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冠脈介入診療中,經橈動脈穿刺實施冠脈造影及PCI術越來越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其痛苦小,術后可迅速止血,無需制動。因橈動脈附近無重要神經和血管,故不易發生神經血管損傷。但橈動脈較細,在醫師導管操作中或拔出鞘管時容易產生痙攣。為此,我科以藥物鹽酸地爾硫卓來解除血管痙攣,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現將2009年5月~2010年5月700例經橈動脈冠脈造影及PCI應用鹽酸地爾硫卓預防橈動脈痙攣的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經橈動脈造影及PCI術患者700例,男415例,女285例,平均年齡(59±15)歲,其中伴有心功能不全5例,腎功能不全4例,700例患者均無嚴重心律失常或傳導阻滯,術前Allen試驗均為陽性。
1.2 方法 選擇橈動脈搏動最強,走形直的部位穿刺。選用橈動脈穿刺鞘,一般在橈骨莖突近心端1cm處,用利多卡因局麻,橈動脈穿刺成功,動脈鞘管置入后,緩慢推注鹽酸地爾硫卓注射液3ml,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訪視 術前導管室護士深入病房全面了解患者情況,查看心電圖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有無藥物過敏史,碘實驗及抗生素皮試結果。根據患者情況做好病情警示。術前再次向醫生重復警示內容,做好及緊急預案[1]。
2.1.2 心理護理 介入治療是一種有創治療,術前患者多緊張、焦慮。針對患者情況加強心理護理。說明診療目的,介紹導管室設備環境,手術醫生技術力量,手術的大概過程,術中配合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請已手術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現身說法,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
2.2 術中配合
2.2.1 機房護士協助患者平臥于導管床上,再次向患者簡述手術大致過程及如何配合,消除緊張心理。
2.2.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術中醫生注意力往往集中在X線圖像上,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心電、血壓變化,分別記錄藥物注入前及注入后心率、血壓的變化,本組病人用鹽酸地爾硫卓后血壓、心率無明顯變化。
2.2.3 觀察局部癥狀 包括手部燒灼、疼痛、酸脹、上肢發熱麻木感等,本組有75例出現上肢發熱,數分鐘后癥狀消失。36例局部皮膚發紅,片狀皮疹,無需處理1~2小時后癥狀消失。
2.2.4 觀察全身癥狀 包括心悸、胸悶、胸痛、氣短、顏面發熱、潮紅,本組有13例面部發熱、潮紅,自覺胸悶、氣短。予低流量吸氧癥狀緩解。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的觀察 予心電、血壓監護,嚴密觀察心電圖改變及血壓變化,并做好記錄,一旦有血壓明顯下降,患者主訴胸悶加重等情況應及時匯報醫師,警惕心包填塞等并發癥的發生[2]。術后囑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空,減少對腎臟的損害。
2.3.2 術側肢體的觀察與護理 術后患者無須絕對臥床,可自行廁,傷口保持清潔干燥,局部加壓包扎,密切觀察穿刺局部的出血情況及穿刺側上肢有無發熱,局部皮膚有無發紅,片狀皮疹等癥狀。同時還應注意穿刺側肢端皮膚的溫度、色澤、腫脹情況。如有手部腫脹發紫、疼痛可適當放松加壓包扎。
經橈動脈鞘內給予鹽酸地爾硫卓后,75例出現上肢發熱,36例局部皮膚發紅,片狀皮疹,13例面部發熱、潮紅、所有病人未出現低血壓、心率失常、無心悸、頭痛、惡心、嘔吐、眩暈。其中有3例患者因橈動脈屈曲、硬化、走行異常,改股動脈造影,所有病例在反復穿刺、長時間導管操作(造影、PCI)及拔除鞘管過程中均未發生橈動脈痙攣。經過臨床應用證實鹽酸地爾硫卓對預防橈動脈痙攣有確切作用。
4.1 情緒、術者操作與橈動脈痙攣相關性 橈動脈痙攣是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診療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影響手術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原因與患者緊張、穿刺時疼痛、反復穿刺等有關。所以工作中護士一定要做好心理護理工作。醫生操作時動作盡量輕、穩、準,減少病人的痛苦。
4.2 藥物與橈動脈痙攣的相關性 鹽酸地爾硫卓為鈣通道阻滯劑,通過抑制鈣離子向末梢血管及冠脈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流而達到擴血管作用[3]。因此,也可有效解除橈動脈痙攣,因起效迅速,副作用小,消除半衰期僅為1.9h,能被病人所耐受。
[1]孫曉霞.病情警示卡在介入手術中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12):149.
[2]徐梅花,73例經橈動脈穿刺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7):226.
[3]朱衛華,經橈動脈途徑行冠脈造影及介入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