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低鈉血癥是臨床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但重度低鈉血癥可因血鈉下降后腦細胞水腫導致低鈉性腦病。現將近年來在臨床工作中收治的低鈉性腦病病人19例談談自己的護理體會。
19例均為2003年9月~2008年9月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齡58~81歲,平均66.8歲,病程3~10天,平均6.5天。
19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其中頭痛、頭昏、頭暈10例;惡心、嘔吐、視物模糊、血壓降低及眼球下陷、皮膚干燥等有脫水癥狀9例;反應遲鈍、淡漠、意識模糊4例;昏睡1例;抽搐、癲癇樣發作1例;興奮、躁動不安5例;低鈉血癥輕度2例;中度10例;重度5例;缺鈉性低鈉血癥16例;稀釋性低鈉血癥3例。
肺心病9例;高血壓病2例;冠心病1例;急性胃腸炎1例;腎病綜合征2例;急性腎衰竭1例;慢性腎衰竭3例。
血清鈉濃度在130~135mm o l/L者2例;120~129mm ol/L者10例;<120mm o l/L者5例;血鉀、氯濃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尿素氮肌酐15例正常,其余4例異常;二氧化碳結合力4例在13~20mm ol/L之間。
治療:由于病人都存在合并癥及病情重,因此,采用綜合治療措施,積極尋找病因,消除誘發因素,治療原發病,同時補充氯化鈉,體內缺鈉量應用以下公式計算[1]:[142-患者血清鈉(mmol/L)×體重(kg)]×0.2=體內缺鈉量(mmol/L),輕度者口服給鈉,中重度者宜靜脈補充;補液氯化鈉濃度在0.9%~3%之間,重度低鈉血癥伴意識障礙者應用3%氯化鈉,第一天只補充缺鈉量的1/3~1/2,剩余量在2~3天內補充,少量多次補充,以防加重心衰,同時注意補充鉀、氯、鎂、鈣等離子。稀釋性低鈉血癥患者應限制入量及應用利尿劑,重者用3%~5%高滲氯化鈉靜脈滴注及速尿或甘露醇應用。
血清鈉<135mmol/L即為低鈉血癥,臨床癥狀輕重取決于低鈉的程度和速度,低鈉嚴重,速度快,特別是在早期,僅在化驗時發現低鈉血癥的早期[2]可表現為惡心嘔吐、躁動、神志恍惚、抑郁、表情淡漠,繼而抽搐、昏睡、甚至昏迷,嚴重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脈搏、血壓、尿量變化很重要,護理工作中對低鈉血癥的早期判斷與觀察極為重要,低鈉血癥的病因[3]主要有:①進食少,攝入不足;②應用利尿劑;③嚴重心衰、腎衰竭、肝硬化;④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⑤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等。在本組中肺心病病人居多,這與病人心功能差,限鹽、胃腸道功能紊亂及缺氧等有關,在本組中有1例病人在當地衛生院因嘔吐、多尿、不能進食治療三天后出現煩躁不安、抽搐、癲癇樣發作,轉本院行頭顱CT未發現異常,急行血生化檢驗,血清鈉濃度示113mmol/L,給予高滲氯化鈉靜脈應用三天,臨床癥狀好轉。
低鈉血癥患者應首選胃腸道補充,昏迷、不能進食的患者可留置胃管,重癥患者需在嚴密監測下靜脈補液,給予高滲鹽水,以緩解神經精神癥狀,但速度不宜過快,避免發生脫髓鞘綜合征的危險,嚴重低鉀血癥和血清鈉小于105mm ol/L的患者較易發生上述并發病癥,應引起臨床上的重視,糾正低鈉血癥的速度亦不可忽視,當糾正速度過快(每小時大于2mmol/L)或糾正幅度過大(每24小時大于20mmol/L)則往往伴有腦損害,較為保守的糾正速度約為每小時0.4mmol/L,即每24小時提高12mmol/L,同時為了避免過度糾正,應當及時觀察血清和尿中電解質濃度的變化,一旦癥狀減輕,要減慢治療速度,減慢鹽溶液的輸入速度或限制液量,當天補鈉量不超過10mmol/L,同時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靜脈補充鈉鹽的濃度以3%為宜,輸注高滲鹽水時應嚴格控制滴速,每小時不應超過100~150m l,一般主張每小時提高0.5~1.0mmol/L,先將血鈉濃度提高到120~125mmol/L為宜,并按計算所得先給予1/3~1/2量,而非全量給予,當血鈉濃度為125mmol/L時,應逐漸減少鈉鹽輸入量或改為口服維持,補鈉的計量及速度切忌過大、過快,否則就有發生腦橋脫髓鞘的可能。
低鈉性腦病患者出現昏睡時,不能經口進食,應注意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以保持口腔清潔,祛除異味,預防口腔感染等并發癥,留置尿管時,常規給予外陰擦洗每天2次,保持導尿管通暢,以預防泌尿系感染;注意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每2小時給予患者翻身、叩背、皮膚護理一次,促進痰液咳出,預防褥瘡的發生。
低鈉血癥補充鈉鹽的首選途徑是口服,患者一旦恢復進食能力,應鼓勵患者增加飲食中鈉鹽的攝入量,每餐吃榨菜5g,并根據血清鈉值調整食鹽的攝入量,同時給予病人及家屬詳細的飲食宣教,指導其進食充足的蛋白質、食物纖維、維生素及無機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患者食欲,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低鈉性腦病患者病程較長,有些可能反復發生,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缺乏相關知識的了解,對治療效果及預后心存顧慮,極易產生消極、焦慮心理,工作中應耐心解釋疾病的發展過程,療效及預后,說明良好情緒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消極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機體早日康復。
[1]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57.
[2]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
[3]李寶霞.低鈉血癥的診療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23(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