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銘
專業學位(ProfessionalDegree)在國外也被稱為職業學位,是有特定職業背景的研究生教育學位,目的是培養特定職業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檔案學專業是一門建立在檔案工作實踐經驗基礎上,具有鮮明職業背景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國外歷來就非常重視檔案專業職業背景的特性,早在五十年前美國就建立了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但我國直到2010年才將檔案學納入專業學位教育范疇。究其原因,主要是檔案學界對檔案學高等教育長期定位的偏差,以及社會對檔案工作的錯誤認知,使得檔案學專業職業特性難以凸顯,職業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學界對檔案學高等教育的研究側重于如何讓受教育者更有效率地接受學科系統的理論知識,如何培養受教育者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的學術創新能力。對于如何在檔案學高等教育中結合職業實踐,提高受教育者職業技能,學界則少有論及。然而,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新興技術日新月異,檔案工作在社會活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信息支撐作用,檔案工作的職業特性日益凸顯,社會對高層次檔案專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檔案學界一些學者開始意識到市場對檔案學高等教育引導作用,傳統的高等教育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對檔案人才的需求。如孟世恩、金波等學者開始討論檔案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呼吁在高等教育中增加實踐類課程,加強職業性教育。但是他們的研究僅局限于對目前教育模式的修補,而沒有意識到檔案學專業應該嘗試和其他應用學科類似的發展模式,即首先建立完整的專業學位教育制度。
檔案學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單一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建立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制度是檔案教育事業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1)學術型人才已經趨近飽和。長期以來,我國受歷史條件制約,十分缺乏科研教學人才,早期的檔案學高等教育就是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大量培養高層次教學科研人員。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檔案學科建設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截止2008年,我國已有28所高校開設本科檔案專業,17所高校設有檔案學碩士點,2所設有博士點①。學術型人才已經不像以前那么緊缺,相反出現了趨近飽和的情況。以中山大學為例,2005年畢業的15人中,從事檔案學教學的只有2人,其余絕大多數都是從事應用性的工作而非研究性工作②。面對這一變化,我國應該及時調整檔案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盡快實現由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變。
(2)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市場對專業性檔案人才的需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項經濟活動既高度分化,又趨向綜合,檔案工作已經和各項經濟活動相互滲透,緊密結合。由此,社會對檔案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更要具備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職業實踐技能。然而,傳統學術型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專業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出來的是“窄深型、處方式的專家”,十分缺乏實踐操作能力③。這種培養模式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畢業者入職前都要接受崗位技能培訓,造成資源浪費,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一開始就強調職業教育,是解決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徑。
受長期戰亂和十年動亂影響,直至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恢復檔案學系,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才步入正軌并快速發展。1981年我國開始實行學位教育制度,作為對學位獲得者學術水平的認可,為培養高校教學科研人才服務。市場經濟建立后,社會缺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個問題,1983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1984年在部分高等學校試辦研究生班的暫行規定》,試圖以研究班的形式培養職業型專業人才,緩解人才供需矛盾④。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始陸續舉辦檔案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層次檔案專業人才。
研究生班模式雖然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但遠不能滿足我國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國在利用學位制度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專業學位制度。1991年,我國首先在醫學、工商管理等專業實行專業學位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之后,逐漸在各類應用學科中廣泛實施,建筑、法律、林園藝術等專業相繼設立專業學位。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圖書情報、新聞出版等19個專業設置專業學位,其中圖書情報專業下設檔案學方向專業碩士學位,至此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建立。
