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龍正荒政思想初探

2010-04-03 09:40:47程彩萍

程彩萍

(西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重慶 400715)

一、引 言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災害發生最頻繁的時期。[1]尤其是進入明中葉以后,幾乎是“無歲不告災傷,一災動連數省”。在二百七十六年間里,災害竟達一千零十一次,這是前所未有的記錄。[2]持續干旱年數以17世紀最多,其中1636—1641年最長,如天啟崇禎年間,江南發生大荒災。17世紀中期疫災嚴重,如1642年桐鄉之疫,“甚至一二十口之家,求一無病之人不可得。”[3]35-36饑民、流民大量出現,人民痛苦不堪。

晚明政府貪污成風,混亂不堪,救濟不力。與此同時,士大夫的憂患意識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激勵他們更加關注社會救濟。很多地方精英積極從事明末大災期間的救賑工作,建立慈善組織,提倡民間以富濟貧。同時也有很多有識之士系統地總結和整理了官方以及民間的救荒經驗和賑災措施,著書立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救荒思想。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批量地出現荒政著作并得以流傳后世的朝代,保存下來的相關著作,分別有:朱熊的《救荒活民補遺書》,林希元的《荒政叢言》,屠隆的《荒政考》,陳繼儒的《煮粥條議》,周孔教的《救荒事宜》,俞汝為的《荒政要覽》,劉世教的《荒箸略》,鐘化民的《賑豫紀略》,陳龍正的《救荒策會》,張陛的《救荒事宜》等,不僅在數量上比前代有明顯增加,而且編寫水平也普遍提高。這些荒政文獻的作者大多數都是明中后期人物,又都經歷了明王朝走向衰落乃至滅亡的一段歷史時期。而這一歷史時期又是一個由傳統的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的農業社會向商品經濟繁榮的商業社會過渡的時期。晚明士人的荒政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這股社會新風氣的影響,因而提出了具有該時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末江南鄉宦陳龍正就生活在這樣的歷史時期。他對晚明的動蕩時局保持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其言論與社會活動在當時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陳龍正(1585—1645),字惕龍,浙江嘉善人,其父曾任福建按察使。龍正少即聰穎,深受袁黃(了凡)賞識,認為其“孝思最深,所至不可量?!盵4]后師事于東林黨人高攀龍,“得復約身心之學”。崇禎七年(1634),陳龍正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十一年時,陳龍正上《養和》《好生》兩疏,對崇禎時期東廠的恐怖統治給予了嚴厲批評,使崇禎皇帝有所震動,下諭提督東廠的中官“不得輕視人命”。當年雖然不少朝中重臣推舉了陳龍正,但未得到崇禎重用。龍正一直沒有得到提拔,但仍好言事。同年,崇禎要舉行郊天禮,龍正提出“正郊期”。十二年(1639),天象異常,有彗星現,龍正進言“事天以恒,不以暫”,要“聽言省刑”。十五年(1642)又應詔陳言,上《生財》《平寇》《御邊》三疏,痛陳時弊。十七年(1644),升任南京國子監丞,三月份回家,上奏要求致仕。五月,龍正得到京師陷落的確信,染病不起。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權后,龍正被授官禮部祠祭員外郎,但乞休未就。1645年,南京被清軍攻陷,龍正遂絕粒而死。陳龍正死后,被地方祀為鄉賢。[5]

陳龍正的宦歷雖不顯達,但他的多次上疏,充分顯示了他對當時國家興亡的關注。同時,在嘉善地方上,他也積極活動,關注地方社會秩序的安定,主持“同善會”,發表了51次“講語”,救荒救民,施教勸善。[6]

陳龍正一生給人留下了豐富的言行錄,大多收于《幾亭全書》。清人給他的評價很高,時人喬可聘贊道:“頃來直言極諫,責難于君者,惟黃石齋、陳幾亭兩人?!盵7]其救荒專著《救荒策會》,共七卷,雖前六卷是在董煨、張光大、朱熊的基礎上增刪而成,但在書中用“論曰”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有關救荒主張,并批評朱熊著作中“情多冗長,且雜以詭說邪教……”還揭露了明末某些荒政中的弊端。另外第七卷記載的是作者故里浙江嘉善在崇禎時的救荒大事,是其他救荒文獻看不到的。其中涉及救荒方法的如“建丐房議”“粥擔法”等,已經成為救荒學說的新發展,并為研究明末地方社會狀況保存了一定的史料。

細觀其著作,從中可以看出陳龍正的救荒思想既繼承了前人總結的經驗,又結合實際有所變通;既堅持了儒家的傳統思想,又受到了明末一些新創思想的影響??傊?,龍正喜談經世之術,貴谷物、重民生、輕錢財。學界對陳龍正的民間救濟活動已經有所探討,但對其荒政思想的專門論述尚付之闕如,本文就此試作一探析。

二、學古人成法,便今人之利

陳龍正進士出身,熟讀古書,同時又長期工作在救荒第一線,繼承了前人的救荒經驗。他救荒的指導思想,基本沒有脫離《救荒策會》中荒政議總綱中的“六先”:“先示諭,先請蠲,先處費,先擇人,先編保甲,先查貧戶。”“八宜”:“次貧之民宜賑糶,極貧之民宜賑濟,遠地之民宜賑銀,垂死之民宜賑粥”等,另外還有“五禁”“三戒”等。

陳龍正就這些救荒經驗,再結合明末的災荒狀況,發表了自己的主張,或大加贊賞,或稍作補充,或議論批評,深入分析,具體可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仁”為主的“民生”思想

孔孟之學講求一個“仁”字,老子的生命本位觀為貴生、重身,人要善待生命以盡其天年。中國是一個倫理社會,施善救民離不開存仁之心。陳龍正生性好施,并上疏《養和》《好生》二疏,略言“問天全在好生,好生尤宜減死”,所謂在天地為生生之德,在人即是不忍之心。[8]龍正在記錄庚午急救春荒事宜中也總結道:“回天意莫如結人心,結人心莫如救人命?!盵9]卷二十五在救荒事宜中以“好生”“愛民”為首要的指導思想,陳龍正認為明主計臣都需要以民為本,“愛百姓與愛君一事,入官者如此,主其定乎。保子孫與保天下一心,王者如此,無私其如天地乎?!盵10]

