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鵬 侯文仲
511500 清遠市人民醫院腦科中心陳勇鵬 (侯文仲)
腦電圖(EEG)是用現代電子放大技術,從放置在頭皮上的電極描記出腦神經細胞的自發生物電活動,通過腦電圖儀加以放大后記錄的腦電波形。腦電圖檢查除能發現腦器質性病變外,主要反映腦神經細胞的電生理功能[1]。腦電圖是評價腦功能的重要手段,其特點是快速、準確、廉價且能實施動態腦功能監測,尤其在CT及MR正常時,能及時了解患者大腦皮層的狀態。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神經外科顱腦外傷患者92例,全部行Glasgow 昏迷量表(GCS) 評分及腦電監測。92例中男性84例,女性28例,年齡2~66歲,平均(31.86±14.37) 歲;其中車禍傷54例,高處墜落12例,外物擊傷26例。92例中有22例患者入院時神志呈昏迷狀態。
1.2 方法 所有納入病例均于入院后1周內行腦電圖檢查,并計算GCS評分,最低為3分,最高為15分。采用美國尼高力公司生產的Nicoletone Monitor EEG監護儀(Fz點為參考電極,Fpz點為接地電極) 記錄每個患者的原始EEG,按國際10/20系統標準安放頭皮電極,參考電極置于雙耳, EEG常規單、雙極導聯描記,每次描記不少于30min。所采集的原始腦電圖(EEG)由兩位有經驗的醫師進行判讀,診斷標準參照黃遠桂,吳聲伶[2]編著的《臨床腦電圖學》,將腦電圖結果分為正常范圍腦電圖,輕度異常腦電圖,中度異常腦電圖和重度異常腦電圖四種。本組病例共描記腦電圖159次,67例病人描記了2次。均與1月后行第二次腦電圖描記。
1.3 數據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SP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腦電圖分級與GCS評分行直線回歸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92例患者中,14例為正常范圍腦電圖,全部診斷為腦震蕩;11例為輕度異常腦電圖,其中1例表現為低電壓,第二次描記腦電圖轉為中度異常,出院時呈植物狀態;52例為中度異常腦電圖,其中9例伴有癇樣放電,7例表現為一側半球慢波改變,2例癇樣放電及一側半球慢波改變兼有;52例中度異常腦電圖組有12例意識障礙患者,有3例在第二次描記時轉歸為重度異常,9例無明顯變化;15例為重度異常腦電圖,其中2例表現為低電壓,腦功能極度低下,分別于入院后第24d和第38d死亡,再次描記時呈現電靜息;1例伴有癇樣放電,第二次描記時腦電無明顯變化。15例重度異常組中,有10例意識障礙患者,其中死亡2例,其余8例慢波較第一次記錄時增多且波幅降低。
92例患者行GCS評分為3~15分,平均(9.12±3.13)分,按腦電圖結果將92例患者分為四組,將腦電圖異常程度與患者的GCS評分之間行相關分析,得出腦電圖的異常程度與GCS評分呈負相關,即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高,GCS評分越低,相關系數r為-0.844,P<0.000,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頭部受外傷作用后,顱內壓立即升高,腦血流量出現快速波動,損傷的腦皮質神經元及白質細胞均發生腫脹和水腫[3],本組資料表明,腦電圖異常程度與顱腦損傷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腦損傷程度越高腦電圖異常程度越高。腦外傷后腦電圖的主要表現是慢波增多和波幅改變。伴有癇樣放電的患者全部在中度異常和重度異常組,說明腦電圖表現為癇樣放電預示預后不佳。癲癇是反復發作的神經元異常放電而表現為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的疾病和綜合征。本組病例共有11例在第二次描記時腦電圖表現發生改變,2例由中度異常轉為重度異常,可能由治療不及時或病情惡化引起腦功能下降,由此也說明,早期行腦電圖檢查帶有不穩定性,腦功能會隨著治療和病情的穩定而趨于穩定。因此,對于腦外傷患者應行腦電圖的動態監測,隨時評估患者的腦功能,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和病情的預測。John 和Hung[4]也認為腦電圖記錄的腦波是自發出現的,神經元恢復期或周期就縮短,一般會出現θ波增多或θ波陣發,如神經元嚴重損傷,其反應嚴重減慢,則可能產生δ波。
本文對腦電圖的分級與GCS評分做了相關分析,證明兩者呈現負相關,說明在受傷早期腦電圖可用來評估患者的病情。腦電圖的分級越高,GCS評分越低,病情越重。
從1786年意大利Bologna大學解剖學教授Galvani首次發現生物電到1938年德國神經科醫師Berger博士第一次用“腦電圖(EEG)”描述人類腦電,腦電圖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一種簡便,廉價的預測手段更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由于本組病例的數量有限,腦電圖在評價腦外傷患者腦功能的方面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大宗病例的研究。
[1] 周昌貴.腦電圖診斷要點[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04,11(3):165.
[2] 黃遠桂,吳聲伶.臨床腦電圖學[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98-100.
[3] 沈鼎烈.臨床癲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17.
[4] John R,Hung Hes.臨床實用腦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