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相坤
醫院感染不但影響醫療護理質量,而且與醫院的生存發展、醫療糾紛及醫療費用密切相關。手術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醫院手術室感染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極重要環節,是手術室質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醫療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我院手術室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管理措施,規范護理管理,加強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建立健全手術室感染控制制度 完善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操作規范、參觀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清潔衛生制度等,使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根據質控中存在的問題不斷采取改進措施,使質量監控有規范,使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從傳統管理逐步過渡到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率。
1.2 建立全面有效的醫院感染三級監控網絡 建立全面有效的醫院感染三級監控網絡,使控制醫院感染工作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領導下,成立感染辦公室,設專職人員,每月對手術室進行督促、檢查、檢測,加強對手術室感染的管理力度。手術室成立醫院感染控制小組,指定一名院內感染質量監控員,由高年資護士擔任,并明確職責。監控由科主任、護士長及監測員組成,主要負責科室的微生物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及醫院感染工作督促,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組織全科人員學習醫院管理知識,了解血液傳播疾病途徑、危害及預防措施,強化無菌技術操作意識,定期學習有關感染管理文件及各項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參觀學習其他醫院科學管理模式,全面普及醫院感染知識,并加強對監控人員的業務培訓。
3.1 手術室感染控制人員管理 ①凡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按規定更換手術室所備衣、褲、口罩、帽、鞋。帽子遮住頭發,口罩遮住口鼻,頭發、鼻孔、衣服、襪子不外漏,儀表整潔統一;外出更換外出鞋,手術完畢,衣褲、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點。②不準留長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銀飾品、不濃妝艷抹。③嚴格控制進入手術區人員:除參加手術人員外,其他人一概不準入內;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頸、手部感染者不可進入手術室;實施感染手術人員,術后不得到其他手術間參觀走動,以免交叉感染。
3.2 手術室感染控制環境管理 ①手術室布局要合理 嚴格劃分清潔區、污染區、無菌區、無菌手術間、污染手術間。②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落實有效措施。③限制參觀手術室人員的數目,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巡回護士應熟悉各類手術的配合,術前備齊所需物品,減少進出手術間的次數;接送患者使用內外對接車,以減少平車進出病房與手術室而增加感染機會。④每月進行1次空氣培養監測,菌落數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建立空氣消毒登記本,定期監測紫外線燈管的強度、使用時間,及時更換不合格燈管。
3.3 手術室感染控制物品管理
3.3.1 加強對所有手術器械、醫療用品的管理 需高壓滅菌的器械、物品,每個器械包內必須放置化學指示卡,包外貼有3M膠帶,不少于3格,以保證滅菌效果。對于不能耐高溫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對于精細器械、腔鏡類等精密儀器,用2%戊二醛浸泡大于20min可以達到高水平消毒,如需滅菌必須浸泡10h;對于污染手術及傳染患者使用過的器械物品,首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再做清洗消毒處理。
3.3.2 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和管理 使用前嚴格檢查核對生產廠家、供貨單位、產品名稱、規格、單位、產品批號、消毒或滅菌日期、出廠日期、衛生許可證等,包裝密封性好方可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的處理實行專人負責制,嚴格按照規定操作,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丟棄造成社會公害。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醫療垃圾的收集、存放、處理進行嚴格管理。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包裝,醫療垃圾裝入黃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裝入黑色垃圾袋,分別存放;手術中所用刀片、注射針頭、縫合針、麻醉用穿刺針等,必須裝入專用的利器污物盒內,裝滿后封閉盒蓋,再裝入黃色垃圾袋,由專職人員統一處理。
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手的消毒滅菌是控制手術感染的主要環節。每月對手術間和無菌物品儲存間的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無菌物品及消毒液進行一次細菌培養。根據培養結果,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保醫療護理安全。
隨著手術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手術病種的日趨復雜,對手術室的感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對來自環境、共同媒介物(醫療物品、器械)及醫務人員感染的全面控制,才能最終保證手術病人的安全。制定有效的手術室管理制度及措施,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控制醫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控制是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