乾道七年饒州大旱,宋孝宗發上供之米賑民,饒州得米十六萬余石。陳龍正就此論曰:“觀其多方面措置,非能如隋文帝之多藏也。然彼有余熱不散,此不足而樂散,以綿其祚。人主之存心,天之福禍不其永鑒與?”帝國所藏之糧再多,如果人主不以民生為本,藏而不散,只傳給自己的子孫,視百姓存亡不顧的話,必然會走向滅亡。[11]卷一·二十七漢昭帝始元元年三月,遣使賑貸貧民無種食者,八月不收其債。龍正贊曰:“仁及貧民矣。”天下百姓都是帝王之子民,愛民如子,百姓才能受益,貧民才能免于死亡。

中央施行仁政,地方上也需善政養民。一方父母官如果平時關注民生,以百姓為念,遇到災荒便不至大亂。宋時畢仲游遇耀州大旱,勸民平糶,樂從而無怨。龍正認為這是因為他“宿昔恩信,臨時酌宜,有以服富民之心?!本疤┒?,徐、淮大饑,民死者相枕藉,都御使王竑多方救濟,所活數百萬人。龍正贊曰:“故竑設誠,而智行權……竑以不奏報,發倉儲,易地則皆然。今之人,獨患無是心耳……至誠之心如神,活人多者,其身亦如神?!敝灰拇婢让裰?,被迫私發倉儲,亦為義舉。對于民間置社倉之法,陳龍正認為凡事民便為上,州縣不得干預。他嚴厲批評道:“言官素無安民之志,不知事間何事可匡時,強奪事以建言。所司明知其不可概行,亦勉強循令,而民生終受其病……強奪而言之者,得罪于百姓。即得罪于天也,戒哉戒哉。”[12]卷一·三十二龍正以民為天,認為地方官的一舉一動當系民生,嚴誡擾民亂民。

寬政養民本是政府之職責,“民生”并非空談,陳龍正對此提出了很多具體主張,從這些具體措施中亦可看到龍正堅持性命之學,悟生生之旨。在《救荒策會》卷七《煮粥散糧辨》中,龍正注意到在災荒時對農夫的賑濟不可忽視,小荒應先散糧于鄉村,大荒更無他營的兼煮粥于城市。

災荒之年大批流民出現,甚至成為流寇,引起民變,因此流民成為社會的一大不安定因素。對此,陳龍正認為要安撫流民,給予小民恩惠,不可亂殺百姓,以至虐民。“俗使見小小禍亂,輒議用兵,不知窮民之與奸雄非可一律行誅伐也。饑餓瀕死,威不能戢,惟惠澤可以已之。”具體說來,這一恩惠必粟乃可,社倉之法可行,可以避免貧民承擔成倍的利息。對于已經釀成禍患的流寇,龍正主張,誅首惡,足以示威;饑民被驅誘,可赦也;富民為求免害而通賊者,使其出粟濟饑,可宥也。[11]卷五·十三概括來說要體恤饑民之苦,寬政省刑。

此外,流丐、乞人本是居無定所,以乞討為生,茍延殘喘之人。一遇荒年,備受就死未死之苦。龍正希望有贏之家,軫念饑民之苦,各推余粒,拯此阽危,他引用清惠公賑及獄中重囚的例子,“其人雖應誅,然一日未死就刑,猶上帝一日所生之人也?!饼堈澰唬骸按笤昭院?。”他認為有罪之人尚且如此,無罪的乞人如果一人幫其緩存數日,又有仁人相續而緩之,何旬之可量?出現終天年的奇跡也是可能的。[9]卷二十六陳龍正還作《建丐房議》,藉此避免流丐死于嚴冬之寒。其中有云:“以凍致死,其事漸,人往往習而忘之,即諸乞未必自知之也。體仁者,先體乞人;先覺者,宜覺及于乞人之所不覺?!痹陉慅堈磥?,死是人所必有的,在生與死面前,高官與百姓,富民與饑民,有罪與無罪都是平等的。乞人之中如果有仁人相助,亦可有終天年者。又云:“死者,非如仕進之顛沛,生業之消亡,用兵之覆潰,或遭或否者也,專以遲速為吉兇者也。”對于已死之人,同樣應懷有愴惻之心,不至使其暴尸于野。在《共冢記》中,陳龍正記載了同善會出資幫助買地掩埋死者,并作《埋胔述》表達自己對死者的余痛:“嗟呼,不能延其生,而徒瘱其死?!?/p>

當然,如此施善與施仁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國家安全,社會和諧。陳龍正在《幾亭全書》卷二十六《政書·鄉籌》十五中說道:“本宦歷年來,救荒同善主意,和盤托出矣,但鄉紳以忠義報國,而及士民,士民亦當仰體鄉紳之意,而忠順以報國??梢??!笨梢?,陳龍正認為實施仁政的最佳結果就是百姓能夠受感于統治的“仁義”,順從于國家的統治,實現國家的安定繁榮。

陳龍正在《救荒策會》中發表的類似議論,盡管帶有迂腐之氣,但也確切表達了一個鄉宦心系于民的責任感。明代前期朱熊也認為帝王應當對臣屬于自己的子民們有一份愛心,他說:“王者之養民猶乳母之于嬰兒也,饑則哺之,飽則怡之,不令其有癲癇之擾……”但他過分依賴“主明臣哲”,而陳龍正則認為“仁必以智行”,有了仁人之心,還要有縝密的措施保證實施,突破了朱熊單純仰賴于明君賢臣的思想。

(二)以“預”為主的備荒思想

陳龍正十分重視備荒的重要意義,在《救荒策會》序中寫道:“蓄于上以給下,伯者之權。下自蓄而蓄之,及王者之政。古稱三年九年,謂率土之民,各有斯蓄。而春秋補助,則十一之所余也。備荒之策,無時不豫?!睆纳现料氯绻e極備荒,可以大為減少災荒對人民造成的損失。反之,境內無蓄,需移民通財,則為下下之策。

常平倉起源于漢代,是官辦的備荒倉貯,基本方法是在豐年谷賤之時,由官府出資糴谷;而在荒年谷貴之時,再平糶谷物,以平抑市場糧食價格。然而常平倉大多數時間并沒有發揮作用。陳龍正論曰:“常平乃伸縮其權以利民,非爭民利也?!彼u歷代官府將其荒廢,“至元帝時,聽諸儒議,因歲荒罷之,豈歲荒顧因設常平之所致乎?恐此后民饑益失所賴矣。”對于修復常平倉的具體方法,陳龍正有言:“常平不惟盛時宜建,即荒迫中,稍有隙暇余資,便應料理,惟在上人節縮浮費,以為糴本耳。何嘆儒之愚乎!”[11]卷一·十二備荒中,雖然有常平之制,還需政府仔細料理,節縮浮費,預備購買糧食的資金,否則成為虛設。

