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琴 陳明霞 劉佳
膽囊切除術是肝膽外科最常見的手術。術后患者常因麻醉、手術創傷、引流管刺激等引起不舒適,感覺很痛苦。本次設計膽囊手術后患者不舒適原因調查表,重點詢問患者自認為引起不舒適的原因,經過半年時間對120例術后患者進行階段性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及護理觀察分析,發現術后不同天數與影響舒適的原因有著顯著的關系,術后不同的時間段內,各種不舒適癥狀對患者影響也有明顯的差別,具體而言,術后24h內不舒適的原因依次為切口痛、全身酸痛不適及睡眠差;3d內不舒適的原因依次為引流管的刺激引起的不適、排痰困難、腹痛腹脹、生活不能自理等;5d內不舒適的原因主要是計劃飲食及保健知識的缺乏。根據這一結果我們制定了膽囊術后不同時間段實施相應舒適護理,減輕了患者的不適,促進康復,從而增進患者的舒適感。
本次觀察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21~39歲35例,40~49歲32例,50~59歲38例,60~79歲15例,均在我院手術室擇期行硬膜外麻醉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病員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自如,無聽力障礙。采用膽囊手術后患者不舒適原因調查表,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病房環境四大方面,分別與術后24h,3d內,5d內3個不同的結段進行問卷調查。首先要征得病人同意,并向其介紹調查表的使用方法,重點詢問睡眠情況、傷口疼痛、排痰情況,觀察組護士收集資料并加以整理。
1.1 術后24h內 盡管我們采用小切口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減小腹壁切口損傷,手術切口疼痛仍是術后24h內不舒適原因的首位;同時由于害怕疼痛和心理上的恐懼,使患者體位受限,長時間臥床的有87.5%(105例)的患者感到全身酸痛不適;持續監測儀器的使用、治療護理工作等不能為患者提供一個術后休息的優良環境,這就直接造成患者的睡眠差,占68%(82例)。
1.2 術后3d內 這一階段留置胃管、導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引起的不適凸顯出來:一是留置胃管導致惡心嘔吐,加上禁食、禁水導致咽喉干燥、饑餓感及口渴使患者痛苦不堪;尿管刺激有尿意、燒痛,另外患者擔心傷口裂開,害怕疼痛,不敢用力咳嗽,加上麻醉的影響,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粘稠,排痰困難占65%(78例);胃腸功能未恢復,腸腔積氣,導致腹脹腹痛占78%(94例)。
1.3 術后5d內 除t管外已拔除其它管道,進入計劃飲食期。由于胃腸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患者開始進食引起腹脹不適;隨著術后的恢復,患者心理上渴望家庭及社會的支持,恐懼有創治療(如注射、換藥、拆線)等引起的不適。
2.1 術后24h內
2.1.1 合理止痛 雖然影響術后舒適的因素很多,但疼痛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正確評估術后疼痛并及時處理,首先,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防止其移動導致的牽拉痛;其次,指導患者在翻身、咳嗽、深呼吸時用手按壓傷口以減輕疼痛;疼痛難忍時可遵醫囑予以杜冷丁肌肉注射;支持患者術后使用鎮痛泵,可明顯減輕術后疼痛。
2.1.2 選擇正確舒適體位 術后平臥位,如無特殊(如麻醉意外等),6~8h后改半臥位,枕頭要柔軟,高低要滿足患者習慣,使患者感到舒適。
2.1.3 保證患者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評估患者睡眠模式,了解其生理節奏開展時間護理,盡量將治療護理集中在適宜的時間段進行,以免干擾睡眠;室內光線柔和,盡量使用床頭燈,將監護儀的聲音和亮度調到最低,利于患者休息。
2.2 術后3d
2.2.1 引流管護理 (1)胃管:胃腸減壓,禁食期間,鼓勵幫助患者以吸水管吸水嗽口,對于患者這比傳統的口腔護理易于接受;每隔1~2h,囑患者吞下一兩口溫開水,既不會引起腹脹,又可以減輕咽部不適;一旦腸蠕動恢復,及時拔出胃管。(2)尿管:麻醉后插尿管,妥善固定,患者可翻身活動后盡早拔除。其它引流管順勢,妥善固定,防止牽拉脫、堵塞,引流液外滲及時更換。
2.2.2 保持氣道通暢,提高舒適度 術后早期協助翻身、叩背,指導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為患者使用腹帶,松緊適宜;對因切口疼痛而不愿意咳嗽者,鼓勵其主動咳嗽,協助患者屈起雙手按住季肋區或傷口兩側,咳嗽時適當加壓保護,以減少腹部活動幅度,減少對切口的震動而減輕疼痛,在于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并做間斷深呼吸,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給與霧化吸入。
2.2.3 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輕腹部脹痛不適 術后早期協助患者床上被動活動,指導主動活動,有利于腸功能恢復。下肢屈膝活動及腹部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中藥湯劑“清腹通腸湯”灌腸或胃管注入,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
2.2.4 鼓勵自理 患者在自理中體驗舒適。術后1~2d,患者不能自理的給予補償護理,促進生理舒適;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予以部分補償護理,鼓勵患者自行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動,尋求生理舒適;當患者能自行下地行走,則以支持教育為主。
2.3 術后5d
2.3.1 進行飲食指導,開始時先進流質飲食,少量多餐,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給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注意觀察進食后有無腹脹腹痛;針對患者術后知識缺乏,我們建立了腹部疾病術后健康教育小冊子,進行功能鍛煉、術后保健、并發癥的預防等知識教育,促進患者的康復。
2.3.2 加強心理舒適的護理:以親切自然、開朗熱情、溫和的態度更好地滿足患者被尊重的需要,使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自強、自信、自尊、自我價值方面的舒適感。
2.3.3 術后適當的社會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減輕患者的孤獨心理,消除不良情緒。
總之,在整個術后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實施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全方位的舒適護理,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滿足了其安全、自尊、愛與歸屬的需求,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樹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能積極主動參與醫療護理活動,從而增進患者的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