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日鋪,杜 艷*,徐雪怡,呂計寶
(廣西中醫學院瑞康醫院 針灸科,廣西南寧530011)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是指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好轉后,在皮損部位遺留下慢性、持續性的神經疼痛綜合征。針灸治療該病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為大多數患者所接受。本文對近年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中醫認為,PHN的發病主要是由于皰疹期感染的余毒未清,或皰疹期過后,氣滯血瘀不化,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或素體虧虛、久病體虛導致經絡失養,以致經絡攣急,氣血凝滯,不榮則痛而成[1]。現代研究認為該病的發病機理為 4[2]:(1)神經損傷后初級傳入傷害感受神經元的病理性致敏和異位沖動產生。(2)激活的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TNF.n能誘導初級傳入傷害感受器異位活動,引起周圍神經干炎癥,是患者疼痛和痛覺過敏的潛在原因。(3)因傷害感受器變性而使中樞突觸再生。(4)局部缺血可產生P物質等致痛致炎物質。
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主要爭議在急性皰疹皮損消退后,遺留神經痛持續時間長短的問題上。常用標準有3種。(1)帶狀皰疹臨床治愈后,仍存在持續、長期的疼痛超過1個月者即診斷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1,3]。(2)皮疹愈合后 4 ~ 6 周局部存在持續性燒灼樣、刀割樣或電擊樣疼痛者即診為本病[4]。(3)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5]。
3.1 針刺法 以皮損部位為中心的圍刺法能有效阻斷病毒的擴散,是針刺治療PHN的基本療法。圍刺加通電能加強針感,配合TDP照射具有活血化瘀、加強代謝、調整機能的作用,合用能縮短病程[6]。針刺相應節段的夾脊穴能提高痛閾[7]。亦可調節血管舒縮活動及皮膚溫度變化,抑制炎性物質滲出,達到止痛目的[8]。中醫認為久病入絡,故該病不論虛實,均以血瘀為本[9],治應祛除瘀滯,刺絡放血加拔罐法能祛瘀生新,亦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3.2 灸治法 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可疏通氣血,消除患處瘀滯而起到止痛的效果。艾條熱敏灸依序進行回旋、雀啄、往返、溫和灸四步法施灸,容易激發經氣感傳,療效顯著[10]。大蒜味辛性溫,有祛熱解毒之功,合灸火之力,可奏祛濕熱、散火毒、除頑痹之效。隔蒜泥灸能有效祛除殘留潛伏的火熱毒邪,解除帶狀皰疹頑固的后遺神經痛[4]。壯醫藥線點灸通過藥線的藥效和溫熱的刺激,能疏通三道(谷道、水道、氣道)、兩路(龍路、火路),使三氣恢復同步而病愈[3]。配合圍刺通電,能明顯提高治愈率[11]。
多數報道以疼痛程度的改變為觀察指標,并依此進行療效判定,分為痊愈、好轉、無效。有學者還觀察了麻木感,皮損局部結節的軟硬改變[12]。疼痛改變程度的量化方法普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13],主要兼癥如睡眠狀況根據睡眠效率評分國際標準擬定[13]。少數學者[1]觀察指標較全面,分別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的VAS評分及瘙癢感、燒灼感的評分,療效判斷以療效指數來評定。謝繼紅[14]還進行了心理測試,采用情緒評分法、遺留癥狀、工作或家務能力綜合評定患者生活質量的改變。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PHN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該病的臨床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1)疾病的機理研究未明確,多數研究還處于假說階段,缺少實驗研究證據。(2)在納入病例時無明確統一的診斷標準,影響了對不同療法的療效觀察對比。(3)限于臨床條件,大多數報道的樣本量都偏小,缺少多中心,大樣本,隨機,盲法的研究。(4)部分學者使用的治療方法過多,醫療成本高,其研究成果難以推廣。(5)目前治法上偏重針刺,對灸法未與足夠重視。(6)療效評定時缺少客觀的依據。疼痛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覺,目前疼痛量化法常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或疼痛問卷調查表評估法(McGill問卷表),而部分文獻在療效判定時沒有提到如何量化疼痛,且缺少對兼癥進行綜合評價,極少文獻綜合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7)多數文獻僅對治療后的近期療效做了評價,缺少遠期療效的跟蹤調查。今后的研究應當以制定統一的診斷標準為首務,按目前的臨床觀察來看,以帶狀皰疹臨床治愈后,仍存在持續疼痛超過1個月的標準更為適宜。療效評定應盡量規范統一,不僅要減輕患者的疼痛,更要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實驗基礎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以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對于治法的研究各科研單位應加強協作,擴大樣本量,規范科研設計,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盡快找到簡單有效,成本較低,易于推廣的的治療方法,造福患者。
[1]張淑杰,鄒艷紅.針刺夾脊穴配合圍刺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2):4-6.
[2]陳揚.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病機理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2,28(1):49-51.
[3]鐘江,林辰.壯醫藥線點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8(7):18-19.
[4]許金水.電針配合隔蒜泥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64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5):66-67.
[5]陳燕,黃輝斌.圍刺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8,14(8):69-70.
[6]潘朝霞,鄧海清.圍刺法加TDP照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99 例[J].中醫研究,2009,22(12):47-48.
[7]魏玲,苑貴畢.穴位注射夾脊穴加針刺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6):333-334.
[8]王盛春,尹紅博.針刺、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38 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8,48(40):106-107.
[9]彭冬青.刺絡放血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8例[J].中國針灸,2002(增刊):116-117.
[10]楊來香,艾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9,30(6):9497.
[11]譚小華,劉海濤,王鋰艷,等.藥線點灸配合圍刺通電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3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9,25(4):33-34.
[12]黃燕惠,林忠豪.三棱針拔罐并用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11 例[J].中國醫學創新,2008,5(35):57.
[13]杜艷,吳海標.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7):1042-1043.
[14]謝繼紅.帶狀皰疹患者的神經痛與生活質量[J].中國臨床康復,2003,6(7):361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