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克鑫
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是胃部疾病常見的術式,而吻合口潰瘍是其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一種最為嚴重的遠期并發癥。而且較原有病變更危險,治療較為棘手,再次手術難度大。總結我院自2001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的l5例患者,現分析如下。
15例中吻合口潰瘍部位在鞍部11例;在近吻合口胃壁3例;兩處均有2例;行ROUXIN-Y吻合之空腸1例。吻合口潰瘍數目為1個的12例;2個以上3例。臨床癥狀以腹痛、惡心入院3例;以黑便入院的10例;以穿孔入院的2例。發病時間在2周~2月的3例;2月~3年的10例;3年以上的2例。原有疾病為十二指腸潰瘍的4例;胃潰瘍9例;胃癌2例。術前測量BAO及MAO正常的3例;1~2倍的2例;大于2倍10例。術前檢查上消化道鋇透發現3例;內鏡發現13例。術中所見胃過大7例;輸入袢過長2例;迷走神經切斷不全1例;吻合口過大1例;胰腺源性1例;存在布郎氏吻合3例。疾病轉歸經保守治療隨訪4年未手術3例;經保守治療失敗或直接手術12例。
分析15例發生原因可能為:1)胃切除不夠:是吻合口潰瘍發生的最主要原因。胃切除不充分時,有功能的壁細胞殘留過多,術后容易出現吻合口潰瘍。在治療胃潰瘍時,胃切除范圍>50%,十二指腸潰瘍時切除范圍應為60%~70%,以減少術后吻合口潰瘍的發生。對于復合潰瘍、幽門管潰瘍和幽門前潰瘍是由高胃酸分泌引起,應按十二指腸潰瘍處理。如單從吻合口潰瘍的發生率考慮,胃切除部分越多,術后發生率越低。2)輸入袢過長:離十二指腸越遠的空腸段,其抗酸能力越差,越容易發生潰瘍。當BillrothⅡ式吻合時,如果輸入袢過長,由于沒有足夠的堿性液接觸吻合口,可使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而引起潰瘍。胃大部切除BilirothⅡ式術胃空腸吻合時,吻合口盡量不要離屈氏韌帶過遠。3)不合理術式:多見于存在空腸輸入袢、輸出袢之間的側側吻合,即布郎氏吻合。當大量胃酸沒能與輸入袢的堿性液充分混合,可使局部小腸黏膜處于過酸環境,使抵抗力減弱而引起潰瘍。還有其他手術錯誤,如錯誤的將回腸與胃吻合等。4)吻合口方面:如吻合口過大,吻合口絲線殘留等這樣也增加吻合口潰瘍的機會。5)迷走神經切斷不全:胃空腸Roux—an—Y式吻合,因堿性腸液不能通過胃空腸吻合口而中和胃酸,也是吻合口潰瘍發生的常見原因。故當行胃空腸Roux—an—Y式吻合術時,應同時行迷走神經切斷術。并且不建議首次的首選術式。6)胰源性潰瘍:手術后短期即出現潰瘍復發和吻合潰瘍,并且反復出現。此種潰瘍性往往是由胃泌素瘤引起。應行胃泌素測定,一經診斷,須手術切除。
因此在胃大部切除時,術前最好術前行BAO、MAO檢測,對胃酸高的,胃切除范圍要大,可切除胃的3/4甚至4/5,對胃酸低的,切除范圍要小,有的1/2即可。同時檢查CT、彩超等,有無其它因素存在,充分做好術前準備,以便術中選擇何種術式。術中術式盡量采用Billroth-I式吻合術,以保持原消化道模式,使胃酸能在十二指腸內與堿性腸液混合,中和胃酸,減輕對腸粘膜的侵害,降低潰瘍的發生率,特別是吻合口潰瘍的發生。避免不合理術式,如布郎氏吻合等。切除的范圍要充分,特別是胃壁高泌酸區。術后詳細對患者做飲食指導,如有上腹部疼痛,嘔血、黑便,貧血,反酸、噯氣等臨床癥狀,應及早檢查,最好是行內鏡檢查。及時發現,積極治療,經內科規范治療無效,或收效甚微時,應積極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