作為一國之君,龍正提倡要預憂饑民。熙寧八年三月,百姓農乏谷種,因事殆廢,宋神宗遂下詔發常平錢,省倉米,以防來日集為盜賊。陳龍正贊曰:“人主知憂本年之饑,可謂愛民矣,兼憂來年,又恐蹈之為盜。神宗之德意深哉!”[11]卷一·二十五

曾任地方官的蘇軾乞豫救荒疏:“救災恤患,尤當在旱,若災傷之民,救之于未饑,則用物約而所及廣。若救之于已饑,則用物博而所及微。”陳龍正非常贊成他的說法,并將趙雄乞椿積錢與之相比較,認為蘇軾重在出糶常平,趙雄重在收糴轉輸。“軾所治有蓄,雄無蓄也,軾為其易,雄為其難。夫救荒所以尤貴豫者有二:使民知有備,則志先定,一也;荒形未急,則糶者不堅閉,糴者不張皇,二也。至于流離疾疫,盜賊既成,則救之愈費而愈難。”[11]卷三·四陳龍正通過比較更為明確地說明了“備荒”的益處,晚救不如早救,早救不如有備。龍正贊賞宋朝的畢仲游“豫于一州,則耀州之民不外散。浙西數郡先事處置,則數郡無餓死者。凡事皆貴豫而救荒為甚。”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對救荒而言,則更為重要。

古代有藏富于民的傳統經濟思想,明代經濟思想中也堅持這一點。再加上明末國家已無力承擔救災拯荒所需的巨額錢糧,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救荒已成為救荒成敗的關鍵。[11]卷四·七

“義倉者,民間儲蓄以借水旱也,一遇兇歉,直當給以還民。”但是時日一久,州縣便忘記義倉是為民所寄之物,一旦為官吏移用,弊端百出。對此,陳龍正指出官貯的害處所在:“隋社倉,唐宋義倉,一事而異其名也。隋唐畝賦六升,民困極矣。宋于正賦外二十加一,庶幾得中,然其大病總在收貯于官。設遇饑饉悉以還民,猶多此一納一出,況未必還乎?設賑濟時,果盡免諸弊,貧民猶苦奔走候領,況不及貧民乎?古者使民各蓄其有余,而后世必欲諸民而代為之蓄。古者自節其余以春補秋助,而后世加于正賦之外,而強半更留以自肥,如之何農不饑死,朝與野不相胥以俱貧也?!盵12]陳龍正認為官貯之法需要一納一出,而有時甚至只納不出,即使適時賑給時,貧民也苦于遠道而來,候領費時,事實上更多時候貧民往往一無所得。官吏卻依靠義倉之名征收額外賦稅,留作自肥,更加重了貧民的負擔,饑民深受其害。因此,龍正堅持民間散貯的主張,這樣山谷之民盡得其惠。具體到明代的官貯,有朱元璋時初設的預備倉,但到了中后期已經很難發揮作用了。弘治年間的預備倉使用勸懲稽考法,但有明顯的局限性。它將預備倉積糧作為一個衡量和決定各級官吏命運的唯一標準。對此陳龍正有一段精辟的分析:“此時司計秉國者誰耶?徒講積聚,不講更換新陳之法,必致化為埃塵。困天下之粟,苦天下之官,使粟隱消耗于世間,而百姓曾不得其用,不亦左乎!至于今日,天下皆無復有預備倉,實斯議之蠱之也?!盵11]卷五·九陳龍正認為這樣的預備倉積谷的規定,已是有害而無益了。一方面,因為只講積而不講對儲存糧的更新,最終會讓很多糧爛在倉中,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因為積谷數目太高,如果在審查時達不到標準,地方官肯定要百姓們輸送更多的糧食充填預備倉。如此一來,于民于官都只有痛苦而言了。

陳龍正分析了明代以前官貯之法和明前期預備倉的弊端,堅持主張民間散貯。古有民間耕蓄,近有朱子崇安義倉,“惟朱子于崇安,因歲兇起事,仍隨社倉之名而默變其官貯之法?!瓝p下轉而益下矣?!盵11]卷五·九他認為應該充分發展民間的義倉,其宗旨是要用民間的財富進行救荒準備,以此補充國家財政上的不足。義倉的指導思想是“以本鄉所出積于本鄉,以百姓所余散于百姓,則村村有儲,家家有蓄,緩急有賴,因濟無窮,此義倉之所有設也?!?/p>

陳龍正的備荒思想更加側重于民間備荒,這與當時明末官府財政危機日益嚴重,而商品經濟發展,民間富有的階層逐漸增多的現象是相適應的。備荒措施中除了要積極貯儲余糧外,陳龍正還反對官府征收重賦,主張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為備荒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這一點與明代鐘化民有共同之處,他引用賈誼的話:“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餒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敝挥邪l展生產才能使備荒成為可能。另外,陳龍正認為所積之糧需要及時更新,義倉之糧歸于底是便民利,非橫取,亦非為積糧而積糧,否則民不見其惠,而糧已爛矣。這是其他荒政文獻的作者都沒有提到的。

(三)以鄉村賑濟為重的重農思想

傳統的儒家學說以農為本,農業是維持民眾生命的根本,在饑荒歲月中,糧食成為賑濟的關鍵,無論采用哪種措施,沒有糧食俱是無本之源。而晚明的商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富民逐漸增多,新的社會財富增加,[13]許多人視金錢如命,導致社會上出現了“棄農就賈”之風。陳龍正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救荒經驗,多次提出“貴谷賤金”的思想,只有五谷才是唯一的財富。漢代劉陶議救荒,饑不在改鑄。明代朱熊也說“錢不可食,寒不可衣,特天子行權其耳”。龍正就此論曰:“金錢者,財之權,非財之質也。特以便于分合,隨百貨大小而權之。究其實,與朝廷之符驗,民間之券契無異。愚者至以民貧為錢薄之故,漢之劉陶,近日之朱熊,其說皆足以破亡。知錢之非財,益知金矣。人在世間,皆籍飽暖以活,豈飽暖于錢乎?況又豈飽暖于大錢乎?舉世凍餒,而滿朝但筭金錢,言利之臣必愚,恐不獨桓帝時持籌者?!盵11]卷一·十四陳龍正認為金錢不能滿足人的衣食之需,只是一種符號而已,而當百姓處于饑饉時,朝廷中言利之官只顧算金錢,于民無利,這種現象在明代也時有出現。陳龍正在《幾亭全書》附錄《家傳》一書中記載:“孔子論政,言足食,不云足金,孟子言師行而量食,不云師行而金徙從。是則蒙宰為本,金錢為標。近世持籌之臣,曰設處,曰搜括,曰加論,無非損之事,聚斂之別名耳。民日病,國系繇足耶!……故曰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惫俑疄榱司蹟控敻?,使百姓困乏,但不知金錢都流入官府,國家也已經處于危亡之際了。唯有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生產才是根本。

