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福
煤炭企業如何發展“低碳經濟”?淄博礦業集團以“三個亮點”點亮“低碳經濟”,傾力打造生態文明礦山,提前兩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指標,先后榮獲“山東省節能先進企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等稱號。
非煤產業主要廠點由“十五”初的230多個減少到目前的不到50個,產品由2000多種減少到100種,而年銷售收入卻增長了4倍多,2009年達到了62億元。這些數字充分展示了淄礦集團發展低碳經濟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在煤炭生產方面,淄礦集團針對資源賦存條件和市場需求,積極推進“三個轉變”:即由單一原煤品種向洗選加工的多品種轉變;由銷售原煤為主向銷售原煤和精煤并舉逐步向精煤為主轉變;由生產同質化、低附加值的產品向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轉變。
在非煤產業發展方面,淄礦集團積極淘汰落后項目,新上項目在“高”上下工夫,現代物流在“廣”上做文章,在新領域大力發展非煤產業,構建三大循環經濟園區和總部經濟圈。
集團以煤炭產業為基礎,以醫療健康、水泥建材和新型材料產業為支柱,以現代物流服務業為支撐,結構合理、梯次有序、后勁充足、經營穩定、低碳環保的產業發展格局呼之欲出。
淄礦集團每年投入上億元對煤礦高耗能、高污染設備進行“綠色”改造,近年來先后淘汰高耗能設備1000多臺套,每年節電4000多萬千瓦時,而且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
非煤產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本著根治污染源的原則,淄礦集團先后在埠村煤礦、濟(寧)北礦區和東華水泥公司建成了3個循環經濟園區,實施置換開采,將開采的矸石直接在井下充填巷道,基本實現了矸石不升井,不但減少了污染,而且每年創造效益上億元。兩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和配套的粉磨站及5家環保節能型電廠每年可消耗矸石、洗矸、煤泥等共260多萬噸。同時,電廠的爐渣、粉煤灰又廣泛用于墻體材料生產和井下噴漿,避免了二次污染。集團還建成了多處礦井水深度處理站,處理后的礦井水廣泛用于礦區綠化、電廠循環、井下設備冷卻、防塵、洗煤及地面清潔等除生活飲用外的所有方面,不但有效消除了礦井水外排對環境的污染,而且數千萬元的排污費、水資源費在內循環中節省了下來。
在淄礦集團,職工們都用布袋裝饅頭,用不銹鋼飯盒到食堂買菜,杜絕了因使用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
自1997年起,淄礦集團把每年的3月定為“文明月”,集中開展植樹綠化、凈化美化環境等活動,礦區綠化率目前已接近40%。與此同時,淄礦集團還成立了義工服務隊,3000多名義工定期清理白色污染,凈化美化環境。現在,淄礦集團下屬的所有煤礦都已躋身全國“文明煤礦”行列,濟北礦區還被確定為全國煤炭系統首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
淄礦集團還設立了專項獎金,每年評出的環保工作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此激勵職工積極踐行低碳生活,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如今,招待客人喝茶的杯子由紙杯換成了瓷杯,鋼筆替代了簽字筆,購物攜帶環保袋,離單位近的職工步行上班,下井背起“節約包”……在淄礦集團,低碳生活已成為時尚,正推動著企業綠色、快速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