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清
大面積燒傷特重度患者早期以糾正休克為主,在48小時~72小時后就將進入感染期[1]。在此時期如創面融痂等因素引起全身毒素吸收致膿毒血癥及敗血癥,使患者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應度過休克期后在病情相對平穩的情況下盡早進行手術[2]。
2008年~2009年我院共收治特重度燒傷大于70%TBSAⅡ°-Ⅲ°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1例為熱液燒傷、2例為熱鋼水燒傷、2例為火焰燒傷。住院時間103天~196天均為10天內手術治療。
手術均在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切削痂自體微粒皮異體皮包裹術,切痂至深筋膜層,削痂至正常組織,取0.1mm厚的斷層自體皮片(最好是頭皮),用尖頭剪刀將皮片分割成不超過1mm2進行微粒皮制備,沖洗異體皮并制備,再將微粒皮撒入微粒皮盤后將異體皮平鋪至微粒皮盤中使之均勻分布在異體皮上備用。移植后的微粒皮,主要依靠皮片邊緣表皮細胞的遷移,盡可能擴大修復創面面積,最適用于特大深度燒傷的治療[3]。
3.1 護理術前準備
3.1.1 與手術醫師及麻醉醫師積極溝通 由于大面積燒傷患者病人基礎較差,手術中應盡量減少手術時間,及手術中的出血量,術前應詳細了解手術過程,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關系。積極與手術醫師評估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擬訂相應的處理方案。估計出血量,術前充分備血。并在手術前給予靜滴抗生素,注射用凝血酶1000U。
3.1.2 物品準備 除常規輔料和器械外,另備特殊物品滾軸式取皮刀、止血紗布、雙極電凝、1號線、4號線、熱鹽水、皮膚縫合器5副、尖頭眼科剪若干、無菌方盤若干。
3.2 手術中配合
3.2.1 巡回護士配合
3.2.1.1 麻醉和體位 配合麻醉醫生操作,待麻醉成功后,患者采用仰臥位,患者頭部下方放置棉墊,肩下墊一方枕。保持床單平整,對骨突出部位進行防護,防止壓瘡的發生。
3.2.1.2 創面的清創 麻醉成功后分別用0.9%生理鹽水、3%過氧化氫溶液、0.1%新潔兒滅溶液徹底清洗創面。無菌敷料擦干創面保持手術區域清潔。
3.2.1.3 儀器的擺放和使用 將雙極電凝器擺放至在術區遠端。調整麻醉機位置以不影響手術操作為最佳。
3.2.1.4 術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嚴密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在分兩組進行切削痂時應注意出血高峰致有效循環血量急劇下降,其中1例血壓降至70/40mmhg,心率達145次/分。巡回護士即時提醒,麻醉醫師給予加快補液速度,同時輸血等對癥治療后緩解。2例在避免2組手術人員同時進行切削痂,而采取分時段進行切削痂,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均平穩。
3.2.2 器械護士配合 協助術者對供皮區頭皮取皮,使用滾軸式取皮刀取皮,取0.1mm厚的斷層皮片備用。加壓包扎供皮區止血。清理皮中毛發后放入生理鹽水中備用。協助術者對手術創面進行切削痂。切痂至深筋膜層;削痂至正常組織,注意保護重要血管、組織、神經及肌腱。滿意后,電凝止血、熱鹽水持續加壓止血后,慶大鹽水濕敷包扎;器械護士將大塊異體皮放入生理鹽水中反復沖洗將異體皮組織附著物處理后放入生理鹽水中浸泡。將自體皮分割成不超過1mm2的微粒皮,滿意后將微粒皮撒入微粒皮盤后將異體皮平鋪至微粒皮盤中使之按1:10或1:20均勻分布在異體皮上備用。將備好的異體皮貼敷于創面,略帶張力皮膚縫合器間斷固定。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清點器械。清點完畢后,網眼紗貼敷創面加壓,慶大鹽水繃帶加壓包扎,慶大鹽水紗布加壓包扎,無菌輔料包扎固定。于四肢石膏托固定。
3.3 醫療器械使用與保養 術中使用的精密器械應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手術結束后要按清洗流程仔細操作妥善保管。使用滾軸取皮刀后不得浸在各種液體中,應使用專用清潔油和潤滑油進行3min的沖洗和潤滑,然后用干布擦干殘留的潤滑油,用吹風機將器械內水分吹干,保持干燥防止生銹。
大面積特重度燒傷患者因自體皮源不足,不能對創面進行足夠的修復,為了盡快減少創面對患者生命的威脅,該手術最適用于特大深度燒傷的手術治療。但大面積燒傷后患者基礎較差,尤其是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影響最大,因此要求參與手術配合的護士術前仔細了解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熟悉系統解剖,掌握配合要點。在護理配合工作中團結協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認真清點手術用物,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手術順利成功。
[1]錢健,周嫣.實用手術室護理[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477-480.
[2]朱建英,韓文軍,現代臨床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691-693.
[3]盛志勇,郭振榮,燒傷治療學[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