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時代大事件中大學生愛國行為比較

2010-04-05 10:26:44駱之凡
當代青年研究 2010年1期
關鍵詞:大學生

◎駱之凡 梅 雪

不同時代大事件中大學生愛國行為比較

◎駱之凡 梅 雪

本文選擇1919年五·四運動與2008年三大事件為時間切入點,研究發現五·四時期的大學生愛國行為具有政治性、組織性、宣傳動員性、擴散性和妥協性五大特點;而新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在大事件發生時的愛國行為具有主要體現出多元化和理性化的趨勢,而五四運動中的五大特點在今日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這一變化之發生,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和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群體同質性的下降、時代賦予大學生的使命的變化。文章認為,在競爭愈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大學生在愛國方面的激情依然沒有減退,只是在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加以表達。對此要有客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加以適當引導,以促進大學生群體更好地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五·四運動 大學生 愛國行為

一、五四運動中大學生的愛國行為及特點

(一)愛國行為

1.舉行會議 在五四運動期間①,學生會議的主要功能有二:商議、統一行動及促進制度性的聯合。此外,各地先期舉行的會議還具有傳播信息及動員的功能。會議商議、統一行動的功能,能從一組數據中看出:五四運動期間發生于北京且記錄在案的16次學生會議中,組織籌備示威游行的會議共計4次,組織大罷課的會議共計3次,與抵制日貨相關的共計3次。②1919年5月4日的學生游行示威,經過了3次會議的醞釀而成型。每一次會議都為下一次更大范圍的團結奠定了基礎。學生會議在五四運動中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促進制度性的聯合,其以會后成立相關組織的形式體現。制度性的聯合含有兩個層面:第一,學生界內部的進一步聯合③;第二,學界與其他各界的聯合④。

2.游行及請愿 大學生的游行主要出現在五四運動的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則大體為聯合請愿所取代。前者的主要意圖及功能是表達不滿、形成“國民外交之聲勢”,而后者則是通過施加壓力迫使政府采取某種行動。第一階段中,游行的斗爭矛頭指向外部,即日本及北洋政府內部的親日派。通過游行示威,學生們主要作意見、情感之表達,而缺乏具體、統一的斗爭目標。這可以從當時的標語中看出:在統計到的17條標語中,針對日本—青島問題的共13條⑤,針對曹、章、陸三人的共4條⑥。這些標語雖然也涉及拒簽巴黎和約、抵制日貨等具體行動,但中心是主權危機、民族存亡、懲辦賣國賊,并未提出懲辦的具體方式,且充滿情感宣泄的語言。但隨著形勢的惡化及斗爭的推進,致電作為國民呼聲向上傳達的方式,已經不足以給懼外、反動的當局施加足夠壓力。于是,請愿便作為更直接的方式承擔了這一使命。第二階段的請愿活動相對于示威游行,主要發生了以下變化:第一,運動主體由大學生擴展到社會各界人士;第二,開始將北洋政府作為直接斗爭對象;第三,有具體、明確的斗爭目標。

3.集會 集會通常作為游行的序曲出現。因為它通常由某一突發事件引起,所以具有自發性強、針對性強的特點,個體在充滿著標語、口號的集會中很容易產生情緒的相互感染、提升,進一步促進現場的濃烈氣氛,吸引更多的個體加入,擴大聲勢、引發后續的游行示威等行為。此外,五四時期還有另一種類型的集會,即大學生為在運動中犧牲的同學所舉行的追悼會。北大學生郭欽光是五四運動中犧牲的第一人,他的追悼會也因此成為特殊的集會場合。5月18日,北京學生為他舉行的追悼會,“事實上成了一次五月十九日總罷課的動員誓師大會”⑦。之后上海、天津、武漢等地的學生為他舉行的追悼會也都為當地各界響應“六三”運動進行了廣泛的動員。相對于前一種動員效果直接的集會,這一類追悼會所形成的動員更為深刻長遠,影響著五四運動第二階段的展開。

