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海林 曾良成
醫學影像設備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極大的推動了醫療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在維護人類生命、促進人類健康、提高人類防治疾病能力,提高醫務人員科學水平,以及普及人類現代醫學知識等方面顯現出了卓越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臨床診療和醫院各部門日益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從傳統的放射診斷到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CR、DR技術的應用,從黑白超聲到彩色多普勒技術,從單排CT,到多排螺旋CT技術,以及核磁共振(MRI)、PET-CT技術在醫療活動中越來越普遍的應用,標志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重大進步。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在醫療應用中已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思考這些問題并采取必要的策略已顯得刻不容緩。
1.1 醫療高新影像技術的濫用 任何醫療診療手段都應遵循最優化的原則,高新影像技術也不例外。當前,很多醫院、科室和個人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無原則的大量使用高新影像診療技術,浪費醫療資源,甚至濫用有損害的影像技術手段,不僅加重病人的醫療負擔,而且造成病人出現醫療損傷。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曾公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每年約有2.5億人次接受X線檢查,而有20%的檢查是無臨床意義的,按此比例,我國每年有5000萬人次不應接受X線的照射。
1.2 醫療高新影像技術人員素質水平偏低 高新影像技術的儀器設備更新非常快,隨之出現許多帶有各種專業、專項檢查的硬、軟件和可供開展研究的軟件。目前,許多醫院的影像技術人員文化、專業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知識老化、單一,專業素質能力低下,競爭意識不強,責任觀念淡薄,使得高新影像設備發揮的效能很低,甚至達不到50%[1],也經常引發臨床上的漏診、誤診。
1.3 缺乏規范有效的管理體系與約束機制 每項影像技術的應用都有其對應的適應癥范圍、禁忌證及使用程序。當前多數醫院和科室都制定了與高新影像技術的使用和維護的相關制度,但在實際使用和實施的過程中又很難真正落實,一旦出現影像儀器設備的濫用、過度使用、使用不當、設備故障引起漏診、誤診甚至造成患者的傷害,院方和患者都會各據一詞,很難辨明責任承擔者。對一項影像技術的使用醫院可以羅列出多種理由,而真正對其使用理由的鑒定又缺乏明確的合理性或非合理性判斷,這樣就很難對影像技術的亂用和濫用起到明顯的約束作用。
2.1 加速醫患關系的惡化 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使醫患關系出現了新格局,這種新格局的出現使原本的醫患關系更加趨向惡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1.1 淡化了醫患之間的情感交流 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日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遙控化,醫務人員可以不直接接觸人而依靠計算機就可獲得患者的相關信息數據,并以此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淡化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傳遞,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成了醫患關系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2.1.2 漏診、誤診進一步激化醫患關系 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雖然有其優越性,但也不是萬能的。醫務人員對設備和技術的過分依賴,忽視對病人病史的采集和必要的檢查,放棄了臨床思維過程,以及對設備和技術的操作使用不當,則會出現嚴重的漏診、誤診;患者過分相信高新技術設備診療的結果,處于一種完全被動的心理狀態,而不主動向醫務人員提供更多的病史,削弱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戰勝疾病的信心,也會影響到診療結果。兩者的結果都會造成醫患關系的激化,出現醫患糾紛。
2.1.3 醫療負擔催化醫患關系的惡化 各大醫院無休止的引入昂貴的高新影像設備和技術,引發醫院之間惡性競爭,造成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與維護成本的提高,最終所產生的醫療負擔必將轉嫁到患者頭上,更加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經受病痛折磨和經濟負擔雙重壓力的患者必將矛頭對準醫療部門和醫務人員,導致原本脆弱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
2.2 非法的醫學目的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傳統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觀念、扭曲價值觀以及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把高新醫學影像技術用于非法醫學目的,如利用超聲檢查技術,進行非法胎兒鑒別和選擇性人工終止妊娠,據統計,截止2000年,中國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15:100的高風險水平,由此造成的人口性別比率嚴重失調,在今后必然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
2.3 導致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上的不公正 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使得高新影像醫療設備主要集中于少數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醫院,急功近利的各大醫院盲目的引進可能出現醫療衛生資源的閑置浪費,而許多邊、遠、窮及落后地區和廣大農村醫療設施極其短缺甚至一片空白,這種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的不公,使得我國要實現2010年農民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困難重重。
2.4 帶來嚴重的輻射污染問題 很多高新影像技術在具有高效、精確、迅速、無痛的特點的同時,也帶來了放射線污染、同位素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等問題,這些危害存在于無形之中,但遠期危害卻極大,特別是在放射診斷中,X射線輻射所產生的生物效應可以明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可以誘發多種惡性腫瘤,還可以損害性腺和造成多種遺傳疾病[2]。