專業學位制度是檔案學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的建立將會對整個高等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1、檔案學高等教育定位的轉變。檔案教育事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檔案學術型人才日趨飽和,而職業型人才越發匱乏。我國建立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將從政策上引導高等教育定位的轉變。2009年3月,教育部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逐漸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檔案學高等教育定位的轉變將帶來教育理念的變革。在專業學位教育理念的推動下,今后檔案學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為檔案學科發展需要而進行專業系統知識的傳授和學術能力訓練,而是以檔案事業和市場經濟對檔案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
2、檔案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以往檔案學高等教育以學習專業系統知識,提高學術創新能力為目標,課程設置較少涉及專業實踐,教學過程與方法上側重理論知識的直線傳授。檔案學專業碩士制度建立后,在職業教育理念下,檔案學高等教育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課程設置將會加大實踐類課程,教學過程采用項目討論方式,注意橫向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檔案學學科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我國自1981年實行學位教育制度,短短十余年,檔案學就發展形成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比較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研究型人才。而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的建立,將改變檔案學高等教育偏離職業背景特性的現狀,彌補檔案學高等教育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一直存在的缺憾,形成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并行培養的完善的學科制度體系,進而推動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的高效發展和整個檔案事業的進步。
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的建立,給檔案學高等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觀念、體制和當前教育實際狀況等原因,要有效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和制度,還有幾點實際困難。
第一、長期學術型培養模式造成檔案學高等教育路徑依賴,新制度的實行受到來自檔案學術界的阻力。檔案學高等教育長期以來一直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其人才培養理念、課程設置、授課方式等已經得到學界的認同。雖然學界已開始認識我國應用型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的現狀,注意到到檔案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對專業學位制度仍抱有懷疑、抵觸或不重視等情緒。例如,學界普遍認為,高等教育學位制度是為學術能力培養服務的,至于職業能力教育,是職業培訓或在職訓練的范疇。有鑒于此,檔案學界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改變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尚需時日。
第二、專業學位教育的質量保證受到社會的質疑,嚴重影響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專業學位教育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是學界仍舊堅持傳統的人才培養觀念,甚至以學術能力作為專業教育成效的唯一評判標準,其結果必然是學界對專業學位教育的不信任和社會對其存有偏見:一方面,學界對專業學位教育不夠重視,認為專業學位的設立只是院校的一種增收方式,是謀求學歷文憑的方便途徑,因而常常忽視教學質量的保證;另一方面,報考專業學位的生源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大大低于學術型學位。這兩個現象都導致了專業碩士培養質量普遍不高,而質量的低下又加重了社會的偏見,使得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緩慢。
第三、檔案高等教育工作者缺乏檔案工作實踐經驗,難以把握專業學位教育的靈魂。專業學位教育的獨特之處,就是引導受教育者從職場角度,結合檔案學理論,提高他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學位教育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將課程設置成由多個相互獨立、邏輯相連的單元組成的系統,在授課過程中各門課程要結合新近技術和新近經驗⑤。當前我國從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由于受以往的教育理念影響,僅僅注重理論研究和教學,極少參加檔案實際工作,缺乏檔案工作實踐經驗,難以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進行課程講授。
新制度的實行都會遇到種種困難,然而建立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是檔案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這些困難,再結合檔案學專業的自身特點,聯系當前社會環境和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
我國檔案學專業教育在本科、碩士、博士三個階段都以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僅在學習層次和深度方面相區別。而在美國,本科教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沒有設置檔案學專業,在后繼教育中設立檔案學碩士教育培養檔案高層次職業型人才,設立檔案學博士教育培養檔案學專業教學科研人才。這種設置,充分考慮了檔案專業的職業背景特性,適應了社會對檔案人才的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值得我們借鑒。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應分三個層次重新定位:檔案學本科教育以提高文史、信息技術等綜合素質能力為主,輔以檔案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研究生教育分兩個層面,碩士以職業發展為主,博士以學術為主。我國的國情決定研究生教育碩、博兩個層次的定位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可以考慮以建立檔案學專業碩士學位為契機,逐漸增加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減少學術型碩士的招生。招收學術型碩士的院校逐漸向科研實力較強的院校靠攏,學術型碩士以繼續攻讀博士為培養目標,在中期考核時,合格的轉為博士,否則直接轉入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程序。今后博士教育將直接向本科招生,碩士不再分為學術和職業兩個類型,實現和國外完全接軌。
