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丹,李曉紅(.長春市中醫院,吉林長春300;.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吉林長春300)
艾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0例療效觀察
田建丹1,李曉紅2
(1.長春市中醫院,吉林長春130022;2.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吉林長春130021)
艾灸;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中老年人常見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由于中老年人的內分泌系統功能減弱,營養關節的滑液分泌減少,骨質疏松,加上常年磨損和外傷等原因,在關節軟骨面上便出現了反應性軟骨增生,經骨化形成骨刺或骨贅。筆者采用艾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0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80例均為長春市中醫院門診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齡40~75歲;病程6個月~10年;單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者52例,雙側膝關節關節炎者28例。
1.2 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80例患者均以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
按下述步驟分別依序進行回旋、雀啄、往返、溫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1 min溫熱局部氣血,繼以雀啄灸1min加強療效,循經往返灸2 min激發經氣,再施以溫和灸發動傳感、開通經絡。
2.1 局部壓痛點單點溫和灸患者自覺熱感透至膝關節內并擴散至整個膝關節,灸至感傳消失。
2.2 患側膝關節周圍穴單點溫和灸患者自覺熱感透至膝關節內并擴散至整個膝關節,灸至感傳消失。
2.3 腎俞穴雙點溫和灸患者自覺熱感向四周擴散且傳向下肢,部分患者的感傳可直接到達膝關節,如感傳仍不能至膝關節,再取一支點燃的艾條放置感傳所達部位的遠心端點,進行溫和灸,依次接力使感傳到達膝關節,最后將兩支艾條分別固定于腎俞和膝關節進行溫和灸,灸至感傳消失。
2.4 功能鍛煉及注意事項伸膝抬腿,鍛煉股四頭肌,促進關節水腫吸收,防止肌肉萎縮。踏步練習,從5次開始增加到30次為維持量,循序漸進,下踏時,足跟要落地,踏站要實,每日1次。也可練習轉膝動作,也可用藥物熱敷,肥胖者可做適當的減肥鍛煉。注意活動量逐漸增加,直至足跟能觸及臀部為最佳,注意保暖,避免過于勞累。10 d為1個療程。
3.1 治療標準[1]痊愈:膝關節疼痛、腫脹等主要癥狀消失,活動自如;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等主要癥狀有明顯改善,活動基本正常;無效:經3個療程治療,主要癥狀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全組90例中,治療2個療程后,痊愈46例,有效3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骨關節的發病率將逐漸增高,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尋求一種有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膝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等因素,可致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肌力下降和軟組織黏連,而關節活動減少和不穩定又加重疼痛、腫脹,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疾病加重和病程延長。骨性關節炎是由于膝部長期負重,或關節創傷、畸形等因素而引起膝關節的關節面軟骨變軟、粗糙,在其邊緣與關節囊及韌帶附著處發生保護性新骨增生,形成骨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學“痹癥”“骨痹”“膝痹”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因慢性勞損、受寒、輕微外傷、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不足而至。艾灸能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加速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朱丹溪認為,血見熱則行,遇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的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87.
R274.32
B
1007-4813(2010)06-0914-01
2010-09-10)
田建丹(1971-),男,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