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躋申,張棟梁(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西外科,江蘇鎮江212000)
針刀封閉推拿治療肱骨外上髁炎68例
仲躋申,張棟梁
(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西外科,江蘇鎮江212000)
目的觀察針刀封閉推拿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療效。方法將68例患者均采用小針刀松解,配合內服治傷膠囊,局部注射,理筋手法推拿治療,并加強功能鍛煉。結果治愈56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6%。結論小針刀配合推拿、封閉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簡便易行、療效可靠、創傷小、痛苦少,患者宜于接受。
針刀;封閉;推拿;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是肱骨外上髁伸肌總腱處慢性損傷性肌筋膜炎,以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伸腕和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為骨傷科門診常見疾病。近年來,筆者采用小針刀松解局部軟組織,配合內服治傷膠囊,局部注射,治療本病68例,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68例,均為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門診患者,診斷明確。男46例,女22例,年齡17~68歲;病程0.5~6年(平均3.5年)。右側51例,左側9例,雙側8例。
1.2 診斷標準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及《中醫筋傷學》[2]制定診斷標準。(1)起病緩慢,病程≥3個月,多見于特殊工種或職業,如磚瓦工、網球運動員或有肘部損傷病史者。(2)肘外側疼痛,疼痛呈持續漸進性發展,握力減弱,休息時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3)肘外側壓痛,以肱骨外上髁處壓痛為明顯,前臂伸肌群緊張試驗陽性,伸肌群抗阻試驗陽性,Mills試驗陽性。(4)X線片:多陰性,偶見肱骨外上髁組織密度增高影。
2.1 術前準備術前進行心電圖、血常規、血糖、凝血功能,患側拍片檢查。有明顯異常者慎行治療。
2.2 小針刀松解封閉術患者取坐位,患側肘關節屈肘約90°,平放于治療桌上,在肘部痛點處常規消毒,鋪無菌單,戴無菌手套,0.5%利多卡因局麻,術者左拇指緊壓肱骨外上髁部,右手持漢章牌I型4號小針刀緊貼在左拇指邊緣,刀口沿橈側伸腕肌纖維走行方向,針體垂直于患肢皮膚刺入,直達骨面后行鏟剝,先予縱行上下疏通剝離,并于堅韌致密處數次點刺,再予橫行疏通剝離法,自覺針下重滯感有所減輕,然后使刀刃緊貼骨面,用消平鏟磨法以壓痛點或結節為中心舒剝軟組織,使周圍軟組織黏連徹底松解出針,按壓止血。在行針處進針至骨膜回抽后緩慢注入藥2mL(醋酸曲安德奈40 mg、維生素B12100 mg、2%利多卡因5mL加生理鹽水稀釋到10mL的混合液),并呈扇形多點多層次注射封閉,拔針后輕柔按摩封閉局部約3~5min,使藥液擴散,刨口予創可貼外貼。
2.3 推拿松解術后第2天行推拿松解,取臂外展前屈位,術者立于患側,先沿肱骨外側髁向前臂用滾、按、揉法廣泛舒筋活血。然后一手置肘部,拇指放于痛點,另一手置前臂下端,患者掌心向上,由內向外環轉搖晃前臂,同時拿傷肘之拇指在局部輕輕揉捻。再屈伸旋前旋后患肘同時,以肱骨外上髁疼痛點為中心,用拇指彈拔,由輕到重,揉捻局部。最后醫者一手托患肘,一手用大小魚際按在患處,雙手相對用力,做快速環轉搓法,以舒通筋絡。上述推拿手法,一般每日1次,10 d為1療程。術后予治傷膠囊(杭州朱養心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每次5片,每日2次。一般1療程即可治愈,若未愈,1周后再做1次治療,最多不超過3次。術后休息1~2周,勿使肘關節活動過多,避免患肢持重物及伸腕活動。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治愈:肘關節活動時無疼痛,壓痛消失,無疼痛復發,恢復正常工作能力;好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勞累后出現輕微疼痛和不適感;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68例中,治愈56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6%。同一部位最少治療1次,最多治療3次,平均1.2次。56例治愈病例中,半年后隨訪45例,42例無復發,2例局部有輕微腫脹不適感,1例復發。
肱骨外上髁炎屬中醫“傷筋”“筋痹”范疇,因外傷勞損,內傷勞累,日久氣機阻滯,血行不暢,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肘部,邪瘀互結,經絡痹阻,不通則痛。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由積累性勞損、外傷引起肱骨外上髁伸肌總腱附著點的局部損傷性非化膿性炎癥,致局部組織變性,外髁附著部肌腱增厚黏連,刺激或擠壓神經感受器而引起疼痛;局部血管痙攣,影響肘關節運動功能[3]。常規手術治療剝離、松解前臂伸肌總腱起點手術創傷大,并發癥也多。祖國醫學以傷筋理論為指導,探索總結了理療、針灸、推拿、封閉等多種行之有效治療手段[4-5]。
小針刀源于古代“九針”,是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的產物,集中了中醫針刺手法和西醫手術之優勢。使用小針刀松解黏連、攣縮組織,解除了神經卡壓和持續的牽拉,促進血液循環,促使軟組織的修復,使肌肉恢復原有狀態,重新達到靜動態的生理平衡[6-8]。
局部藥物封閉治療,醋酸曲安奈德可穩定細胞膜,減輕炎癥細胞趨化反應,減少組織胺的產生與釋放,抑制纖維母細胞DNA合成;B族維生素能促進神經組織的修復;利多卡因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混合應用可達到液體剝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鎮痛、抗炎消腫、促進代謝、防治再黏連、營養局部神經的作用。促進神經根與周圍組織水腫消退[9]。
推拿手法的應用,使小針刀疏通剝離后的黏連、卡壓得到進一步松解、疏通,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強了局部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局部病變組織的營養供應,使病變組織得以早日恢復。配合中藥治傷膠囊口服以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化瘀止痛。
總之,小針刀配合推拿、封閉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簡便易行、療效可靠、創傷小、痛苦少,患者宜于接受,值得推廣使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95-197.
[2]孫樹椿,孫之鎬.中醫筋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8-150.
[3]郭世紱.臨床骨科解剖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478-479.
[4]史興忠.火針治療肱骨外上髁炎76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1,21(4):50-51.
[5]馮慶輝.藥灸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7例[J].吉林中醫藥,2000,20(1):51-51.
[6]朱漢章.針刀醫學原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10-430.
[7]黃樞.中國針法微型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85-186.
[8]雷利生.針刀配合封閉治療肱骨外上髁炎78例[J].吉林中醫藥,2006,26(11):51-51.
[9]彭穗瑋,李益中.曲安奈德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新醫學,2001,32(1):32.
R274.11
B
1007-4813(2010)06-0905-02
2010-09-06)
仲躋申(1980-),男,大學本科,住院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