藝臺,因此利用零件兩端內孔的倒角作為轉換基準,在精加工過程中,利用一次裝夾加工保證一端的Φ(72+0.03)mm、外圓與其內孔倒角的同軸度要求,然后利用兩頂尖頂內孔倒角,一次車外圓,保證了兩處的Φ(72+0.03)mm與外圓的同軸度的要求。
工藝路線安排如下:備料—粗車—粗車—時效—研磨—精車—精車—精車—精車—精車—檢驗—表面處理—入庫。
(1)第一步。采用通常的三爪夾頭夾緊零件的外圓,進行零件一端的尺寸的粗加工,并留下各1mm的加工余量,加工出一端的工藝臺,端面和外圓各留出2mm余量。
(2)第二步。利用第一步加工出來的凸臺壓緊零件,進行零件另一端的尺寸的粗加工,并留下各1mm的加工余量。
(3)第三步。過T851時效,將零件的內應力釋放,防止后面的加工中由于應力釋放產生零件變形。
(4)第四步。通過研磨出一端工藝臺基準面,保證平面度0.01mm,這個基準面的品質,一定要好,其直接影響后續精加工內容。這是防止裝夾變形的關鍵。
(5)第五步。加工一端的尺寸,但端面留下0.1mm余量,嚴格要求Φ(72+0.03)mm處留下0.3mm余量。
(6)第六步。加工另一端的尺寸,加工前找正外圓基準跳動0.05mm,端面留下0.1mm余量,嚴格要求Φ(72+0.03)mm處留下0.3mm余量。
(7)第七步。加工Φ(72+0.03)mm、外圓、倒角內容,由于要利用兩端倒角車外圓,所以對倒角的圓度要求0.005mm、與外圓同軸度0.01mm。這是轉換基準的關鍵。
(8)第八步。加工前找正外圓跳動 0.01mm,加工Φ(72+0.03)mm、倒角內容,由于要利用兩端倒角車外圓,所以對倒角的圓度要求0.005mm、與外圓同軸度0.01mm。這是轉換基準的關鍵。
(9)第九步。配車死頂尖,找正活頂尖跳動0.005mm,通過兩頂尖頂起車外圓,從而保證兩處Φ(72+0.03)mm對外圓的同軸度0.02mm要求(見圖2)。
圖2 兩頂尖頂起車外圓裝夾圖
該零件金屬切除量大,工件壁薄,剛性差。在加工過程中,由于裝夾變形等因素影響,零件加工很難達到圖紙要求。在加工工藝的安排上,通過從工件裝夾、轉換基準的方式,來保證圖紙的要求。車工常用傳統的三爪卡盤夾緊到壓板壓緊的方式,減少裝夾變形,工藝臺在該零件加工中的應用十分可行,其能增加零件的剛性、增加零件承受徑向力的能力,能為零件的裝夾提供固定作用和支撐作用。工藝臺的使用,有效減少了薄壁零件切削變形和裝夾變形,改善了薄壁零件的工藝性。通過巧用各種基準進行轉換,從而保證不能一次裝夾的兩個要素的高同軸度要求,一次裝夾進行加工,保證同軸度的精度比較好,由于個別零件的結構設計的原因,一些基準要進行轉換。轉換基準后,需要對零件的基準精度進行分配,最終保證零件達到了圖紙要求。
[1]梁炳文.機械加工工藝與竅門精選第4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李 華.機械制造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