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霞,羅晶(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中醫院校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的改革與創新
孫麗霞,羅晶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130117)
精品課程;教材;改革;中醫院校
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高等中醫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精品課程,是達到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中醫藥人才目標的重要保證。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載體——教材,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1],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最終體現。
1.1 以人為本,為培養目標服務是教材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一門學科或一門課程,大家常常都固守一個固有的體系和模式,通常認為這個體系和模式不能改變,因而導致忽略了廣大學生這個龐大的讀者群體,不能根據各專業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去編寫教材。盡管教材的種類繁多,但真正想選一本可讀性強,適用的教材卻很難。以人為本應該是21世紀教材創新改革的關鍵點。
1.2 以人為本即教材內容要緊緊圍繞中醫院校的培養目標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和要求編寫各類教材,使學生能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更多的適用的知識和信息[2]。例如我校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精品課程組,在多年教學改革實踐中,創建了適合中醫院校特點的教學模塊式教學模式[3],經多年教學實踐,效果顯著,并成功的將教學成果轉化成教學的載體教材。使學生能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結構,拉近與現代科學日新月異發展的距離,適應了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形勢,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
2.1 教材編寫要避免“小而全”體現“少而精”篇幅適當,內容經典。
2.2 教材要引導學生具有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教材內容與形式必須突出培養能力,不僅授人以“魚”,更著重授人以“漁”。
2.3 教材質量一本好的教材可使學生終生受益。強調基礎知識和學科特色,培養學生的開拓和創新精神。
2.4 體現學科的交叉性如果在教材中有意識地、帶有啟發性的反映這方面的內容,將使之在今后的工作或進一步的學習中,碰到問題或考慮問題時能拓寬思路,向其它學科滲透,獲得新的靈感或創新性思維。
精品課程的教材建設,還應該體現多層次、立體化。探索系列化、立體化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的新目標,所謂系列化、立體化教材就是立足于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平臺,以傳統紙質教材為基礎,以學科課程為中心,以多媒體、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和多種教學服務為內容的結構性配套的教學出版物的集合[4],為課程教學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并以形成教學能力為目標。即媒體呈現的立體化,教學設計的一體化,教學應用的多元化。改變傳統課程教學中主講教師只憑一本教科書完成整個教學活動的模式,可以為學生搭建多個學習和交流平臺,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和獨特性,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1]裘法祖.對高等醫學教材建設的幾點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3):2.
[2]孫萬東.教育理念創新與高校的教材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52-153.
[3]羅晶.《微生物與免疫學》(中醫專業)教學改革簡評[J].中醫藥學刊,2002(12):736-737.
[4]羅晶,劉燕明.中藥學專業微生物學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8):1328-1331.
G645.1
A
1007-4813(2010)06-0988-01
2010-10-11)
吉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吉教高字(2008)41號]。
孫麗霞(1957-),女,大學本科,館員。研究方向:教學研究與教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