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巧英 張莉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血管病變導致腦功能缺損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組。為康復護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早期、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能有效地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針對腦卒中患者不同時期的意識狀態、認知功能、言語功能、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平衡協調功能及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如肢體功能采用Brunnstrom 6階段分析法),綜合評定,根據評定結果與治療師共同擬定康復計劃,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措施。避免康復的盲目性。同時,我們把健康知識教育作為康復護理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讓患者了解腦卒中的發病危險因素,尤其是可控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知曉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告知患者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充分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挖掘潛在的能力,也就是讓患者參與計劃的實施,主動自我護理。我們采用評估——計劃——康復訓練——評價的循環方法,適時制定新的短期目標。每一個短期目標的實現,都可增強患者的信心,每一點細小的進步都能激發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從而縮短實現長期目標的時間,減少住院天數,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提高生存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康復護理起始時間的早晚與康復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康復時間的推遲,康復療效呈遞減趨勢。入院開始即施行康復護理是我們的新理念。根除康復是后期工作的錯誤思想,突出一個“早”字,是當代康復護理先進模式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應用康復護理模式,不僅能抑制病理模式,促進功能康復,還能預防許多并發癥。徐麗君[1]等將94例患者分成早期(發病7天至1個月內)和后期(發病1個月后)開始訓練,結果提示肢體功能治療后較治療前期均有改善,但早期組改善更明顯,與后期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01),特別是肩關節后伸擴展差別明顯。
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癱瘓肢體功能恢復的程度[2]。患者對肢體功能的恢復較其他方面更為迫切。由于肢體功能障礙,患者長期臥床可造成壓瘡、肌肉骨關節、呼吸循環系統等并發癥,所以恢復肢體功能是康復護理的首要問題。
患側肢體的病理模式主要是上肢以屈肌痙攣占優勢,下肢以伸肌痙攣占優勢。對抗這種病理模式方法就是整個康復過程始終貫穿良姿位擺放,尤其是軟癱期,康復訓練相對較少,康復護理顯得特別重要。這種良姿位與功能位有著本質的區別。無論采取仰臥位、健側臥位、還是患側臥位,都要注意防止肩關節脫位,上肢盡量伸直,外旋外展、手指張開、下肢要屈髖屈膝。患側臥位可增加知覺刺激信息,使整個患側身體被拉長,減輕痙攣,并利于健手的自由活動,是理想的體位,而仰臥位易引起異常反射活動和壓瘡,應少用或與其他兩種體位交替使用。為此我們建立了翻身卡,患側臥位、健側臥位與仰臥位的應用比例為5:3:2。另外,在急性期足底不放任何東西,以防止誘發病理模式。為防止足下垂,可做床上被動活動。
軟癱期的被動活動,于發病后2~3日做起,對患者所有關節做全范圍的被動活動,每日2次,活動順序從大關節到小關節,并行肌肉按摩,改善血液循環。軟癱期的康復活動全部在床上進行,以翻身和橋式運動為主。開始由護士完成,經過指導在護士協助下完成,最后自己完成,施行自我護理。本期的康復護理非常關鍵,可預防許多并發癥。
生物節律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周期性節律,是機體為適應時空環境長期選擇和進化的產物[3]。圍繞生物節律開展護理活動,為各項治療提供合適的時間段。責任護士首先要仔細觀察病情,做好評估,合理安排。如在血壓高峰值前1小時使用降壓藥;在病人體力、精力、注意力最強的時段進行肢體、吞咽、言語等功能訓練;午間輸液,既保障了治療,也能讓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晚飯后半小時進行健康知識宣教,邀請家屬一同參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進了親情;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盡量在睡前與晨起進行。最佳時間的選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護理人員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鼓勵病人自我護理是一舉兩得的措施。自我護理理論由美國著名護理理論家多羅西·奧瑞姆提出,其代表作有《護理:實踐的概念》(Nursing:Concepts of Practice)。適用于個人、家庭、集體或社會,為了保護生命,促進健康而自我照護是人的本能,這種自護行為需要通過不斷學習獲得一定的知識才能完成。通過學習患者能夠認識和應對病理狀態的影響和后果,認識和應對治療措施所帶來的不適,學會在病理狀態下生活;能夠正視目前的健康狀態和對治療措施的需求,有效地遵守和執行治療與康復護理措施,調整機體功能處于最佳狀態。在這一過程中,護士提供健康知識與技術支持,由“替他做”和“幫他做”逐步過渡到“支持他做”,最后達到“自己做”,實現由他人照護到自我護理的轉變,從而擺脫疾病的困擾和影響,體現自我價值。
倡導自我護理,還要強調病人的依從性。所謂依從性即病人的行為與醫囑的一致性,是一種醫、護、患之間的互動關系。患者只有嚴格遵照康復護理計劃,科學合理地在不同階段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才能把各種功能障礙降低到最低程度,實現自我護理,提高生存質量。
[1]徐麗君,鄧麗影,宋清,等.醫療體操對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1,41(4):77-79.
[2]馬維艷.運動意念對腦卒中患者康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6(7):1017.
[3]王正榮.時間生物學[J].生物醫學工程雜志,1993,10:26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