陳龍正認為要成為明主良臣,離不開務民農桑,薄賦斂廣蓄積的重農思想。他批評貴金玉者:“愚夫之所以貴金玉,以為有金玉必不患饑寒也,然固有持金玉而不得者,未至餓死時,不知五谷之貴;未至守金玉而餓死時,不知金玉之賤也,愚人至死乃知……明主與良臣早知之,于是致治之道,撥亂之方皆從而出焉?!盵11]卷一·九具體到歷史上,因貴金玉而遭受饑荒之苦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救荒策會》記載的梁武帝末年奇荒,富室無食,懷抱金玉待命聽終。陳龍正認為這樣的悲慘境地是可以預先避免的:“《南楚新聞》載唐末孫儒之亂,米斗四十千,金玉換易僅得撮合,謂之通腸米,至于金玉換通腸米而不可得。嗚呼!富人至是亦足悲矣。何不先是而省之,早出羅綺金玉與鄰里鄉黨,共相灌輸或告糴方鄰村,或講求旱所不能枯,蝗所不能傷者,竭力樹藝,以助人食,尚當有救也?!盵11]卷一·十八富室如果事先散財防災,興水利,防蟲患,便不至于空守金玉而不能活??梢姡m然金錢可貴,但如果不將其用于本業,務于農桑,待到無食時,便毫無用處。

糧食如此重要,其皆出于種糧人之手。然而賑災過程中,許多主持賑災的地方官可能會貪功冒賞,對人口集中的城市較多關注,而對饑民更多的鄉村卻缺少必要的賑濟措施。所謂“耕而食者,農民也,不耕而食者,游手浮食之民也。及其餓也,不耕者得食,而耕者反不得焉?!贬槍@一現象,陳龍正提倡官府賑濟應“以農為先”,他在《救荒策會》卷七中作《煮粥散糧辨》,提出下面主張:“惟農最勞,惟農最貧。居鄉者大抵農夫,居城市者大抵工商賈又宦仆衙役,十居其三,故兇年轉徙溝壑,鄉民為多?!r家數口,獨賴田入,一逢災傷,更無他營,生涯絕矣?!鞭r夫農婦遇到兇年便沒有其他營生,貧苦至極。對于這些極貧之民平糴則無錢,賑貸則無償,龍正認為煮粥散糧最宜。何時宜煮粥,何地宜散糧,陳龍正也做了詳細分析,總結為“小荒先散糧于鄉村,大荒兼煮粥于城市。當道會其目而煮粥,鄉人畫地而散糧”。

陳龍正不僅僅在理論上支持憂農,在實際賑濟中也以鄉村賑濟為重,充分顧及到了鄉村農民的疾苦,并且為了百姓都能獲益,他作了周密的考慮:“市民得紳衿殷戶和糶在前,略已均沾。今嗷嗷待糴,鄉農為急,故愿諸典量以五百石糶市,余數糶鄉。糶鄉者較市價贏……救農便商,扶貧安富,同歸一理,本無歧視。”[14]陳龍正主張周濟鄉農,但并非一味強制市民無償糶糧,而是讓其有一定的利潤,遵循市場規律,使雙方獲得雙贏,這也適應了當時商業發展的趨勢。除了利用經濟規律外,龍正主張運用道德勸善,鼓動市民施善。在城市饑民已有保障的前提下,鄉農饑情迫切的時候,應當先周濟急需的人?!胺职胍詽?,涼各里共懷恤鄰扶困之仁,亦所欣然樂讓也。此舉在神君為德政,在各典為義和,在各里為仁讓,一事而三善具?!?作為地方鄉宦,陳龍正認為周濟鄉農不僅能夠為善積德,還可以安頓人心,防止農民反抗官府,危害社會安定。

陳龍正生活在明末,商人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明顯地感覺到此時農民應得到特別的關注,救災時要分清輕重緩急。閱讀前人的荒政專著,大多數對饑民泛泛而談,并未將農工士商作一詳細區分。雖然大多數學者都秉承了傳統的重農思想,但具體到救荒時,像陳龍正這樣為賑濟鄉農而單獨提出詳細措施的卻很少。

縱觀中國歷史上救荒事件和救荒經驗,其實并沒有多少重大理論創新和驚人的突破,更多的是傳統的延續和驚人的相似。[15]但是能夠在學習古人成法之余,結合現實,亦是難能可貴的。陳龍正的《救荒策會》中,雖然大部分都是整理前人的著作,但他就其記載的救荒史實經過了自己的認真思考,發表了很多自己的主張,并間或揭露時弊。他主持的同善會,就是將其荒政思想應用于實際的救荒中?!按藭酝聘兄?,既有以感愛惠小民,又有以感施惠君子。誠得四方皆效法推行,真可釀和氣轉殺運,而弭盜安民其近效也?!笔看蠓蛞蕴煜聻榧喝?,陳龍正將救荒施善與保國安民連為一體,可見其著書并非單純記錄前人的救荒經驗,而是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古人成法,為了便今人之利,以興國安民為最終目的。

三、仰天意、依成法,更重人事與人才

作為封建傳統社會的官吏,陳龍正也是一個有神論者,相信天人感應。但他更多時候是主張借助天意,勸善懲惡。對于災荒,他一方面遵循自然規律,承認有自然災害的原因,所謂的“天意難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是人們抵御災害的措施失當造成的。在他的《救饑本論》中,他寫道:“今日之饑民,其始于天災之流行,而其繼承于人事之失策。庚辰歲,梅雨數旬,西吳一路,田禾盡絕……于時識者之言曰:歲實無收,倘公家能行寬恤,則小民猶將仁死旦夕……嗟呼,偶歉者天之行,而一荒再荒者,人事實使之然也?!盵11]卷七·十陳龍正認為是因為天災使得禾苗盡毀,造成今年成為荒年,但這并不一定會影響到明年秋天的豐收。然而官府為了索取這一年的糧食卻不為以后長遠打算,雖然這些糧食可以勉強支持國賦,而百姓卻沒有了戶口之糧,加上蝗蝻遺孽,便最終釀成連年饑荒。可見,一荒再荒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橫征暴斂,所以主張官府要寬政愛民。

