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和根 劉理 蘇風波 李巧才
痤瘡是臨床上常見的難治性皮膚病,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好發于顏面、胸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表現為黑頭粉刺、丘疹、膿瘡、結節、囊腫等損害。由于本病發病率高,易反復發作,影響容貌,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筆者2008年3月~2010年3月應用仙方活命飲加減配合面膜、火針治療重度痤瘡27例,取得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27例病例,均為門診病人,符合臨床重度痤瘡的診斷標準。其中女性18例,男性9例,年齡17~25歲,平均21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a。痤瘡多發生在面部,亦見于胸、背、臀部等處,病程纏綿,新疹不斷繼發,遷延難愈。
1.2.1 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
方藥組成∶金銀花2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乳香10g、沒藥10g、天花粉20g、浙貝母20g、陳皮10g、防風10g、白芷10g、當歸尾12g、赤芍9g。肺經風熱加枇杷葉10g、黃芩10g、桑白皮15g、野菊花20g;脾胃濕熱加茵陳15g、梔子12g、大黃9g(后入);沖任不調加當歸10g、益母草15g、牡丹皮9g;痰瘀互結加海藻10g、昆布10g、半夏10g、夏枯草10g、丹參15g、莪術10g。
1.2.2 中藥面膜治療
面膜粉(藥物組成:黃芩、黃連、連翹、大黃、生地、浙貝母、赤芍、生甘草各20g,烘干研細末,過120目篩,裝入瓷瓶備用) 。清潔面部皮膚:冷噴機冷噴10m in后,患者外敷紗布,取中藥面膜20g,用白醋調成糊狀外敷,20m in后揭去面膜,如對白醋過敏可用溫水調敷。清洗皮膚:每周3次。
1.2.3 火針治療
選擇中藥面膜治療2~3個月后進行。皮損部位用0.02%呋喃西林液消毒,采用多功能美容針在酒精燈外層火焰中燒紅后點刺。白頭粉刺:用中溫針輕觸粉刺頂部中央,出現白色的灼斑后即止,可不必刺入皮損中。黑頭粉刺:用中溫針輕刺黑頭角栓狀結節,深度與周邊皮膚齊平即可。結節性皮損:可用高溫針穿入,深度0.5~1.0mm,以不出血或少量滲血為宜。膿包囊腫:用高溫針點刺,深度1~2mm,可單點或多點(2~3處)穿刺,促進皮膚吸收消散。有膿血者,令其膿血流出,切勿用力擠壓。治療完畢對皮損再次消毒,用干面球封閉傷口。針刺應根據皮損數目、分布、大小、質地和周邊皮膚的狀態及患者的體質、耐受度來綜合設計治療方案和評估治療力度,一般治療1~2次。
①瘢痕體質患者慎用。②治療后可加服甲硝唑片014g,每日3次,服用3天預防。③治療后禁止觸水、觸摸和摳抓,皮膚結痂脫落后,再用中藥面膜外治。④治療期間少食辛辣、生冷、油膩性食物。⑤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熬夜等。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痊愈:皮損全部消退,僅留有色素沉著和瘢痕者。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或嚴重程度減低至Ⅱ級以上。有效:皮損消退30%以上,或嚴重程度減低至Ⅰ級以上,仍有新皮損出現者。無效:皮損消退在30%以下或有加重者。
顯效(皮損基本消退,無新疹出現) 20例。好轉(皮損大部分消退,少量新疹出現) 7例??傆行?00%。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發病通常與性激素分泌失調、皮脂分泌亢進、毛囊角化過度和毛囊內微生物生長過度等因素有關[1]。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痤瘡多因肺經風熱、薰蒸肌膚、脾失健運、脾胃蘊濕積熱、久則氣血凝滯或痰血瘀結、沖任不調、肝失疏泄、外犯肌膚而成。仙方活命飲正是集清熱解毒、疏風解表、化淤散結諸法于一體的方劑。妙在疏風清熱解毒之同時又能豁痰、化淤、散結。方中金銀花能清熱解毒,黃芩清肺經之熱,白芷消腫散結,善走頭面。防風祛風、解表、止癢。當歸、赤芍、桃仁、陳皮行氣通絡、活血散瘀。桃仁還能潤腸通便。天花粉、貝母清熱化痰排膿。穿山甲可行氣活血、破淤散結、竄經通絡直達病。皂角刺具有消腫解毒排膿之功能。甘草調和諸藥,且助清熱解毒[2]。本方適用于痤瘡屬陽證而體實者。
火針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靈樞·宮針》上曰:“粉刺者,刺插針則取痹也”。火針具有開門祛邪、引熱外出、消腫散結之效。對痤瘡的紅色丘疹、膿皰、囊腫尤其有效[3]。面部皮損的火針治療,可以疏暢淺表之經絡氣血,使積熱外泄,軟堅散結,加之中藥面膜清熱解毒散結之功,配合冷膜促進藥物滲透吸收,使結節囊腫快速消退?;疳樦委燄畀?,只要掌握穩、準、快、深淺適度,即能使皮損通過高溫炭化,達到干燥殺菌、結痂迅速的效果。痂殼一般3~5d即可脫落。痂殼脫落后皮損變得平整,只留色素沉著,也有較大的膿皰和囊腫會留下結節,因此再用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面膜外敷,使皮損處色素逐漸消退,結節逐漸變小。有黑頭、白頭的痤瘡患者用暗瘡針清除,使毛孔收縮,以免痤瘡桿菌繁殖,即可使面部較長時間不長痤瘡。此外,針的溫熱反應[3]糾正局部微循環失衡,減少皮損周邊炎癥的反應,促進真皮膠原蛋白再生,增加皮膚彈性,有利于皮損的恢復[4]。
本組治療在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三種方法聯合應用,內外治相結合,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值得推廣。
[1]王彩霞.針刺治療尋常性痤瘡98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1):75-76.
[2]耿林,李斌,周敏.痤瘡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3):188-189.
[3]樊星,王毅俠.中藥面膜結合針罐法治療痤瘡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6,3(8):114-115.
[4]王林華.梅花針加中藥治療尋常痤瘡5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7,2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