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有(遼源市中心醫院檢驗科,吉林遼源136200)
尿液分析儀報告結果釋疑
王志有
(遼源市中心醫院檢驗科,吉林遼源136200)
血尿;尿液分析儀;干化學;鏡檢
尿液分析儀在所有醫院已普及使用,臨床工作者由于對干化學尿液分析的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與了解,實際工作中時常反映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較為突出的是干化學陽性率過高與鏡檢不一致現象,甚至懷疑尿分析儀的優越性和準確性。筆者應用北京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10項分析儀使尿液檢驗質量有所提高。
干化學分析是通過試紙條上一定區域的顏色變化來測定有形成分的有無來判斷陽、陰性的,并根據化學反應顏色的深淺來進行半定量。白細胞檢查的原理是基于粒細胞漿內含有酯酶可作用于試帶膜塊中的吲哚酚酯、使之釋放出吲哚酚,后者與重氮鹽反應形成紫色的綜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細胞的多少呈正比例[1]。要說明的是酯酶只存在于粒細胞,淋巴細胞無此酶,故只能測粒細胞。尿紅細胞測定是根據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亞鐵血紅素,具有過氧化物酶樣活性,在有氧化氫回香素或過氧化氫存在下,氧化色素原(如鄰甲苯胺)使之呈色,該法能測定完整的紅細胞和游離的血蛋白[2]。顯然試紙條的質量決定實驗的靈敏度。其中尿代謝產物和多種藥物可干擾試驗。以維生素C導致尿紅細胞陰性較常見。干化學分析既能測溶解的細胞又能測完整的細胞。且干擾因素多。而鏡檢只能看到有型細胞,故此導致干化學分析陽性率高的原因之一。
現在尿分析儀普遍采用的國際單位(SL)較傳統單位(或早期尿分析儀)mg/dl及鏡檢的習慣報告“+”完全不同。為了照顧人們習慣,現應用SI的同時也用“+”表示。有些人不了解其單位含義容易用儀器報告套用傳統的結果。懷疑儀器的準確性。儀器打印報告指每微升內細胞數,而傳統的鏡檢報告則是指每高倍視野(HP)的數量。微升與高倍視野兩者的關系怎樣,1μL相當于多少高倍視野,相互間換算系數是多少,各家說法不一,多數在6~14倍。故化學分析與鏡檢報告無法一致。另外,單位容積內細胞含量范圍也不一樣,傳統鏡檢是指10個高倍視野(查管型除外)見以細胞的最低值與最高值范圍。約10個左右為“+”,依此類推,最高以“++++”為度。而儀器是一絕對值(可能是一中位數)。如白細胞25/μL(+);100/μL(++);500/μL(+++)。而紅細胞為10/μL;25/μL;50/μL;150/μL;250/μL,與其相應為1+~5+,從紅、白細胞每級間的距離來看,白細胞25/μL也可在1~50/μL。紅細胞10/μL,也可能是在1~20/μL的范圍。故此解釋儀器往往打印紅、白細胞“+”時,鏡檢時常呈陰白細胞≤25/μL(+)紅細胞≤10/μL(+),尿蛋白≤0.25 g/μL(+),亞硝酸鹽陰性為免于鏡檢的篩選標準。使白細胞、紅細胞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分別達到28.4%、38.5%及0.85%和0.39%。將此標準應用于常規工作,發揮了儀器篩查作用,提高了尿液分析質量。
應用尿液分析儀干化學篩檢后對可疑結果再進行顯微鏡檢查。根據有形成分的多少,按傳統方法報告,供臨床對照參考。這是實驗室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臨床醫生在看報告時對儀器和鏡檢的結果都要進行分析。不要只看一種而放棄另一種報告。方法是:對于非有形成分主要看儀器的報告,有形成分以鏡檢報告為準。但要注意兩者的相關性。由于化學分析細胞與鏡檢的原理不一樣且單位不同,陽性率往往偏高。但干化學持續高于鏡檢兩個以上等級,應警惕有無潛在病理改變。如儀器持續顯示紅細胞“+++”而鏡檢<5/HP,應考慮溶血可能。如白細胞干化學顯示輕度,鏡檢則是“++”提示可能為非粒細胞所致。其它化學試驗項目與臨床明顯不符時,考慮有否藥物的干擾,必要時停藥后再檢尿,也可行動態觀察。參考文獻:
[1]叢玉隆,宋國良.Combur 10 Test M尿白細胞檢測臨床應用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1996,14(1):44.
[2]叢玉隆.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檢查[J].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3):135.
R446.17
B
1007-4813(2010)06-0942-01
201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