陳龍正還記載:“崇禎庚辰三月三日祈雨,雨不降……上下大驚恐,圣諭撤各路中使……少頃風止,十七日遂大雨……天人相于之際如此,守令行善政可以救一郡一邑之荒,其至誠亦可感,一方之雨陽,時若天子一念所至,四海春回。救荒之道,孰有大于天子之悔過遷善者哉。”[11]卷一·二十三他認為天子行善可以感功上天,而避免災害,旨在勸諭統治者在災荒之年要反省自己的過失,勤政愛民。萬歷年間的地方官屠隆在《穎上縣志》中也記載了他向神靈祈求雨澤,他認為只要地方官能夠虔誠祈禱,就一定可以感動上天,可以避免災害的降臨。這一方面遠沒有陳龍正認識的深刻,災害的發生不是靠跪拜祈禱就可以避免的,救荒還需依靠仁主賢臣采取積極的措施。在他的《鬼哭奇變九》中寫道:“回天變莫如結人心……以一人保一鄉一城。嗚呼!此豈智謀勇斷權鎮耶?積善之家,感通人心,即挽回天意。今日民極可痛,鬼哭可警驚……傾儲而散者為上智,以余及物者為中人,隨力隨心,愿非難事?!盵16]天降大災,要挽回天意,抵御災害,需要人們隨力隨心,積善助人,共同渡過難關。在陳龍正看來,天意難違,但人事更不能忽視。如果發生天災,只有依靠明主賢官的積極治理以及百姓們的相互扶持,才能防止更大的災害的發生。

明代是傳統社會制度與文化的大總結時期,其荒政較以前也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明代以前流傳下來許多救荒政策和措施可以仿行。陳龍正主張在利用古人成法的同時還需重視人才的選用,他說:“法雖系哉織悉,專務擇人,人既盡心,事無不盡。故似繁而提簡,其得力在推誠用人,不恃立法也。”[11]卷二·十三法律制度無論繁瑣與否,關鍵在于主持救荒的官吏是否盡心,用人是否推誠,而不是完全依賴現有的制度。龍正認為人才是荒政得以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即使有好的法規和制度,如果沒有很好的官吏來推行實施,也不能使其發揮作用。“無法之法,實有其心。則講之預,而臨時良法,得施用矣,倘州守以空言視之,一告誡具鎮而事畢矣……則朝廷設立此法,又成故事。故法窮而導之以意,道意之法又窮而終必歸于擇治人而后可也。治法必賴治人,治天下必正人心。吾于救荒亦云?!被恼嵤┬Ч暮脡模谟谥鞒只恼墓賳T是否盡職盡責,如果地方州縣官員視法規為空言,朝廷所立之法猶如一紙空文。

《荒政議》中有“先擇人,戒拘文”的說法,陳龍正認為在中央,宰相應該負起救荒的責任:“相職無所不統,養民其本也,相得人,可不至大荒,既荒矣,則救荒乃宰相之切責。”地方上,官員應該及時上報災情,同時適時發放倉谷,要有一定的膽略和勇氣;“倉谷本以備荒,發之無罪,不敢發者,畏昏庸上司詰問耳?!盵11]卷一·二十五另外在救荒事宜中,要防止官吏貪污的現象,用人顯得更為重要。比如煮粥散糧,龍正認為官員最好親行,審查貧戶必須賢子弟親行。總之,救荒官員的道德與行政素質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明代的周孔教也認為“有治人,無治法?!被恼胧┑膱绦胁]有成法可言,全在執行人的具體操作。

四、經世致用的務實思想

(一)運用經濟規律的商業救荒思想

陳龍正適應了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潮流,主張運用經濟規律商業救荒。在明代的荒政文獻中有很多關于運用商業方法進行救荒的記載,用這種方法進行災荒救助在當時已經頗為流行了。[17]201

首先是利用常平倉法來調節市場,前文提到常平倉是一種備荒制度,除此之外還是一種商業買賣行為,用來平抑物價。陳龍正認為“平物之值,以米為主。常平不惟能平米價,米價平,諸食貨之價既不過昂,過昂則人不食之矣。米不得食,而他物可以不食,故常平倉者,兼平百物者也。”[11]卷四·二常平倉法可以通過平抑糧價調節整個市場的物價。然而常平倉作為官倉,它的運作原則是“上不虧官”,陳龍正深刻分析了其利弊:“欲平百物,而愈不得平。本末異操也,利上與利下異心也,人臣主于利民,國之實也;主于利國,國之賊也?!背F絺}法只有得到合理的運用,以利民為上,才能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常平倉法的實質,其實就是平糶這種商業行為,除了常平倉的儲糧在災荒時可以用來平糶以外,官府還可以利用其他機會購買當地富人或者外地的糧食,再在災區分售。但這種做法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大災之時,災區的官府沒有資金可以買糧,負責購糧的官吏從中貪污等等。因此陳龍正認為還需依靠本地的富人自行賣糧,并且為了保證這種方法的順利進行,要聽其自愿,否則會引起大亂。“平糶自是善事,聽其自愿,難以法齊,若果因此而恐致變?!盵18]卷二十五當然平糶也有它的弊端:“惟平糶有一大不便處,則當虛心熟記,擇利多而害少者,從眾議為長,蓋減價雖便饑民,其如富人,慳貪者多,因此之故,藏米不糶,販米外糶。誅之不可勝誅。不誅,則饑民持錢而無糴處。委民致變,不如聽照時價,則米多而價自平,是誠確論?!边@樣一來,“富人不失利,貧人不忍餓?!标慅堈鲝埛砰_市場價格,利用市場自身的規律,進行物價的平抑,這樣對富人貧人都有益處。這體現了明中后期士大夫階層中的有些人已經對商品經濟的規律有了較清醒的認識。如林希元《荒政叢言》中有“禁抑價”,屠隆《荒政考》中有“戒折價之令以來商糶”,其實早在宋代就有“虛坦不抑物價”的例子,陳龍正議論道:“不抑價,特聽其自然耳,未有救荒之策,然不抑而自來,即所以為救也。坦知地勢,宣歙之地平,時寄命于商?!盵11]卷一·十八如果災區地勢較平,地處交通較為發達之地,放開市場價格,可以吸引商人從外地販糧食來賣,以增加市場上的糧食供應。如果確實要使用平糶之法,陳龍正認為“所減米價貴在適中,減價太多則認糶之米必少。在買米之人減價多而得日短,何如減價少而得日長。此量減適中,所以為貧戶計也。”

