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萍
腰椎病變或骨折是臨床常見的腰部疾患,經保守治療無效或不能保守治療的患者手術治療是其治療的必要手段。但往往硬脊膜神經根粘連、骨折片刺破硬脊膜囊、椎管狹窄椎板咬骨鉗使用不當等原因,容易導致術中、術后發生腦脊液漏。持續的腦脊液漏容易引起傷口或椎管內感染、創口愈合不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醫護人員細致的觀察和正確的護理是治療的關鍵。2001年2月~2009年6月,我院共行腰椎手術438例,其中并發腦脊液漏8例,發生率為1.83%。經正確治療和護理,無一例發生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腫等嚴重并發癥,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腦脊液漏8例病人中,男6例,女2例;年齡28~77歲,平均46.3歲。本組共438病例中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切開復位植骨內固定術79例,發生腦脊液漏2例,占2.5%;腰椎管內良性腫瘤病灶清除術13例,發生腦脊液漏2例,占15.4%;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椎板切除或開窗髓核摘除術308例,發生腦脊液漏2例,占0.65%;腰椎滑脫癥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術38例,發生腦脊液漏2例,占5.3%。
2.1 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大多數患者思想顧慮較多,猶豫不決,在醫生的配合下,向患者及其家屬手術的必要性和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后,特別是交代腦脊液漏發生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后有哪些措施,發生后可能出現的癥狀,使其消除恐懼心理,最大限度配合手術。
2.2 術后腦脊液漏的觀察 (1)術后病人從手術室交接時,向主刀醫生詢問術中是否發生腦脊液漏、術中硬脊膜損傷情況、術中出血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如術中損傷了硬脊膜需了解損傷范圍及是否做了修補等情況。做好心電監護,定時測量觀察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觀察患者有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頸項強直[1]。(2)觀察傷口滲出及敷料潮濕情況、引流管引流液的量及顏色。一般傷口敷料呈血性滲出,引流量不超過300ml。如果發生腦脊液漏則引流量較多,有時24h可達1000ml以上,引流液呈清亮透明色或淡紅色。(3)觀察傷口局部有無隆起、波動感,若有波動感可在嚴格消毒情況下穿刺抽液,抽到清亮或淡紅色液體就可確診發生了腦脊液漏。(4)觀察患者術后肢體癥狀好轉情況。
2.3 術后心理護理 一旦出現腦脊液漏后,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緊張、焦慮、懷疑手術是否失敗、是否對生命有影響,有時會有較強烈的對立情緒。此時需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腦脊液是人體自身每天都可以產生的,少量暫時性的丟失不會太過影響生命且會在短時間內自身生成補充的。要態度和藹誠懇,耐心細致,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矛盾。
2.4 體位護理 出現腦脊液漏后需該平臥位為頭低腳高位或俯臥位,不能耐受者可采用俯臥位與半俯臥位交替進行,以減少腰段硬脊膜囊內的腦脊液的壓力,減少滲出。在腦脊液漏愈合前禁止下地活動。
2.5 引流管及傷口護理 對于已發生腦脊液漏的患者,一經發現立即向醫生匯報,此時該負壓引流為無負壓引流,在腦脊液逐漸減少,一般在術后5~7d后拔出引流管,且在拔出引流管后需縫合引流口,以免感染和腦脊漏出。傷口敷料發現潮濕就應及時更換無菌敷料,并用2kg沙袋局部加壓傷口,減少滲出。
2.6 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保持胃腸道通暢、降低腹壓是減少腦脊液滲出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囑患者多進食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口服麻仁丸、果導片軟化大便。
2.7 預防感染的護理 常規運用可通過血腦屏障的藥物預防感染發生,運用一些可以減少腦脊液產生的藥物,注意其他合并癥的治療如呼吸系統或胃腸系統疾患的治療。注意更換無菌敷料,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及時更換被褥和病員服,病室定時無菌消毒。
嚴重腰椎疾患和骨折的有效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精心合理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護理人員細致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正確處理問題,能有效提高術后并發癥的治療效果。本組8例腦脊液漏患者經及時發現、精心護理、正確處理,無一例發生明顯后遺癥,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1]何國英,汪鵬,李翠萍.脊柱外科手術中嚴重腦脊液漏的治療和護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2,增刊(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