4.罷課 罷課在五四運動中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方面,它迫使當局正視學界的愛國訴求。因為罷課本質上是一種用行動表達態度、聲明立場的激烈方式,它是對當局行為的強烈質疑,直接動搖了政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罷課后的學生積極采取行動,動員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使得經濟停滯,影響了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轉,給反動當局造成極大的壓力。也正是因為這兩點,五四時期的罷課最終都以學生要求之達成而結束。

5.街頭講演 五四時期,街頭講演的功能主要是宣傳。北大學生早在1919年3月就發起組織了平民教育講演團。五四運動爆發后,講演團積極開展活動,講題緊扣當時形勢。而在“五·一九”大罷課后,北京大學生上街講演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而上海、天津各校也陸續成立講演團。各團除了宣傳講演外,還積極說服、敦促各商號罷市,最終促成了“三罷運動”。

6.抵制日貨、提倡國貨 五四運動中,大學生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行為與街頭講演緊密相連。他們以自己的行動為表率,積極宣傳、動員群眾購買國貨,勸導商家勿進日貨,對日本的經濟侵華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其他 除以上行為外,五四時期的大學生還出版刊物、編演新劇以宣傳愛國思想,組織護魯義勇隊,血書標語以喚醒國民,直至每一細小的行為無不貫徹著愛國救國的思想。正是這些行為互相呼應、互相激發,推動了五四運動的浪潮、喚醒了國民的自覺。

(二)行為的特點

五四前后的中國正處于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當時大學生的愛國行為也因此被打上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雙重烙印。

1.政治性 所謂政治性,是指當時大學生的愛國行為以國家責任感為出發點,行為的各方面都突顯出強烈的政治屬性,即使是采取經濟、文化等手段相對于政治性而言也是作為其衍生物而存在的,并不具備獨立的地位。五四運動中,大學生的愛國行為目的在于反對政府賣國、維護國家主權及尊嚴,其動機是純政治的,而行為的對象主要是北洋當局和普通群眾。對于前者,行為的目的是迫使其對侵略行徑采取強硬態度、放棄對愛國運動的鎮壓;對于后者,目的則是促使他們的覺醒、將其動員到愛國運動中來,最終達到民族之解放。所以,雖然其行為對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影響,但這些都是政治動機的附屬品。

2.組織性 組織性通過會議及各種愛國組織的成立得到體現。眾多個體通過組織而聯合在一起,協調統一不同個體、群體間的行為,聚合起盡可能多的力量。這也是個體面對國家機器時最好的策略。五四時期的大學生會議、組織已初步具備了西方民主形式。會議以全體學生大會或代表會議的形式召開,審議各項提議,并以決議指導下一步的行動。這說明當時的大學生已經具備了民主意識。但是,這種內在的民主意識存在極大的自發性,沒有在各組織團體建立后得到程序上的保障。

3.宣傳動員性 宣傳動員性主要通過街頭講演、集會、編演新劇等行為體現。當時的大學生之所以能扮演承擔起傳播新思想的時代使命,與當時先進知識及信息的限制性有關。五四前后,新知識新思想在社會傳播并不廣泛,信息的獲得渠道較為單一且容易受到當局控制,造成廣大國民的思想覺悟程度較低,缺乏積極的斗爭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群體既占有先進知識,又具有愛國熱情,自然成為宣傳、動員角色的最佳承擔者。

4.擴散性 擴散性指當時個體的愛國行為很容易感染群體,進而擴散成為群體的愛國行為,這也為當時的愛國行為增加了極大的變數。個別人的呼喊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它契合了當時情境下的群體心理。這時群體行為非常容易受到極端的個體行為或個體處境的影響,有時甚至導致群體非理性行為的產生。

5.妥協性 從對當時大學生行為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學生的運動也存在著妥協的一面。這主要從請愿和罷課中體現出來。這種妥協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對于其他群體,大學生并不具備獨立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力量,他們的斗爭必須依賴其他群體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其次,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具有多樣化的階級背景,因而在大學生內部存在階級分化,當斗爭進行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分化就會體現出來,影響斗爭的推進。

二、2008年大事件中大學生的愛國行為及特點

對于2008年大事件中大學生的愛國行為,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研究。問卷“5·12”大地震、火炬傳遞受阻和北京奧運會之舉辦為切入點,以測量大學生的愛國行為及對此的意向性。問卷調查的對象是上海市復旦大學全日制大一以上在校學生⑧。