陳龍正主張除了開放市場外,官府還可以運用一定行政手段進行市場管理,開辟新的市場。比如官府出錢,租賃民間柴筱山,讓流民樵采,官府布置市場買之,遇到冬雪,再平價賣出。他說:“民既俵米,即令采薪芻,出官錢收買。卻于常平倉易米,歸贍老稚,凡買柴二十三萬束,至嚴冬雨雪,市無來薪,即依原價賣之,官不傷財,民再獲利,此亦為民曲筭之一事也。貧短于資,亦短于智,子民者代為籌算?!盵11]卷一·十八災荒之年,除了開賑之外,還有很多權宜之計,輔助主體的救災措施。這些措施借助市場和官府之力,官府沒有虧損,而使饑寒之民獲得利益。另外,陳龍正利用城市與鄉村的互通有無,幫助受饑的農夫農婦。《幾亭外書·鄉邦利弊考》中《鄉村收布三》記載道:“吾邑以紡織為業,婦人每織布一匹持至城市易米認歸。荒年米貴,則布愈賤,各賈乘農夫之急,閉門不收,雖有布,無可賣處。鄉村如有好義之家,量米多少,隨附近收換布匹。每匹約照時價付米一升,積布在家,俟標客銀至,布價自然復增?!敳粨p分毫,而應農家之急,有莫大之功?!标慅堈J為這種統籌城鄉經濟、使米布相互流通的方法是惠而不費之計。

(二)運用法律法規的依法救荒思想

《救荒策會》所輯的《荒政議》中記載了賑濟中從報災到勘到賑災,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官吏貪污和奸民投機的現象。陳龍正主張賞罰嚴明,使貧民真正受益。

饑荒歲月,糧價踴貴,官府要么平糶糧食,要么散糧發賑,勢必會有一些人利用這樣的機會從中謀利,發不義之財,或出現奸民冒充現象。對于平糶中防止舞弊,陳龍正作了“一城訪平糶論”,主張“主訪者,親自覆查,非特使弊端莫容?!彼^散糧最難審戶,陳龍正主張每鄉劃分若干區,每區推一鄉紳主之。先令勤敏子弟逐家考察,將戶名載為冊,畫成地圖,并將貧富分成幾個等次。每區再訪殷戶一人,秘密參謀,訂正。”[11]卷二十五·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產業的人假稱為貧戶,或者一人拆名為兩三人,或本人按照繇票,虛開丁口……“凡此類項,容情欺蔽,家人重罰,奸戶追償,查核不容寬貸?!?/p>

對于已經犯罪之人,陳龍正主張“盡法究懲,所以不敢私許其伏,必令報聞……賞功罰罪,非獨定此局之心,而且案定如山。繼此,奸民有畏,良民有恃,饑民有命,嚴一人而救萬人?!盵19]依照法律嚴懲奸民,既保障了饑民的權益,又起到威懾作用。救荒時要嚴防貪官和奸民,而對于其他原因入獄,罪行較輕的人,則主張寬恤,盡量少打官司,少逮捕罪犯以安民生。明代在地方上有一種被稱為“羈鋪”的扣押處所,囚禁著一些罪行較輕的人。陳龍正在《救荒策會》卷七中有《羈鋪議》,其中云:“諸荒政或可使人分任,惟囹圄出入,民牧獨操,輕重其視,多少其數,而民命系焉。監犯重囚,未敢輕議,鋪犯皆輕罪,且或無罪而株連者也。官府每視入鋪為無妨,故系之,豈知饑年之鋪,其苦甚于豐年之監。”陳龍正以自己親眼所見講述了關押在羈鋪中的所謂罪犯們的悲慘命運。他指出,荒年中他們這些罪行較輕的犯人,一入羈鋪,等待他們的命運不僅是自身性命難保,而這些人一般都是家中的主要支撐者,他們的妻兒老小也都同樣面臨著饑餓而死的命運。如果再遇上疫病在鋪中傳染,那么死亡者之多就難以計數。而這些關押的人其實大多數也就是一些交不起租賦的貧困農民。陳龍正站在官方立場上,也認為這些貧困人戶是沒有必要關押在羈鋪中的?!吧孕铓q登,有何大損于富室,但得此項免鋪,即可省鋪犯十之七八。”

上述措施非常完善和細密,而明末官府卻很少能做到明察秋毫,反而中飽私囊者居多。陳龍正在《救荒策會》卷一中寫道:“凡蠲賑大抵專為下戶,人主耳目不及閭閻,故知此者少。人臣皆閭閻中人也,豈幾親知下戶之苦而反欲遺之。”蠲賑主要是針對下層貧民的救災,但在明末真正有官吏們來巡視檢查踏災者,卻往往看不到下層貧民們在災害中的痛苦。陳龍正在表達自己的救荒思想的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官府的惡行。

(三)細致入微的全面救荒思想

官方實施的救荒措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每一個操作環節都需要深思熟慮的安排布置,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救荒者具有縝密的思維,長遠的眼光,將救荒策略進行全面細致的考慮,使其具有可行性。陳龍正針對有人提出的賑濟不應獨賑一區,要照顧到鄰近其他地方,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百c濟鄉里,與蒞茲土者不同,為民父母,命令足以用人,百應兼濟。若鄉人,當各視其力之所及耳地。近則耳目易周,人少則情隱易現,務使貧民實糊其口。不在博施也,為某地人,但救某地,他地自有糊余之家。使各近行其惠乃所以為普遍也,且如吾邑二十區,假令無分彼此,一概賑之,度算餓民應賑者六萬人,共計須米二萬四千石,雖巨室世家,孰能亦此,此既已不辦……至今他郡人民聞聲襁負以來,人眾既集,侵漁重冒……號哭而還。原本初念,本為活人,及其弊也,豈非騭廣不務近之害耶?!比绻豢安鞂嶋H情況,不充分考慮后果,好的政策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陳龍正通過自己家鄉的例子指出,廣濟博施會導致人群聚集,出現冒充貧困的人,而餓民深受往返之苦,卻無米可得。