社會對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存有偏見,必然影響專業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引導社會正確看待檔案學專業學位培養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國,教育部門政策性文件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最終指南,教育事業都圍繞教育文件開展。專業學位建立、發展的過程中,重要階段都有相應文件的指導,所以加快制定相關政策文件,是宣傳和推進專業學位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徑。教育部新近出臺《關于構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業服務體系有關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即是這一努力的重要體現。另一項措施是建立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監督制度,保障專業學位教育達到應有的水平和質量。只有專業學位真正培養出合格的、社會所需的高層次人才,才能讓社會從根本上改變對專業學位教育的偏見。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在圖書情報學專業設置專業學位,下設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管理學方向專業學位碩士,標志著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正式建立。這種專業學位設置方式和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不同,沒有把檔案學和圖書、情報學同作為一級學科專業,而是作為圖書情報學的二級學科,這種設置模糊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檔案學與圖書情報學的區別,既不能揭示檔案學獨立的職業特性,也容易造成誤解,即認為檔案學只是圖書情報學的一個子領域,這勢必會嚴重影響檔案學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為今之計,學界要積極推動檔案學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完善,充分體現檔案學專業獨立的職業特性及其與圖書情報學的區別,向設立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相并列的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努力。
專業學位教育以綜合素質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強調實踐教學。當前檔案學高等教育者的知識結構和高校的教學資源都難以滿足上述要求。目前通行的辦法是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培養模式,校內研究型導師以學術指導為主,校外職業型導師以實踐指導為主。然而我國檔案學學術型導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熟,職業型導師卻還處于起步階段,其數量和質量都缺乏保障。為此,一方面,開設檔案學專業的各高校應當主動尋求與檔案實踐部門如檔案館的合作,以開放的心態將更多的檔案從業高級人才納入到檔案教學中來;另一方面可以考慮為職業型導師建立統一的資格標準,對職業型導師的學歷、職稱、實踐工作年限等評審條件做統一規定,為職業型導師的準入提供指導和規范,確保職業型導師的質量,推動職業型導師隊伍的壯大。
長期以來,我國檔案職業和檔案學專業教育之間存在脫節問題,一方面導致檔案學教育主要局限于高等院校自身學科體系的發展和完善,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另一方面使得檔案工作者忽視了檔案專業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難以走上職業化的發展軌道。檔案學專業學位制度的建立,表明檔案學界開始注意到檔案職業和檔案教育的唇齒關系,努力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步培養。然而如果檔案行業沒有與之相應的職業制度改革,檔案學教育單方面的努力很難獲得理想效果。檔案行業職業制度改革,可以參照國外建立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在國外,行業人事制度和專業高等教育制度相銜接,規定某種學位是從事某項職業的必備條件。如美國規定經過檔案學研究生教育、獲得ACA檔案職業資格證書是檔案從業人員上崗就業的必備條件⑥。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檔案高等教育結合的方法,可以是根據檔案學專業畢業層次自動獲得職業資格和相應待遇,非檔案專業畢業上崗就業則必須通過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認證。職業資格制度和專業學位教育相結合,既可通過行業準入機制提高檔案工作者的整體素質,也可促進檔案學界正視檔案學科的職業特性,建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檔案學高等教育體系。
檔案學作為職業特性很強的學科,建立專業學位教育制度是檔案學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專業學位制度適應了社會對檔案人才新的需求特點,也是傳統檔案高等教育改革的號角。只有牢牢把握檔案學專業職業背景特性這個根本,檔案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才能不離根本,立于不敗之地。
①國家檔案局網站.全國高等學校檔案學專業辦學情況 [EB/OL].[2010-07-28].http://www.saac.gov.cn/articleaction.do?m ethod=view&id=f f80 808117313bf9011733215d20000c
②辛全民:《我國檔案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山大學2006年:20
③張煜明:《檔案學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檔案學通訊》2003年第1期:71-13
④于鳳銀、呂福:《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歷程》,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97-100
⑤王瑩、朱方長:《我國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較分析》,《當代教育論壇》2009年第2期:100-102
⑥王新才、譚必勇:《檔案職業資格和中國檔案高等教育發展前途》,《圖書情報知識》2005年第12期: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