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西 梧州 5430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是由于人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所至,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是一種終生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斷增高,糖尿病已日益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控制血糖對減少糖尿病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的成份之一,是血液中和葡萄糖結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紅蛋白,其含量不受血糖濃度暫時波動的影響,可回顧性了解近2~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是判斷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已被臨床視為評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對金標準[1],對糖尿病篩查,診斷,療效考核等有重要臨床價值。現對本院180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檢測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本院2009年內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 8例,女性62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9歲。對照組為我院體檢的健康成人130例,男性71例,女性5 9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7歲。標本采集: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空腹靜脈采取2ml血液于枸櫞酸抗凝管中搖勻。取10μl抗凝全血加入1ml的糖化血紅蛋白溶血劑中待溶血后上機檢測。血糖檢測 空腹靜脈采取2ml血液于真空促凝管中,離心出血清后待上機檢測。
1.2 儀器與方法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測定均用東芝TBA-1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并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0數據分析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糖尿病組和正常對照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檢測結果比較,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 見表 1。
將140例糖尿病組按血糖水平分為≤6.0mmol/L與>6.0mmol/L兩個組,比較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相關性:γ=0.626,P<0.01,說明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之間呈正相關性。見表2。
表1 糖尿病組和正常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測定結果的比較(±s)

表1 糖尿病組和正常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測定結果的比較(±s)
組別 n 糖化血紅蛋白(%) 空腹血糖(mmol/L)糖尿病組正常對照組9.213±2.18 4.63±0.25 140 130 9.3±1.91 4.9±0.23

表2 糖尿病組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結果比較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發病率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在中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達2~3%。患者總數達到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5[2]。糖尿病發生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糖大量從尿中排出,并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頭暈、乏力等癥狀。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進一步發展則引起全身各種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可導致眼、腎、神經、皮膚、血管和心臟等組織、器官的慢性并發癥,以致最終發生失明、下肢壞疽、尿毒癥、腦中風或心肌梗死,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因此加強糖尿病診斷與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臨床上傳統的糖尿病診斷和療效評價常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作為參考標準,但空腹血糖只反映即刻血糖水平,受病人身體狀況,飲食,用藥等因素的影響。而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可反映2~3個月前血糖平均水平,只有血糖持久的升高才會使糖化血紅蛋白升高[3]。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和葡萄糖結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紅蛋白,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也會相對較高,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4],所以在檢查血糖的同時檢查糖化血紅蛋白可作為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評價指標。
從表1可見 糖尿病組和正常對照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檢測結果比較,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從表2可見 通過對140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水平分為≤6.0mmol/L與>6.0mmol/L兩個組,比較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情況。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的相關性:γ=0.626,P<0.01,即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之間呈正相關性且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糖化血紅蛋白與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關系,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的值也就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可以間接反映血糖濃度的改變,同時也反映了機體糖代謝的狀態。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控制在7%的治療方案屬于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方案[5]。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7%時,需要藥物治療。若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大于9%,說明患者持續高血糖,易發生糖尿病并發癥。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患者較長期的血糖水平,在監測糖尿病并發癥方面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將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金標準”。故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
[1]Hadjadj S,Duengler F,Barriere M.Determination of HbA1c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of the DCA 2000 device with the HPLCmethod[J].Diabetes Metab,2005,31(3):290-294.
[2]戴曉靈.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6):374-375.
[3]Krishnamurti U,Steffes MV.Glyolohemogbbin:a primary predi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r reversal of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ellitus[J].Clin Chem,2007,47(7):1157-1165.
[4]王 笠,胡曉波.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臨床應用[J].上海醫學檢驗雜志,2003,18(2):119-121.
[5]紀立農.糖尿病的強化治療策略—精細降糖、安全達標[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4,24(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