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恩
近年來發現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日益增多,且與其甘油三酯(TG)和血清肌酐(SCr)關系密切,為探討T 2DM患者高尿酸血癥與TG、SCr之間的的關系。本研究對我院720例T2DM患者分析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07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T 2DM患者720例,其中男338例,女382例,年齡25~89歲,平均(62.5±10.2)歲,糖尿病病程0~30年,平均(12.10±5.12)年。
1.2 儀器和試劑
日本島津8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原裝配套試劑、定標液、標準液。
2.1 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次晨空腹抽取靜脈血送檢,分別測量其空腹血糖(FBS)、血清肌酐(SCr)、甘油三酯(TG)的結果,日本島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按說明書規定進行校正,質量控制、保養及維護。所有標本項目均在兩小時內測量完畢。
2.2 檢測結果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系統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
3.1 高尿酸血癥患病率 T 2DM合并高尿酸血癥215例,患病率29.4%,其中男116例,女99例,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2 高尿酸組與正常尿酸組TG、SCr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飲食結構的變化,動物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增加,既是T2DM的危險因素,也是高尿酸血癥的相關因素。
T 2DM高尿酸血癥的發生可能是復合因素決定,即腎臟功能的損害和尿酸生成增多。朱文華等認為,血脂增高,尤其是甘油三酯與尿酸的增高呈正相關[1]。高血脂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
3.2 手術方式的選擇 腰椎管狹窄的病因是狹窄導致神經根受壓,故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充分減壓。但后路全椎板切除破壞了腰椎后柱的穩定性,可導致腰椎不穩,因此臨床醫生并不主張大范圍的減壓的手術方法。手術要求定位準確、充分減壓及有限化減壓,以達到徹底解除神經受壓的同時維持腰椎穩定性的目的。對于減壓后是否同時行融合及內固定手術目前看法不一。在選擇腰椎管狹窄癥手術術式時,應考慮腰椎管狹窄的壓迫因素(骨性狹窄或軟組織增生肥厚)、類型(中央椎管或側隱窩)、范圍(一個或多個節段)、程度及患者全身情況。年齡偏輕者,全椎板切除應慎重;年齡較大,指征可適當放寬。全椎板切除、直視下徹底松解神經根一度作為DLSS標準術式,但眾多隨訪結果顯示醫源性不穩、滑脫、一系列旨在神經減壓的同時盡量保留后柱骨性和韌帶結構的術式逐漸受到青睞,如選擇性開窗減壓術,部分椎板切除術,交叉半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等,近期療效滿意,遠期隨訪結果仍缺乏。筆者認為:術前通過完整的病史,詳細的體檢和相應的影像學改變明確神經致壓部位及受累節段,術中仔細操作徹底松懈神經根是完成選擇性減壓術的關鍵所在。
3.3 手術療效及影響因素 雖然手術效果已獲得肯定,但仍有一部分患者術后療效不佳。椎板切除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影響手術療效不佳的因素往往與腰椎管狹窄癥并存的疾病有關,像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肺疾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滑囊炎等。老年人在圍手術期易發生營養不良,可造成患者基礎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傷口感染、傷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并發癥。本組發生并發癥10例次。因此,對于營養狀況不佳的患者應積極進行術前及手術期間的營養補充。老年人常并存1種或1種以上的內科疾病,圍手術期內易出現病情復發,術前應聯合內科診治共存疾病,本組28例患者18例患者并存1種內科疾病,10例并存兩種或以上的內科疾病。因此手術前聯合內科診治并存的內科疾病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由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共存較多的其它器官和系統疾病,各個臟器對于手術的應激反應較差,手術有較大的風險。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需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嚴格做好術前準備,正確進行圍手術處理的基礎上根據椎管狹窄部位,行減壓手術(融合或非融合技術),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1]鄭光新,趙曉鷗,劉廣林,等.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評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2,12(1):13-15.
[2]劉汝落.腰椎管狹窄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19:15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