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劉寧,厲波(.吉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長春300;.圖們市中醫院,吉林圖們3300)
手法整復超踝夾板固定治療Pott氏骨折70例
崔巖1,劉寧1,厲波2
(1.吉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長春130021;2.圖們市中醫院,吉林圖們133100)
Pott氏骨折;手法整復;超踝夾板固定
筆者自2004年3月-2009年12月,應用手法整復、超踝夾板固定治療閉合性Pott's骨折(即內、外兩踝同時骨折)70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本組70例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5歲,平均39歲;左側47例,右側23例。按Ashural分類方法:內翻型骨折26例,外翻型骨折34側,外旋型骨折9例,縱向擠壓型骨折1例。均屬于Ⅲ度骨折,并伴有脛腓骨間隙增寬,脛距關節外側半脫位等不同程度的脫位。
2.1 夾板制作內、外側夾板取3層厚椴木膠合板2塊做材料。形狀:上寬下窄呈梯形;長度:上起小腿中段,下至足底;寬度:略窄于小腿及踝部橫徑。夾板四角修剪成鈍圓形。貼附于皮膚的夾板面上用脫脂棉按踝關節及小腿中下段的生理弧度制作襯墊,厚度2mm,內側板內踝下方的襯墊要厚些,上方要薄些。然后用繃帶均勻纏繞包裹。后側板采用竹片制作,約0.5 cm厚。寬度相當于小腿后側橫徑的2/3,其長度上至小腿中上2/3處,下至足跟部。竹片用水浸濕后再用火烤塑成形,其形狀要符合小腿后側生理曲線,修剪四角成圓鈍邊后,在貼附于皮膚的夾板面附一層脫脂棉,并用繃帶纏繞包裹。注意在內、外踝上下方加墊要適中,符合生理弧度。
2.2 手法整復患者呈仰臥位。測血壓,心電圖檢查,確定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手法整復前15 min給予肌注杜冷丁50~75 mg,并向患者交代手法整復中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等情況,囑其配合治療。患肢屈髖屈膝90°。一助手雙手環抱腘窩處,另一助手手握足背,一手托握足跟部,兩助手持續對抗牽引。牽引要徐徐加力,患肢穩定在直線上,不能旋轉或偏斜。外翻骨折采用內翻姿勢,內翻骨折則采用外翻姿勢。近端助手牽引時輕輕內外旋轉足踝,約1~2min后跖屈,此時術者一手掌跟部置于內踝骨折線上方。另一手掌跟部置于外踝尖足跟外側對向推按,聽到滑動聲即復位成功。
2.3 夾板固定先在患處均勻外敷消炎止痛膏用繃帶纏繞2圈。將內外側板分別置于踝關節兩側,保持患足中立位。用繃帶在雙踝處環行纏繞數圈,并附加后側夾板,然后斜跨環繞足跟,在踝前交叉纏繞,再向小腿纏繞。包扎后取寬2.5 cm,長約50 cm醫用膠布1條,從一側夾板1/2處向下繞過足底,再向上至另一側夾板做“U”型固定。在踝中央將繃帶剪一小口,約2 cm,使踝前繃帶不至過緊。觸摸足背動脈搏動良好后,患肢呈中立位置放高處,患肢兩側放置長約40 cm圓形沙袋固定。3~4 d調換消炎止痛膏1次,并調整夾板固定。
2.4 康復訓練關節松動術(jointmobilization)。當骨折斷端愈合良好,解除固定后,踝關節活動范圍會受一定的影響,康復治療手法選擇關節松動術治療。1次/d,20 min/次,6次/周。4周為1個療程。
2.5 物理治療拆除夾板后配合運用主被運動訓練儀(THERA-vital)訓練。設定治療模式:骨科系統。訓練生物反饋模式:對稱訓練柱狀圖模式、對稱訓練公路模式、被動模式。運動方向:向前或向后,隨時可調節。阻力:由小逐漸增加,以患者適宜為主。1次/d,30 min/次,6次/周。4周為1個療程。
本組70例,全部臨床治愈。其中1次復位成功者47例,2次復位成功者14例,9例患者因骨折斷端為斜形骨折,經3次以上復位。骨折臨床愈合時間38~56 d,平均45 d。除2例失訪外,余經3個月~1年隨訪只有l例出現患足疼痛,行走時加重,經外用下肢熏洗藥。口服壯筋續骨丹,功能鍛煉3個月后癥狀消失。
筆者認為,本法治療的關鍵在于手法整復要達到一次性成功,正確的夾板固定,以及合理的踝關節功能鍛煉,三者有機結合。整復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使患者心理、肢體均達到放松狀態。整復時,兩助手必須領會整復要領,動作合理,保持持續對抗牽引同時根據受傷機理反復復位,與術者復位動作配合緊湊,并完成部分復位動作。功能練習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之中。本病的治療要求斷端達到解剖復位,預防骨折后合并癥的發生[1]。參考文獻:
[1]郭玉珠.移位性踝關節骨折延遲性手術的術式選擇[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3):160-163.
R274.2
B
1007-4813(2010)06-0909-02
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