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精神科護理學是隨著精神醫學的發展,以及政治、經濟、宗教、社會文化等因素轉變而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醫學模式的轉變,強調人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和社會適應,精神科傳統封閉式的治療與管理影響了精神患者身心健康。患者會因為長期住院而與社會隔離,造成其社會功能的減退,阻礙他們重返社會[1]。實行開放式護理管理,可增加患者與社會的聯系,能促進患者精神康復和重返社會。而在精神科實行開放式管理,安全告知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護士與患者接觸多,因此,護士在醫療告知實施過程中承擔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7年2月~2009年6月對住院患者全面實施了護理告知制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07年2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1203例精神病人,其中女性665例,男性538例;年齡13~86歲,平均年齡(45.00±10.5)歲;文化程度:大學35例,中專98例,高中164例,初中567例,小學324例,文盲15例;職業:干部133例,農民624例,家庭主婦68例,個體147例,學生231例;入院診斷:精神分裂癥972例,抑郁癥137例,焦慮癥94例。
2.1 提高護士對實施護理告知制度重要性的認識 組織病房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護理法律法規等。圍繞患者知情同意權、選擇權,針對精神科患者的護理風險與護理安全問題進行討論,使護士明確在護理活動中對患者履行告知的意義,認識到在開放式管理病房對患者家屬實施護理告知,對保證護理安全、減少護理糾紛的重要性。
2.2 制定護理告知計劃 通過分析在對精神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存在的隱患,結合科室護理工作的特點,制定出護理告知的方式、方法及內容。并按計劃逐步實施。
2.2.1 護理告知方式 ①圖文告知:在病區醒目位置設置圖文標識,以溫馨提示方式告知患者或家屬相關內容,如注意患者出走等。②書面告知:以書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屬相關內容,并讓患者或家屬簽字,并將簽字告知書隨病歷歸檔。我科根據實際制定了《開放式管理病區住院患者陪護責任書》、《給患者及家屬的告知書》、《藥物治療知情同意書》、《住院患者知情同意書》等。③口頭講解:以談話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屬在住院期間相關注意事項。
2.2.2 告知內容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①安全防范告知,如家屬對患者加強監護、貴重物品妥善保管等。②住院環境及住院須知介紹。③治療護理告知,如檢查、用藥、飲食等。④健康指導告知,如注意事項、出院后定期復查、咨詢、聯系方式等。④住院費用告知。
2.3 護理告知實施程序 在病區設置警示標志。提醒家屬注意患者人身、財物安全。
患者入住病房時,由責任護士全面講解《開放式管理病區住院患者陪護責任書》、《給患者及家屬的告知書》、《住院患者知情同意書》等內容,讓患者和家屬了解其內容并簽全名,同時收入病歷夾。
在對患者實施所有護理前,由責任護士把相關護理的各種目的、做法、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內容告知患者和家屬。對一些重要的護理措施,由主管級以上職稱護士再進行強化性告知,并把告知內容記錄在護理病歷上。
發現患者存在安全防患,必須如實告知家屬,并履行簽字手續。
2.4 護理告知注意事項 ①護理人員所提供的讓患者家屬知情的信息應與醫生意見一致。②告知患者及家屬的內容一定要有科學依據,符合患者的病情。③護士在進行護理告知過程中要注意告知技巧,要用患者及家屬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法,將告知內容傳遞給患者及家屬。④要加強對護理告知工作的管理,及時總結和分析,不斷完善告知內容。
3.1 護士的責任感增強,綜合素質提高 通過培訓,護士掌握了與護理有關的法律知識。對護理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關系和后果有了預見性,使護士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合法權益,努力以優良的服務態度、嫻熟的護理技能及良好的溝通技巧為患者服務,保證護理質量。
3.2 護士告知意識及告知技能不斷增強,和諧了護患關系,有效地減少了護理糾紛和投訴 通過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使護士逐漸把維權意識和義務融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促進了護患間的溝通和諧,全年未發生護理糾紛和投訴,護理服務滿意度達98%以上。
3.3 患者安全隱患的管理不斷加強,保證了護理安全 護理告知要求護士對住院患者存在或潛在的風險做正確、及時的評估,并且針對評估的問題做相關的告知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有風險的事件做到“早知道,早告知,早預防”,真正達到防患于未然。在我科1203例住院患者中,無一例發生走失、自殺等安全意外。
[1]王祖承.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4-350.
[2]李小麟.精神科護理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1-5.
[3]張翔.開放式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9,2(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