救災開賑只求一時方便,所行辦法要從長遠利益打算,陳龍正就成化二十一年正月詔書,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表達自己的這一看法。他說:“崇禎年間,廷臣勸議裁省……策既行,流寇增熾,每年費千萬以圖撲之,未知所竟……欲小省而大費,獻策者之心思眼孔,真所謂務財用之小人哉。讀成化此識,否乎?!?/p>

另外,賑災對象也要考慮全面,在《幾亭全書·鄉籌·政書七》中,提到了城市中要憑繇票糴米,而庸工賣菜乞丐之流因沒有繇票,便不能糴米。城市居民按繇票糴米,原可以防止奸民冒充,但卻忽視了天下第一貧人。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陳龍正的考慮細密全面,認為在實行救荒措施時要充分考慮其各方面的影響,權衡利弊,選擇利多害少的方法采用。

(四)因時因地制宜的變通思想

歷來救荒專家都主張救荒如救焚,講求及時,陳龍正也主張救荒要有實效,及時救民于災難之中,同時他又更深入地考慮到:“同為救荒,緩急又分。”他認為救荒措施要隨宜而施,例如他通過比較歷史上趙令良賑濟法與富弼公的不同,表達了他的這一思想:“若官有積粟,其不甚多,不足以久養流民,而僅足以給兩月,并供給路糧,則頓給遣歸,誠良策也,使免困斃于我境,而且治本業于故鄉,然富弼昔年又不用此法,豈其慮不及此。蓋路糧須用官粟,青州五十萬流民,設如人給五六斗,便須粟三十萬石,自難厝處,惟從容安頓之,勸論本地豐收之民,多方資養之,方可度過數月。因時制宜,難執此以及彼?!蓖瑯佣际前矒崃髅?,趙令良和富弼卻用的不同方法,一種是給足路糧將其遣送回鄉,另一種是在本地從容安頓,而兩種方法均為良策,良策是否可行要與當時當地具體條件相適應。

前文提到的很多荒政措施如常平倉法、平糶等,陳龍正認為這些措施的施行也要結合具體情況,在一定范圍內才能發揮其作用?!肮倜锥?,則可握市價之權,固也,然此僅救中餓中戶之一事耳。大餓之年,下戶無錢在乎,雖減價不能糴,是常平之米止及中戶,偏遺下戶也。”常平法只能滿足能夠買的起糧食的中戶的需要,在大災之年,下戶無錢,常平法便不能發揮作用了?!熬然母麟S其時,隨其地,尤當隨其人。”[11]卷三·二陳龍正主張主持救荒的官員因時因地地制定策略,隨機應變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他認為有些方法“旌可也,用不可也,或就其間,擇有行能者,試之以事,以觀其后乎。”另外他還贊賞李玨:“愛民而兼有心計,因時制宜,將義倉之米行常平減價之法……觀當時官民上下,皆喜其便利,而涼其權宜,則亦善于變通者也?!本然拇胧┎⒎且怀刹蛔?,靈活變通受到官民的歡迎,產生良好的效果即可。

(五)以實踐為基礎的創新思想

《幾亭外書》之《鄉邦利弊考》中,記載了陳龍正家鄉嘉善縣的救荒情況,其中有很多經過其盡心酌宜的內容選在了《救荒策會》第七卷中,記載了很多新穎的救濟方法,這些方法大都是陳龍正以及當地官紳和百姓通過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創新性。他在此卷的序中寫道:“策會主于便行,故亦存之彼,而去之此。此所存者,或理當可以通行,或意美可以推行,或事雖近陋可以不得已而姑行。”具體內容有《煮粥散糧辨》《共冢記》《粥擔述》《埋胔述》《收棄兒法》《建丐房議》等,據此我們可以看到陳龍正很重視新方法的運用。

其中以“擔粥法”為例,這種方式賑粥無定額,無定期,也無定所,既可以時行時止,又無功無名,完全量力而為。另外,擔粥法還可以避免流行病交叉傳染,釀成瘟疫。當然擔粥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有其使用的前提,陳龍正說:“故于極荒之歲,特設粥擔,以待流移,若反舍土著,則倒行甚矣。”擔粥法要配合其他救濟方式,才能實現全方位的救濟。

除了《救荒策會》第七卷中記載的上述新方法外,陳龍正還零散地提出了很多新穎的意見。比如對“煮粥”來說,他說道:“四月后,天炎不可用粥,倘民饑方甚,奈何,近復得一法,不拘粞米麥荳,磨粉為蒸餅湯圃之類,照散粥法分給,甚便?!贬槍σ卟×餍袝r請醫人就診的救濟方法,陳龍正指出:“此條事,種種難行,名醫豈可多得,臨癥裁方,豈易事。知脈者,一州邑有幾人,安能遍就病人診視,不如按古成方精制丸藥一二十種,隨癥領受,猶庶幾便而有益。”[11]卷六·十陳龍正提出的這些方法都是經過多方面考慮,針對以前成法的局限性提出的。

上述是陳龍正在救荒中本著經濟可行的原則,提出的治標的主張,從多方面反映了他的務實思想。除了這些應急措施之外,陳龍正更注重救荒要救本,做到標本兼治。在其《救饑本論》中,他寫道:“治天下之病,猶一身然。有治其標者,有治其標即可通于本也,有必治其本而后可達于標治?!睂τ谂既恍』?,“小惠而補王道之偏,所謂治其標即可通本也?!睂τ诖蠡?,有仁人君子及時救濟,“所謂治其標而本治不外是也?!比欢?,如果人事失策,接連鬧荒災,“此救標之術將窮,不得不反而亟本治者也。”“本治奈何,曰:叩閽以為斯民請蠲賦而已。”[11]卷七·十一可見蠲免賦稅才是治本之策。陳龍正以江南重賦為例,論證了如果江南地區因為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而導致流亡的話,田畝荒廢的就越多,國家的賦稅就越沒有辦法獲得。他還指出,陜西農民起義也是因為賦重引起的,因此他主張“捐有限之賦,保無窮之民?!薄叭魍鲋矗_衣食之路?!?,政府要盡量減輕平民的經濟負擔,具體到百姓自身,要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提高抵御災害的能力。

