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寧 王領軍 辛海濤 楊艷恒
睪丸扭轉的診斷與治療(附13例報告)
王衛寧 王領軍 辛海濤 楊艷恒
睪丸扭轉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初診時易被誤診為附睪睪丸炎,治療不當可造成睪丸壞死,我們自2006年8月~2008年9月共收治睪丸扭轉患者13例,現報道如下。
本組13睪丸扭轉患者,年齡13~41歲。左側9例,右側4例。發病到就診時間4小時~天。8例曾在當地醫院按附睪睪丸炎治療1~7天。12例患者陰囊及睪丸腫脹、疼痛,并向腹股溝及及小腹放射,多伴有惡心、嘔吐。睪丸向上移位或呈橫位,有抬高痛。本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檢查示睪丸血流信號減低或消失。有4例患者來院就診時血象偏高。
1例患者手法復位成功,疼痛減輕,彩超檢查睪丸血流恢復。11例行手術探查治療,均為鞘膜內型。順時針扭轉7例,逆時針扭轉5例。>180°4例,>360°8例,保留睪丸11例,睪丸切除1例(患者在當地醫院接受抗炎治療7天,無效后轉來我院就診)。術中探查患側睪丸及附睪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及紫色瘀斑或黑色,質地及張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術中將睪丸復位后熱鹽水濕敷,觀察睪丸15~40分鐘確定睪丸是否恢復血運。其中11例睪丸顏色恢復正常,血運恢復,將睪丸固定于陰囊肉膜上,同時行“三點式”對側睪丸固定術。1例睪丸顏色呈紫黑色,觀察40min,顏色無明顯變化,而行睪丸切除術,術后病理證實睪丸缺血壞死。11例患者隨訪觀察3月~1.5年,行彩色多普勒檢查,11例保留睪丸的患者中,10例顯示睪丸形態和血流正常,1例出現患側睪丸輕微萎縮,但對側血流正常。1例切除睪丸的患者,彩色多普勒顯示對側血流正常。
睪丸扭轉系睪丸或精索發生扭轉,造成睪丸急性缺血、壞死。睪丸扭轉多見于青壯年,易誤診,應加強早期診斷與治療。睪丸扭轉分為鞘內型(多見,好發于青春期)和鞘外型(嬰幼兒型)。本組均為鞘內型。睪丸扭轉發病多與解剖異常有關[1],往往發生于先天性睪丸系膜過長、睪丸引帶發育不良、隱睪、睪丸下降不全、附睪與睪丸結合不完全、附睪與部分精索過度活動、精索過長、陰囊過大等。劇烈活動或暴力使提睪肌痙攣是誘發睪丸扭轉的常見病因[2]。患者發病前數小時多有劇烈活動史,在睡覺或安靜時突然感覺睪丸劇烈疼痛繼而發現睪丸紅腫,亦是診斷的重要依據,本病確診還需彩超檢查。睪丸扭轉治療的目的是挽救睪丸,而挽救睪丸的關鍵是在于患者由發病到就診的時間。一般睪丸扭轉在6小時以內扭轉者,睪丸可以存活,無嚴重不良后果;24小時以內者約半數可以恢復睪丸功能;超過24小時者大部分患者有發生睪丸壞死或萎縮的可能。治療方法分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發病未超過6小時,一般陰囊滲液較少和陰囊皮膚無水腫者,可以使用手法復位;睪丸扭轉在無法恢復血液循環時扭轉到睪丸發黑壞死者應于切除;否則將影響到對側睪丸的生精功能,睪丸壞死后可誘導抗精子抗體產生并且損害對側睪丸,使精子數目減少[3]。對早期懷疑睪丸扭轉的病例應盡早積極的實施陰囊探查術,提高睪丸的存活率。
[1]葛洪發,李慎勤.泌尿外科疾病診斷和辨別診斷[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24-425.
[2]郝璐,張運濤,宋祖軍,等.睪丸扭轉23例救治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5,8(24):2045.
[3]梅驊.泌尿外科手術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81-6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4.064
071000 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 (王衛寧 王領軍 楊艷恒)071001 河北大學醫學部 (辛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