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敏
剖宮產術后會導致產婦機體功能相對下降,如胃腸蠕動功能降低等,在加上術后切口容易發生感染,以及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常常影響患者預后。除了臨床有效的處理外,精心專業的護理對患者術后恢復尤為重要。本文對我院73例剖宮產術后實施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剖宮產患者75例,年齡21~39歲,平均(26.4±2.7)歲,孕周35~42周,平均(39.4±2.1)周;初產婦61例,經產婦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宮產指征而行剖宮產分娩胎兒。
1.2 護理
1.2.1 一般護理 ①保持病房內空氣情緒,病房要保持安靜通風,患者要保持術后衛生,穿寬大衣服,經常更換內衣,防治感冒等。②根據患者術后情況,合理安排膳食,保證營養攝入,術后6小時根據排氣情況,給予流質飲食,但不宜攝入牛奶等飲品,避免加重腹脹[1]。而后給予半流質飲食和普通飲食,可適當攝入高蛋白低脂飲食,多吃蔬菜類,促進傷口愈合。禁食辛辣、油膩食物。③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后改為半坐臥位,24小時后,可囑咐患者下床活動。術后早期適當活動,有利于產婦術后康復,有利于惡露排出,有利于子宮復原,促進盆地肌肉肌力恢復;通過早期下床活動,增強胃腸蠕動,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避免術后尿潴留發生,減少下肢深靜脈形成。④術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改變情況,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加強術后巡視,嚴格監測血壓,當患者血壓持續下降,出現口唇蒼白,煩躁不安等癥狀時,要防治休克發生,一旦發現,立即上報臨床醫生,及時作出處理。對于妊高癥產婦術后要密切注意血壓改變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后頭痛胸悶等表現,防止子癇發生。
1.2.2 特殊護理 ①宮縮及排尿情況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需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和出血量的多少。注意術后宮底高度改變,要每隔30分鐘按壓子宮1次,在按壓子宮時,注意宮底高度改變情況以及血壓是否下降等。如果出現較多,或者子宮收縮不良時,及時上報臨床醫生,作出處理。產婦術后尿量會逐漸增多,盡量鼓勵患者盡早自行排尿,在剖宮產手術時,膀胱可能會因此損傷導致膀胱收縮不力,膀胱內壓力降低,使逼尿肌收到的壓力刺激降低,而影響排尿[2]。可采用讓短時間飲水的方法,如飲水1000ml,尿量在短時間內增多,膀胱內壓力迅速增加,對膀胱逼尿肌刺激增強而使尿液排出。如果不能排尿的可采用按摩膀胱、下腹部放置熱水袋等方法誘導排尿。②手術切口護理:患者術后往往會發生切開疼痛,但尚可忍耐,一般不做特殊處理。術后要觀察切開是否滲血,如果出現滲血要查明滲血原因,及時上報臨床醫生,及時處理。切口如果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等癥狀,說明切開已經發生感染,此時要根據醫囑給藥抗生素抗感染治療。③哺乳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要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喂養方法,乳房發脹時,在哺乳前要進行熱敷4分鐘,給藥適當按摩,輕輕拍打乳房。如果產婦的乳頭扁平或者凹陷,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對乳頭進行輕輕牽拉;如果乳頭發生皸裂,仍然鼓勵產婦堅持哺乳喂養,但是要做好護理,如在哺乳期間擠出少許乳汁涂抹乳頭上,以濕潤乳頭;或者涂抹少許蓖麻油等。④產后出血護理:術后要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改變情況,如果患者術后血壓持續下降,要注意是否發生產后出血。
術后產婦由于麻醉、術中輸入大量液體,體溫多較低,注意保暖。
73例產婦平均住院時間為(7.1±2.1)d,術后2例患者發生傷口脂肪液化,但無感染發生;無1例發生產褥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無1例發生產后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剖宮產術后會因為手術或者麻醉原因,引起患者胃腸、膀胱等功能降低,如排便排氣延長,發生尿潴留等。而剖宮產術后如果對切口護理不當或者缺乏護理,有可能導致切口感染[3]。所以在剖宮產患者術后,實施有效的護理對患者的術后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在本文中,著重對患者術后宮縮及排尿、切口、哺乳和產后出血等情況實施護理,有效的減少了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沒有發生產后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護理措施得當,護理效果顯著,充分說明了剖宮產術后護理的重要性。
[1]蔣友芝.剖宮產術后促排氣的方法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9):186-187.
[2]周乃香,楊翠娟.循證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的應用[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9):97-98.
[3]陳玉榮.剖宮產術后疼痛200例的循證護理[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5):4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