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飛
妊娠全過程共40周分為3個時期,妊娠12周末以前稱早期妊娠,13~27周末以前稱為中期妊娠,妊娠28周后稱為晚期妊娠。我們在對轄區孕婦進行孕期宣教時著重以下內容進行健康教育,傾聽她們的陳述,耐心地解答她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以科學的態度使她們正確對待自身的高危因素,有效地提高母嬰的生命和生存質量[1],取得良好的效果。
孕婦營養充足,可減少孕期及產時某些合并癥的發生,亦可減少低體重兒的出生,降低圍產期胎兒及新生兒死亡率。孕婦營養不良,也影響出生后嬰兒的體格發育及智力發育。飲食要多樣化,粗細糧搭配。以普通米面以及新鮮水果以及各種色、葉蔬菜為主,克服偏食習慣。特別是妊娠中、晚期胎兒發育較快,攝取不足常造成孕婦缺鈣、貧血及胎兒生長遲緩。妊娠晚期應適當限制食鹽,少食不易消化、油膩辛辣食物,以防便秘。
32周后應適當減輕工作量,避免值夜班及參加重體力勞動。工作中需接觸化學物質及放射線者,應暫調離環境,以免給胎兒帶來危害。每天要有8~9h的睡眠,采取側臥姿勢,在左側位更為理想,避免增大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保證子宮、胎盤有足夠的血流灌注。為胎兒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減輕下肢水腫,多曬太陽,以促進鈣、磷吸收。妊娠早期及預產期前2個月應避免性交,以防流產、早產、胎膜早破及產褥感染。衣著要輕松、寬大、寒暖適宜,不宜用緊窄的襪帶及褲帶,鞋、襪應適足,鞋底以平軟厚適宜,經常換衣洗澡,不宜盆洗,保持外陰清潔,每晚用溫水清洗。每晚應用溫熱肥皂水擦洗乳頭,并涂以油脂,自懷孕1個月開始,乳頭每月進行按摩1次,以手指揉捏乳頭2min,以增加乳頭皮膚韌性,以防產后哺乳時發生皸裂。若有乳頭內陷或過于平坦,可用手捏住乳頭根部向外牽拉,以保證產后順利哺乳。
孕初期,特別是8周前胚胎各器官處于分化和聯合階段,極易受內、外環境干擾而引起畸形,盡量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勿接觸傳染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感染病毒性疾患,若感染時間較早,病情較重,最好進行人工流產。
妊娠前兩個月,是胚胎器官形成時期,某些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胚胎,使正處于高度分化、發育階段的某些器官細胞受損而致流產、畸形、功能異常,所以孕期用藥應慎重,大多數藥物可通過胎盤傳入胎兒體質,如解熱、鎮痛類藥、抗生素、激素類、抗癌藥對胎兒均不利,在孕12周內必須用藥時,應在醫師指導下慎重使用。大量吸煙、酗酒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死胎、畸形等,故應禁止。硫酸酸鎂可預防和控制子癇的發生,解除血管痙攣、血壓下降,臨床常用靜脈注射硫酸鎂,但須在膝腱反射存在和呼吸≥16次/min方可繼續使用[2]。
胎教并不是胎兒可以直接由母親的思維活動接受教育,而是孕婦行為、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的變化,對胎兒的發育有一定影響。為此要求孕婦生活要有規律,飲食有節、情緒安定、心情舒暢,盡量減少不良刺激。
新生嬰兒皮膚柔嫩,易受損傷,故使用的衣被、尿布等應選用質地柔軟、吸水透氣性好的純棉織品為好,如購買成衣,須用熱水及肥皂洗過,日光曬后再用。
接近預產期孕婦,如出現陰道血性分泌物或規律宮縮(間隔10min左右,持續時間在30s以上)為臨產,應到醫院就診。若無腹痛,而陰道有較多鮮血或流水,應平臥,及時送往醫院。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食品和飲料,母乳喂養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有利于母親體形的恢復。產后應母嬰同室,母子24h在一起,產后30min內讓嬰兒吸乳,按需哺乳,不可喂牛奶及代乳品等。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1-105.
[2]蔣迎春.重度妊高癥并發腦血管疾病的護理[J].河北醫學,2002,8(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