(一)不同事件下的愛國行為

1.“5·12”地震 從統計數據看,當時大學生的愛國行為中“捐款捐物”和“關注相關新聞”的人數百分比最高,均超過90%。“5·12”地震后,各高校的學生組織廣泛開展捐款捐物的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選擇在學生流量大的場所進行,貼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往往能得到較好的響應。而在新聞關注方面,我們發現網絡是當代大學生了解新聞的最常用途徑 (占87.4%);但同時,在網上參與相關討論的比率卻很低。而在宣傳性上,數據顯示宣傳性行為在大學生內部仍普遍地存在,但針對其他群體的宣傳行為卻變得稀少。而在志愿者活動方面,大學生仍是最重要的主體之一。對“王老吉”積極捐款災區這一行為,45.6%的受訪者表示會因此購買其產品,15.53%的受訪者表示“雖贊賞其行為,但不影響對產品的選擇”。由此看出,在贊賞企業捐款行為的大學生中,贊賞的意識并不一定導致購買其產品的行為。大學生更愿意不受影響地自己做出取舍。

2.火炬傳遞受阻 北京奧運圣火在巴黎受阻是一起文化、政治的沖突性事件。這一部分的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受訪者在事件發生后的行為和對“抵制家樂福”的行為及態度。關于受訪者在火炬傳遞受阻后的行為,本研究通過兩個問題的設置進行了實際行為與假設情景下的行為之間的對比。在實際中,有20.4%的受訪者表示對此沒有任何行為;而當假設他們身在當時的巴黎時,選擇“不采取行為”的人數百分比僅為2.9%。“與同學、朋友熱烈討論,表達憤慨”的百分比達到了59.2%,而當討論在網絡上進行時就降為22.3%。在實際行為中,參加示威活動的大學生僅有2.9%,而表示若在巴黎會參加的百分比達58.3%。顯然相對于現實情境,假設情境下的大學生更愿意直接采取行動。這個結果一方面暗示了異國環境可能確實會激發愛國情感、愛國行為;另一方面也說明在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愛國意識并不一定激發直接的愛國行為,雖然很多大學生仍然希望表現得非常愛國,但他們并不會采取實際的行動。

3.北京奧運會之舉辦 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中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筆者對該事件中大學生愛國行動的研究,主要從當奧運志愿者的動機入手,兼顧與奧運會相關的行為。在受訪者中,25%的人表示當時有報名競選奧運志愿者的意愿。在這部分受訪者給自己的不同動機之強烈程度的打分中(滿分為5分),得分最高的是“見證這一盛事”(4.22分),這個動機是愛國情感與個人榮譽感的結合。平均分第二、第三的動機分別是“增長見識”(4分)和“鍛煉能力”(3.97分),這兩個動機都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出發,看重成為奧運志愿者對個體的促進作用。在奧運會期間,收看開幕式的受訪者達到了95%,這折射出愛國的另一個向度——民族自豪感。之前兩個大事件中的愛國行為都是在負面的情境下被激發出的,因而“愛國”具有犧牲部分個人利益以保全或捍衛國家利益的含義。而在北京奧運這一大事件中,“愛國”不再具有犧牲含義,而是表現為積極地參與、共享。有組織的迎奧運活動參加百分比是8.7%,進一步顯示出當前愛國行為的個體化趨勢。整體來看,大學生的愛國行為在此處非常多樣,并與娛樂性部分地結合,成為那個特定時間段中生活的一部分。

(二)行為的特點

2008年大事件下以大學生為代表的“80后”群體的愛國行為,讓人們再次看到了青年人的愛國激情與力量。但這已不是歷史上青年愛國的簡單重現,而是在時代與社會的形塑下展現出新的內涵及外延,對此主要概括為三點加以論述:不同事件屬性下的愛國行為、網絡功能的二分性、多元化與理性化。