《明史》中對陳龍正的記載是一個好言事,肯對朝廷負責的中下級官吏,事實上他還是一個積極的實施民間救濟的社會活動者。在他的家鄉嘉善縣,他將同善會的事業發揚光大。同善會雖創于高攀龍,但具體措施則詳于陳龍正,他共發表了51次講語,將他的許多經世致用的思想付諸了實踐。同時他的許多救荒思想和主張也來源于他組織的這些民間慈善活動,這一點與其他救荒專家比起來有很大的優勢。比如朱熊就認為廣大的平民們在救荒過程中只能是被動地受國家恩賜的一方。[17]100而陳龍正懷著民胞物與的情懷和效率優先的務實思想,大力提倡并積極的投身到民間自救的活動中來。

五、民間互助中新的“貧富”觀念

“明末中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動向,當時的社會生活出現了新轉向,明代的思想界因而也呈現多樣化,各種思想并存,有保守的,也有極端的。表現在救荒領域則是貧富觀念的新變化最為突出?!盵3]49古代貧富沒有道德意義,但是在儒家的早期傳統中,“士”的形象往往與“貧”聯系在一起,士人喜歡以貧來表示清高。但是這些觀念在明代中后期已不再是主導思想,陳龍正認為當時“貧非盡賢”,具體說來“貧者多高,富者多劣,此其大凡也。間有家業日落,未必賢,產值漸滋,未必不尚。勤儉所致,無損于品。顧有品人自不至太富,富則能散之,若汰侈成性,妄取過費,不佚出,墮盡祖宗之業,彌彰其不尚且,當得自附于灑落以不問家人產為離致耶。”[3]61陳龍正認為貧人也有因為生活奢侈,喪盡家業而導致的,并非都是清賢之人;而富人也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只要不過分就具有正面價值,這是陳龍正對貧富觀念的新的認識。當然,他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儒家的價值觀,“貧者多高,富者多劣”一句可以看出他思想中傳統的一面,[3]61-62表現出了明末士人生活在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的心理狀態。

陳龍正的這種貧富觀念直接影響了他組織民間慈善活動的目的以及所救濟的對象。他認為同善會除了主要救濟貧人外,還要對平民進行說教,以促進社會的安定。由于新的社會財富的增加,導致富人產生焦慮和不安,貧人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陳龍正主持同善會,一方面勸諭富人散財行善,另一方面安撫貧人集體行善以避厄運,由此以消除存在于富人與貧人之間的不安定因素,即“釀和氣,跳劫運?!睂τ谕茣葷呢毴耍⒉皇撬猩钬毨У娜耍欠弦欢藴实娜?。陳龍正訂了受惠人的資格,“善款得優先發給孝子,節婦等有德行而貧困之人,然后為政府的養濟院不收但又不愿淪為乞丐之貧老病人”,而衙門中人、僧道中人、敗家子等人則不在其救濟范圍當中。[3]77陳龍正認為有德行的人與敗德的人都有可能是窮人,而因為生活不檢點致窮的人與傳統意義上的貧賤之人都不應給予救濟??梢婈慅堈龑蓾c不可濟的貧人的劃分同樣體現了他的貧富觀念的復雜性。

在民間救荒中,以富濟貧是一種流傳了很久的傳統救濟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堅持富人自愿的原則進行的,比如通過對其旌表或是減免賦稅徭役來鼓勵富人濟貧。明末還通過賣官鬻爵、納粟入監等方式換取富人的施濟,陳龍正認為這種方式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一旦這些人踏上宦途,就會利用一切手段把曾經花去的錢成倍地撈回來。[18]卷二十五因此他主張利用社會上出現的新的貧富觀念來勸諭富人施善,他在同善會第七次講話中說道:“今既處富貴,天已把個好人看待,何不長行好事去奏那皇天,這便是上等人家不可不為善的緣故?!薄半m然明末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并沒有完全獲得正面意義,富人只有適時的散財行功才能消除疑慮。”[3]79-80陳龍正正是利用了富人的這種心理來保證富人自愿幫助貧人。除此之外,陳龍正還主張運用經濟規律,在保障富人的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吸引富人協助官府進行救荒。比如讓富人按照時價出糶,米多價自平,最終“富人不失利,貧人不忍餓?!?/p>

六、結 語

陳龍正的救荒思想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既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又有一定的時代特色,當然也有他的局限性。他生活在一個以人治為主的社會,在救荒方面更依賴救荒人才的能力與責任心,無論是對前人的古法還是當代的法規,甚至其經世致用的思想,最終都離不開救荒官員的恪己職守。但是把“救荒”如此復雜龐大的工程單純交給一兩個政府官員負責,往往伴隨著很多弊端,因此還要健全荒政制度與相關法律,建立一個完備的救荒系統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葉依能.明代荒政述論[J].中國農史,1996(4).

[2] 鄧云特.中國救荒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33-34.

[3]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57-59.

[4] 陳龍正.幾亭全書·附錄·陳祠部公家傳[M].(四庫全書禁毀書叢刊集部1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5] (清)張廷玉.明史·陳龍正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04-01;(清)陳鼎:東林列傳·陳龍正傳,廣陵書社,2007-11-1.

[6] 陳龍正.幾亭全書·政書·鄉籌二(卷四)[M].

[7] 馮賢亮.陳龍正:晚明士紳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J].浙江學刊,2001(06).

[8] 陳龍正.幾亭全書·附錄·家傳七[M].

[9] 陳龍正.幾亭全書·政書·鄉籌三(卷二十五)[M].

[10] 陳龍正.幾亭全書·附錄·家傳四[M].

[11] 陳龍正.救荒策會(卷一、二十七)[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75,齊魯書社,1997.

[12] 趙昭.論明代的民間賑濟活動[J].中州學刊,2007(2).

[13] 陳寶良.明代的致富論——兼論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6).

[14] 陳龍正.幾亭全書·政書·鄉籌九卷二十三[M].

[15] 周榮 .中國傳統荒政程序:理論與實踐——基于明清救荒書和兩湖地區賑濟實例的考察[J].江漢論壇,2007(6).

[16] 陳龍正.幾亭外書·鄉邦利弊考·五十三[M].(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17] 周致遠.明代荒政文獻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201.

[18] 陳龍正.幾亭全書·政書·鄉籌二十四卷二十五[M].

[19] 陳龍正.幾亭全書·政書·鄉籌二十二卷二十五[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一区| 理论片一区|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在线va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久久毛片基地| 伊人色天堂|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摸夜夜操|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va|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 成人国产|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动漫h|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资源站| 视频一区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91成人精品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99在线视频精品| 91国语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v|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9在线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正在播放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中文无码影院|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