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海 孫昱
我院于2008年8月~2009年8月間,采用痔上動脈結扎內痔懸吊術治療混合痔200例,臨床效果非常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按照《中醫肛腸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選擇較復雜的混合痔患者200例,具備手術指征,無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本組患者男138例,女62例,年齡25~68歲之間。皆以便血或脫出為主。
1.2 手術方法 截石位,骶管麻醉或腰硬聯合阻滯麻醉,麻醉滿意后常規消毒、鋪單,肛門拉鉤拉開肛門,觀察麻醉后混合痔情況。選擇最嚴重的混合痔3~4處,于內痔部分上方左食指觸摸到波動的痔動脈并縫扎,進針深度要適度,縫扎后不剪線,鉗夾內痔,原線帶針平齒線上方縫出,結扎內痔并修剪,從而起到懸吊作用,加四號線單扎預防術后出血。外痔部分如為松弛結締組織不需處理,如外痔合并為較嚴重的血栓,需行外痔切除。其他痔核同法處理,注意保留各痔間皮膚及預防肛門狹窄,較小內痔單純結扎。術后肛門內無需大量添塞紗布,一條油紗納肛以便于術后觀察即可。
1.3 結果 術后大部分患者疼痛輕微,56例患者因有外痔切口疼痛同外剝內扎術。肛緣水腫30例,其中女性患者25例,均為截石位6點水腫;平均愈合時間為兩周;無一例發生術后肛門出血、肛門狹窄、失禁及粘膜外翻等情況。
混合痔是肛腸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傳統的方法為外剝內扎術,是1919年m iles首先提出,后經M illigan和Morgan改良[1],沿用至今,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術式。其優點是方法簡單、易操作、對單發或孤立混合痔治療效果最佳。其缺點是如為多發,則有切除皮膚過多造成術后肛門狹窄的可能,而且術后肛門疼痛、肛緣水腫明顯、結扎線易脫落、造成術后大出血;愈合時間長,平均愈合時間3~4周[2];不保留齒線,術后精細排便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基于以上原因,肛腸外科學者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新的治療方法,最大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目前,各大醫院肛腸中心都在應用PPH(吻合器痔切除術)治療混合痔,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原理是于痔上級環形切除并吻合,阻斷痔瘡供血,并懸吊肛墊,使內痔萎縮,外痔上提消失。雖然療效較好,但是因為其費用高,加上約30%患者吻合粘膜口可見波動性出血[2],術后并發大出血幾率大,臨床應用特別是基層醫院應用受到很大限制。我科在PPH原理指導下,采用痔上級動脈結扎,阻斷主痔核血供,并用此結扎線結扎內痔部分,使肛墊上移,從而達到PPH相同的療效,但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術后出血,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而且方法簡單易學,故適合基層醫院開展和推廣。
[1]Milligan ETC,Morgan CN,Nanton LE,et al.Surgical anatomy of the anal canal 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J].Lancet,1937,2:1119.
[2]傅傳剛.痔手術治療的術式演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11(21):68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