1.不同事件屬性下的愛國行為 整體看來,“5·12”地震對愛國行為的激發作用最大,其次是北京奧運,最后為火炬傳遞受阻事件。這個結果與三個大事件的不同屬性密切相關。“5·12”地震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突然遭遇無法抵抗的天災,這樣的悲劇直接喚起人的憐憫之心,加之各大媒體的積極報道,“5·12”地震中廣泛激發的是大學生們的同情之感,而它與國家利益、民族意識的聯系則處于次要位置。而北京奧運會是國家層面的盛事,作為個體能做的非常有限。它也通過國家意識、民族自豪感直接作用于國民的情感層面,但不容易引發大規模的愛國行為,其體現出的行動性也就相對較弱。而火炬傳遞受阻事件是一起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政治的沖突性事件,但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這種沖突是不同文化間的相互誤解多年作用的產物。在兩個文化內部,各自的行為及對對方行為的反應方式都符合自身文化的邏輯。大學生在對待這一事件上總體而言采取了冷靜的態度及行為。由此得出結論,不同屬性的事件對愛國行為的激發程度不同、需求程度也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是否及如何采取愛國行為。

2.網絡功能的二分性 網絡在大學生的愛國行為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調查發現,對網絡功能的分析應從兩個角度入手:信息傳播功能和意見表達功能。網絡作為信息傳播的渠道具有快速、開放、全面等優點,因而已成為大學生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之一。但其作為意見表達的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卻并不明顯。三個大事件中,參與網上討論的受訪者最多為25%,而當被假設身處巴黎時,選擇通過網絡表達抗議的百分比也并無上升。相對的,與同學家人交流意見、相互討論的百分比則遠高于這個數字。這一結果提出了一個問題:具有怎樣特點的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表達意見?即:是否網絡社會本身是由相對激進的國民組成?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將有利于更全面地去分析網絡在今天中國的意義與價值。

3.多元化與理性化 多元化與理性化作為顯著的特點滲透在大學生愛國行為的動機、態度及行為本身中。就動機的多元化與理性化而言,最突出的是對自身發展的考慮開始作為愛國行為動機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出現。在成為奧運會志愿者的動機中,為國奉獻仍占據重要地位,但它已不是首要的了。大多數選擇競選奧運會志愿者的受訪者看到了其給自身帶來的好處。而態度的多元化和理性化體現在大學生對“王老吉”捐款和“抵制家樂福”事件的態度中。受訪者對“王老吉”行為有著多樣化的解讀,并且相同的態度也不一定產生一致的行為。而對“抵制家樂福”,態度的差異也廣泛存在。這說明當今社會越來越呈現思想多樣化的趨勢。總的來說,在大事頻頻的2008年中,我們從實際行動中看到了當代大學生被激發出的愛國主義情懷。但這種情懷被深深地打上了這個時代、社會潮流的烙印,以一種復雜的、多元的、矛盾的方式呈現。

三、時代性的對比

(一)行為之變遷

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2008年三件大事,大學生的愛國行為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組織程度的下降。五四運動期間,大學生的主要愛國行為普遍采取了團體組織的形式,學生個體的參與度也很高。而今天的學生組織形式松散,組織化的愛國行為往往由團委發起并落實,而絕大部分學生在其中的參與非常有限。其次,是政治行為轉化為多維度的行為。五四運動時的愛國行為都有明確的政治目標,而今天大學生的愛國行為往往已不再是出于政治考慮,行為的政治性也已消融入其他屬性之中。第三,與五四時期相比,今天的個別行為不再容易引發群體行為。當某些個體有激烈的舉動時,其他大學生并不容易受到影響、采取一致的行為。最后,是愛國行為宣傳功能的弱化。五四時大學生的愛國行為都明顯具有宣傳動員性,而這一點在今天已不再明顯。

以上變化之所以發生,原因主要有三點:教育及信息的普及、大學生群體同質性的下降、時代賦予之使命的改變。五四運動前后的大學生群體相對于其他國民擁有教育與信息方面的優勢,自然地扮演了宣傳動員的角色。而今天,信息已經通過各個渠道在社會的各階層傳播,現在愛國運動的宣傳及動員已可以通過網絡、報紙等媒介快速地進行。教育的普及還連帶出另一個結果,即大學生群體同質性的降低。1919年前后,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導致當時的大學生大多數來自上層社會,因而他們在家庭背景、社會閱歷等方面較為相似,使大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容易一致。而今天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更多不同背景、經歷的青年人能進入同一所大學。此外,1919年的中國面臨國破在即、政府誤國的困境,大學生作為最先驚醒的群體,既要喚醒麻木的國民,又要與反動政府進行斗爭,這種現實決定了當時大學生愛國行為中飽含的激情成分,并且要以群體的力量去吶喊、斗爭。而在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中國經過經濟、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建設,今日之大學生的使命變為創新、建設,它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2008年大事件下大學生的愛國行為與1919年時相比所發生的變化。

(二)理性年代中,我們的激情還在嗎?

