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血尿病人,正確分析血尿原因、及時處理原發疾病,有著重要臨床意義。但是在基層醫院分析其原因往往受到醫療環境的限制,例如沒有相差顯微鏡、不能開展腎活檢等,增加了血尿鑒別的難度。如何利用現有的設備進行更多的臨床工作,筆者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檢索到Sich iri等[1]利用血液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以鑒別血尿,以及Banks等[2]使用血液分析儀測定尿紅細胞平均體積(MCV)來鑒別血尿等文獻,受到啟發,利用醫院現有條件,把MCV、RDW、尿紅細胞容積分布曲線(EVDC)、顯微鏡等結合起來,是否可以更好地鑒別血尿原因,本文就此進行了研究。
本組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齡20~61歲;均來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洛陽市東方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經腎活檢診斷為腎性血尿42例,其中急性腎小球腎炎18例,慢性腎炎9例,腎病綜合征6例,IgA腎病3例,紫癜性腎炎3例,狼瘡性腎炎3例。經超聲、CT、膀胱鏡診斷為非腎小球性血尿34例,其中有腎結石16例,腎癌5例,前列腺炎5例,多囊腎4例,尿路感染4例。
日本SYSMEXKX-21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日本Olym pus光學顯微鏡。
收集新鮮清潔中段晨尿10ml,置試管內離心5m in(1500r/m in)后,棄去上清液,留取沉渣0.5m l,輕輕搖勻后用K X-21血細胞分析儀測尿MCV、RDW值及其EVDC,剩余沉渣取少許置于載玻片上,待干染色鏡檢。實驗均在標本留取后1h內完成。
以正常人靜脈血MCV下限值80fi為界,尿紅細胞MCV≤80fi提示為腎小球性血尿,>80fi提示為非腎小球性血尿。RDW值>15%即為腎小球性血尿,若RDW值≤15%即為非腎小球性血尿。RDW曲線峰值<50fl且不對稱分布即為腎小球性血尿,若其峰值>50fl且對稱分布即為非腎小球性血尿。
腎小球性血尿組的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為(68.8±8.96)fl,紅細胞體積分積寬度(RDW)為(25.9%±3.84%),非腎小球性血尿的MCV值為(92.8±8.20)fl,RDW為(15.35%±3.65%)。2組結果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EVDC有明顯不同,腎小球性血尿組呈不對稱圖形分布曲線;EVDC峰值<50fl 36例,棘形紅細胞陽性38例;非腎小球性血尿組呈對稱圖形分布曲線。峰值>50fl 33例。棘形紅細胞陽性1例。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癥狀。根據血尿來源以及臨床處理病因的需要,將血尿分為腎小球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性血尿。前者是指紅細胞經腎小球漏出進入尿中;后者指其它原因所致血尿。腎小球源性血尿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腎小球基底膜斷裂,紅細胞通過該裂縫時受到血管內壓力擠出時受損,受損的紅細胞其后通過腎小管各段又受到不同的滲透壓和pH作用,呈現變形紅細胞血尿,紅細胞容積變小,甚至破裂[3]。而非腎小球性腎炎血尿,主要指腎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以及周圍組織的出血所致,沒有通過腎小球基膜,紅細胞未受到擠壓損傷,故尿中紅細胞參數與血中相似。
本研究利用血液分析儀來測紅細胞M CV、RDW、EVDC、結合尿沉渣鏡檢來分析血尿原因效果滿意,價廉、無創,結果可靠。結果顯示:非腎小球性血尿的MCV明顯較腎性腎小球性血尿要大,與正常人靜脈血MCV相似;而非腎小球性血尿的RDW明顯低于腎小球性血尿,而與正常人靜脈血RDW相似;EVDC腎小球性血尿組呈不對稱圖形分布曲線,而非腎小球性血尿組呈對稱圖形分布曲線。說明腎小球性血尿的紅細胞是變形的、大小不均且細胞體積明顯縮小的紅細胞,棘形紅細胞是很好的證據。有報道認為MCV<68fl,EVDC呈不對稱分布時,即小細胞不均一性血尿,可診斷為腎小球性血尿,其符合率為94%,MCV>68fl,EVDC呈對稱分布和混合分布時,即大細胞均一性血尿可診斷為非腎小球性血尿,其符合率為92%[4]。本組結果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總之,使用血紅細胞分析儀對血尿紅細胞MCV、RDW、EVDC測定在血尿原因診斷上實用、易行、準確、價廉且無創,值得在基層推廣應用。
[1]Shichiri M,Oowada A,Nishio Y,et al.Use of an autoanalys er toexamineu rinary red-cell morp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glome rular rhaem aturia[J].lancent,1986,2(8510):781-782.
[2]Banks RA,Reynolds S,Hanbury D.l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haematuria by 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red cell volome[J].Br J U rol,1989,64(1):45-48.
[3]葉任高,陸再英,等.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7.
[4]鄭智華,葉任高.尿紅細胞形態學診斷及影響因素探討[J].臨床內科雜志,1996,13(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