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順
421500 常寧市人民醫院 (歐陽順)
我院外科自1988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燒傷病人1360例,均采用包扎療(面頸部除外),應用凡士林紗布及慶大霉素處理創面,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男1123例,女237例,年齡最小的11個月,最大的77歲。均為Ⅱ~Ⅲ度燒傷,面積最大的達90%;輕度燒傷928例,中度燒傷402例,重度燒傷30例。其中合并Ⅲ度燒傷56例,面積為2%~5%左右。入院時已合并感染者604例,合并休克30例,并發肺感染者86例,應激性潰瘍大出血3例,膿毒血癥4例,中毒性心肌炎6例,多臟器功能衰竭4例。住院時間最長者4個月,最短者7d,平均住院時間為20d。分次行自體郵票狀植皮40例,治愈1347例,死亡13例。治愈率達99%,死亡率1%。
1.2 創面處理 (1)燒傷后立即來院者。到手術室清創,創面先用雙氧水、0.1%新潔爾滅液淋洗后,移去已脫落的泡皮,清除污物,再次用新潔爾滅液淋洗,創面用無菌紗布拭干,用注射器小針頭撒慶大霉素液于創面,用量根據創面大小而定,成人一般在40~80萬u/次,小兒不超過24萬u/次。緊貼創面鋪蓋無菌凡士林紗布,外墊無菌敷料2~3cm厚,用寬繃帶包扎,不宜過緊,能進一食指尖為宜。7d后同法更換凡士林紗布,創面撒慶大霉素,無菌敷料、繃帶包扎。面頸部清創后,亦鋪蓋凡士林紗布(眼、鼻、口唇應剪孔),采用暴露療法。第2次換藥一般在第1次換藥5d左右。中途敷料滲濕后,不必更換敷料,墊以無菌衛生紙可起到吸水作用。(2)入院時創面已感染的處理:用雙氧水、0.1%新潔爾滅液淋洗后,清除膿液及壞死組織,不要求徹底,分次進行,再用雙氧水、0.1%新潔爾滅液淋洗后,拭干,創面用慶大霉素、凡士林紗布換藥,每日1次,待到創面干凈,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改每3d換藥1次。(3)Ⅲ度燒傷創面處理:創面處理同(1),半個月后,一般壞死痂皮與周邊正常組織、皮下組織有松動時,去痂,創面亦用慶大霉素、凡士林紗布換藥。待到創面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創面大于5cm以上,可行自體郵票狀植皮術,范圍大的創面可分次植皮,植皮創面需7d后換藥,皮片成活率在95%以上。小于5cm的創面,用凡士林紗布換藥可治愈。
1.3 燒傷的綜合治療 (1)補液,按面積計算,再加生理需要量2000ml,膠體、晶體各半,第1個8h進總量的一半,余量在第2、3個8h內輸完。第2d為生理需要量加喪失量的一半。第3d后根據創面滲液多少再加生理需要量。(2)抗感染,常規選用2~3聯用藥,或根據藥敏選用抗生素種類。(3)預防應激性潰瘍,及時應用甲氰咪胍、硫糖鋁片。
1.4 中藥在燒傷中的應用 一般對于大面積燒傷的人,可輔以中藥治療,能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可選用黃芪、黨參、白芍、銀花、黃岑、黃柏、地榆、石斛、麥冬、薏米、甘草等辯證加減。一般在傷后1周左右開始服用。
Ⅱ度燒傷無感染的病人創面一般2周左右愈合,合并感染的病人3周左右愈合,Ⅲ度燒傷,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需植皮而愈。全組治愈1347例,死亡13例。
燒傷病人是外科常見病之一,隨著科學的發展,燒傷的治療亦日新月異,近些年來,就有生物材料應用于臨床,但因價格昂貴,還不能廣泛應用于病人。我國的燒傷治療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筆者通過對本組病例的治療效果分析、總結,就創面處理、凡士林紗布、慶大霉素應用燒傷創面,談幾點體會,供同道探討。目前對燒傷的處理方法,有包扎療法、暴露療法。究竟是包扎療法好還是暴露療法好,許多作者意見不一致,但大多數作者認為包扎療法好。作者亦認為包扎療法具有隔離創面、保護創面、易于翻身、對病房條件要求低的優點,還有更換敷料時間間隔長的好處。而暴露療法具有對病房要求條件高,每天要換藥,創面易于感染,疼痛癥狀重、創面難以護理的缺點。在包扎治療方面,創面上鋪蓋哪種藥物好,各家醫院有自己的獨特經驗,種類較多,如使用燙傷膏、中藥制劑、硫胺嘧啶霜劑、生物材料、凡士林紗布等,筆者體會創面撒慶大霉素液,外用凡士林紗布,再用厚層無菌敷料包扎,療效很好。燒傷創面感染、以綠膿桿菌多見,慶大霉素具有抗綠膿桿菌作用。凡士林紗布具有滋潤創面、減輕疼痛、促進創面愈合、換藥時凡士林紗布易與創面分離。在Ⅲ度燒傷創面去痂時,痂面都是濕潤的,減少創面出血、肉芽組織生長快。中藥治療亦能起到排毒、生肌、收斂,利于創面愈合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