五四運動90年后的今天,理性化已成為可以為我們時代命名的標志之一。今天的大學生都是出生于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社會一方面給予了他們太多的恩寵和溺愛,同時又不斷地批評、質疑他們。他們受到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但評價他們據此而來的行為的,卻是前一個時代的價值判斷標準。所以,今天的大學生所面對的,是兩套相互沖突的價值體系。但仔細審視大學生在2008年的愛國行為,可以發現激情依然存在,視家國天下為已任的價值理性也依然存在。只是在今天的大學生身上,它不再以那種驚天動地的形式表現,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在每一個愛國行為的背后,我們仍然能夠看到那份激情的影子。“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在今天的表現形式已經改變,但它的實質得到了繼承。不同的是,五四時期的“愛國”精神所愛的是祖國、是作為文化及民族認同體的“國”,而不是掌握當時的國家政權的北洋政府所代表的國家。而今天,大學生所愛的不僅僅是“祖國”,也是“國家”——二者在今天是統一的。所以今天的愛國是要通過訴求、通過行動,讓國家更美好。因此,今天的愛國行為必然與五四時期不同,它的重點不在反抗、斗爭,而在于建設。如若在今天的愛國行為研究中,不能把建設性行為中的愛國成分納入研究范圍,那么我們對任何群體愛國行為的研究,都將面臨低估其愛國熱情的危險。

90年前,五四運動在歷史的留聲機上濃墨重彩地刻錄下了“青年”這一形象,90年后的今天,這一形象再次成為時代舞臺的焦點。他們踩在時代的浪尖上翩翩起舞,身姿動人。相信在寵溺與質疑聲中成長起的這一代人,必定將在時代的鍛造中百煉成鋼。

注:

①史學界定的五四運動起止時間是從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示威游行,到當年6月28日巴黎和約拒簽。本研究以大學生的愛國行為為研究對象,涉及到五四運動發起、籌備階段大學生的行為,所以將考察的起始時間提前至5月2日關于“索還膠州租界失敗”的消息得到官方證實。此外,由于當時信息抵達各地的先后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本研究不擬考察時間變量,所以將研究的主要范圍限定在北京、天津、上海這三個信息抵達較早的大城市.

②⑦彭明.五四運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3-414、306.

③如北京中等以上學校聯合會的成立、全國學聯的成立等.

④如北京各界抵制日貨聯合委員會的成立、上海商學工報各界聯合會的成立等.

⑤具體標語有:“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誓死力爭”、“保我主權”、“爭回青島方罷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頭可斷,青島不可失”、“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中國宣告死刑了”、“誓死不承認軍事協定”、“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抵制日貨”——彭明.五四運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9、273.

⑥具體標語有:“懲辦賣國賊”、“國民應當判決國賊的命運”、“誅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彭明.五四運動史[M].人民出版社,1984:269,273.

⑧考慮到本學期的大一學生在08年上半年時還是高三學生,故特意將其排除在樣本之外.

參考書目:

1.上海社會科學院.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天津歷史博物館、南開大學編輯組.五四運動在天津:歷史資料選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3.中國社會科學院.五四運動回憶錄(續)[M].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4.中國社會科學院.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M].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5.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M].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 許 臻

D432.6

A

復旦大學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天天摸夜夜操|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99精品视频在线|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黄色视频影|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99精品免费在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色香蕉网站|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1伊人国产|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91伊人国产| 狠狠亚洲五月天|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韩av无码DVD| 毛片视频网| 福利在线不卡|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欧美精品1区|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欧洲av毛片|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中日韩在线| 91福利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 一级毛片免费的|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