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雨
(長春市中醫院,吉林長春13002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長期的存活主要依賴透的充分性。而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與透析治療本身相關的急性并發癥常常影響透析的正常進行,可導致患者脫水及毒素清除不充分,其中以低血壓、失衡綜合征最為常見。如何減少這些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透析質量已成為各個透析中心關注的問題。長春市中醫院血液透中心于2006年開展了程序可調鈉配合程序超濾曲線直斜線式下降透析模式進行透析,取得了滿意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12月在長春市中醫院血液透析室透析的16例患者,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均超過干體質量的4% ~6%,平均(5±0.8)%,且透析時易發生低血壓及失衡綜合征,男10例,女6例,年齡48~72歲。透析時間超過5個月。原發病為腎小球腎炎8例,糖尿病腎病2例,多囊腎2例,高血壓腎病4例。每周透析2~3次,KT/V>1.2。6例患有高血壓經降壓治療血壓維持在130~160/70~90 mmHg,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判定處于干體質量,血色素水平8~11 g/dL,觀察中鐵劑、促紅素維持原量。
1.2 觀察方法
1.2.1 實驗采用病例前后對照的方法 每例患者先按標準血液透析模式進行血液透析15次為對照組;鈉曲線配合超濾曲線直斜線式下降透析模式進行透析15次為實驗組。
1.2.2 操作方法 使用費森尤斯4008B透析機,透析器采用德國聚風膜 F6透析器,血流量 220~300 mL/min,透析液量 500 mL/min,透析溫度 36 ~ 37℃,采用碳酸氫鹽透析液,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每例患者均先按常規SD進行透析,鈉濃度為138 mmol/L,透析過程鈉濃度不變,超濾率不變,然后改為費森尤斯透析機內置的SP1+UP1進行透析,起始鈉為 148 mmol/L,基礎鈉值為 136 mmol/L,起始 2 h超濾率為平均超濾率的1.33倍,每例患者SD與SP1+UP1各進行15次。
1.2.3 觀察指標 透析前后的體質量、血壓、心率;透析中每小時記錄1次血壓、心率、超濾率及Na濃度;隨時記錄透析過程中出現的不適癥狀及當時的血壓、心率、Na濃度和超濾率。比較SD與SP1+UP1低血壓(收縮壓下降30%或低于90 mmHg)及失衡綜合征(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抽搐、煩躁、肌肉痙攣、意識障礙等)的發生率,觀察透析前后血鈉濃度、血尿素氮、血肌酐、透析結束前1 h平均動脈壓。
在16例患者中,SD時發生低血壓者7例(43.8%),發生失衡綜合征 6 例(37.5%)。SP1+UP1時低血壓發生 1例(6.3%),失衡綜合征發生 2例(12.5%),二者有統計學差異(P < 0.05),兩組血清尿素氮、肌酐透析后均較透析前有明顯下降(P<0.05),血清BUN、Cr、Na+、兩組間透析前后分別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兩組KT/V值無顯著性差異(P >0.05)。SP1+UP1在透析結束前1 h平均動脈壓高于SD(P<0.05)。
筆者采用SP1+UP1的方式,先用較高濃度的鈉補償由于BUN丟失所造成的滲透壓下降。提高血漿鈉濃度,促使水分從細胞間液進入血管內,增加血漿再充盈率,進一步提高彌散的效果,從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的水分向細胞外轉移。減少腦細胞水腫的發生。同時配合直斜線式下降超濾模式的優勢在于設備鈉曲線在透析開始階段清除較多的水分,然后逐前因后果減少超濾量。從而減少失衡綜合征的發生。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采用SP1+UP1透析模式對透析間期體質量增長超過干體質量4%及以上的患者,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對超濾的耐受,且可預防透析中低血壓和失衡綜合征的發生。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M].2 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46.
[2]潘達亮,沈華,穆瑞國,等.血液透析水負荷過多患者鈉曲線和超濾曲線合理使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12):7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