2.5 無原則地濫用高新影像技術降低了醫療機構的公信度任何醫療診療手段都必須遵循最優化的原則,高新影像技術也不例外,當前,人們普遍認為,醫生的診療水平大幅度下降與一些醫療機構和醫生盲目追求高精尖醫學影像技術有關。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曾公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每年約有2.5億人次接受X線檢查,而有20%的檢查是無臨床意義的,按此比例,我國每年有5000萬人次不應接受X線的照射。這些毫無臨床意義的檢查,不僅嚴重危害了病人身體,更加傷害了病人及家屬的情感,也削弱人們對帶有公益事業性質的醫療機構的公信度。
3.1 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與高新影像儀器設備相結合的原則醫療技術是醫療質量的第一要素,是醫療質量的有力保障;而醫療素質是醫療質量的靈魂,是醫療質量的生命線[3]。一切醫療技術的應用都是以人才為中心展開,這就要求醫療機構除了具備高新影像儀器設備,還必須擁有與之相適應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并且要求相關技術診療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須具備以下要素:
3.1.1 勇于求新的觀念 高新影像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高新影像技術診療人員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容,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 以適應高新影像技術發展的要求,醫療機構及影像科室也應制定相應的鼓勵機制,如派遣人員外出學習、參觀、交流、進修等。
3.1.2 嚴謹細致的作風 高新影像技術應用必須與臨床診療緊密結合,為臨床診療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做到有的放矢,少出錯甚至不出錯。醫療活動的對象是人,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必須嚴格遵守高新影像技術操作使用的程序,對每一個小小的環節都要做到既精準又細致,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提高醫療質量。
3.1.3 良好的醫德風尚 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好壞直接關系到醫患關系的好壞。作為醫務工作者,不能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而喪失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充分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思考,不僅要使用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高新影像診療技術手段,同時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在工作中注意和患者溝通的方式、方法和態度,這樣不僅可以體現自身良好的醫德醫風,也會極大提升醫院的知名度[4]。
3.2 高新影像技術應用的正當化和最優化原則
3.2.1 正當化原則 所謂正當化,是指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對于臨床診療的指導是必須的,有必要的,正當化要求所選擇的影像技術是切實可靠的,比如它的結果可以重復產生,對特定的臨床問題具有足夠的敏感性、特異性、精確度和預期診斷價值。每一次高新影像技術的使用都應當對病人產生醫療的純利益。只有在預期所進行的技術手段能在診斷、病人管理和治療、病人的最終結果幾個方面對醫生的決定產生功效時,此技術才是可行的。
3.2.2 最優化原則 所謂最優化即最佳選擇,指在醫療高新影像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佳效果,包括最佳手段,最低耗費,最佳效果,最小損傷。這就要求高新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必須遵循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凡是用較簡單、較低級的技術就能夠達到同樣的診療效果的,就不要選用復雜的、高級的手段,同時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身體承受能力,盡可能選用費用較低、損傷最小、安全系數較高的技術手段。
3.3 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的原則 保護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是醫療機構的神圣使命,也是醫務人員的本職工作。即使是在當今經濟社會,作為醫學道德的核心,醫學人道主義強調重視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維護人的生存權利以及人類的整體利益,主張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以及醫學研究、醫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應服務于這種目的的實現而不能與之相悖[5]。因此醫療機構應當公平對待每位病人,合理、規范、有效地利用高新影像技術,把病人的疾苦、生死安危放在首位,以體現出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價值和生命科學的尊重。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的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大投入,與醫院一起分擔成本,而不是讓這些負擔轉嫁到患者身上,真正體現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
[1]陳建新.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現狀與培養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07,28(3):63-66.
[2]黃廷權,馮澤永.加強醫學影像技術的倫理建設[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2):52-55.
[3]許孟君,歐陽林,華利洪,等.影像科提高醫療質量與確保醫療安全的關系[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6,4(6):13-14.
[4]周英君.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索[J].醫學信息:醫學與計算機應用,2002,15(12):706-707.
[5]王良銘.醫療高新技術應用的倫理學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