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46)
圖書館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的思考
陳喜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46)
圖書館工作內容和服務方式的轉變要求在職人員不斷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專業知識兩方面,方法有:在職學習、脫產學習、參加館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撰寫學術論文、參觀學習和考察觀摩等。
在職人員;繼續教育
21世紀的圖書館是高度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和國際化的信息中心,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素質高低,不但直接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而且影響整個圖書情報部門的社會形象。在信息時代,如何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素質,使其適應圖書館現代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圖書情報部門更好地服務社會的重要任務。
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舊知識的更替異常迅速,但目前絕大多數圖書館在職人員只能從事傳統的圖書業務工作,面對新形勢下的圖書館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能夠開展高水平、高層次信息服務工作的人相當缺乏。所以,作為圖書館在職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勢在必行。
圖書館工作內容和服務方式的轉變,要求在職人員不斷學習。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社會。圖書館工作的內容和服務方式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服務工作向現代化、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但目前,還有一些圖書館在職人員仍從事著傳統圖書館業務,專業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單一,對從事信息服務工作顯得力不從心,還沒有信息服務的超前意識。信息時代的圖書館,讀者要求工作人員從浩瀚的文獻和電子資源中找到所需要的各種文獻信息。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是信息中介者,更重要的是信息—知識系統的設計者、教育者、研究者、篩選員,問題的解決者。因此,必須從整體上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改變現有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知識結構,這就必須對圖書館在職人員實施繼續教育。
實施繼續教育是加快圖書館內部構成變化的需要。外部環境的變化,促使圖書館內部環境,如圖書館機構構成、文獻載體構成、信息構成、讀者構成、技術構成、知識構成、設備構成、管理系統和模式構成都相應發生了變化。自動化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視聽技術、縮微技術等廣泛應用于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給文獻信息的加工、處理、傳遞技術帶來了根本性變革。原來那一套傳統落后的手工操作管理辦法,已經被先進的電腦操作所淘汰。圖書館學知識逐步更新,圖書館學課程從采購、分編、典藏、流通、閱讀到文獻檢索等均轉化為電腦操作。圖書館在職人員如果不會使用最新科技成果,不會圖書館現代化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對工作的順利開展是難以奏效的。一句話,不進行繼續教育更新知識,就難以勝任圖書館的各項工作。
實施繼續教育是使工作人員適應文化素質及職業道德高要求的需求。文化素質是圖書館在職人員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也是做好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條件。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二是要有一定的廣博知識。圖書館作為集文化教育、宣傳、信息傳播于一體的文化科學機構,強調工作人員的思想境界、職業道德要達到較高的水準。要有敬業精神,有熱愛圖書館工作的強烈的事業心,熱愛圖書,熱愛讀者,對圖書館的職責、任務、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樹立高尚的職業榮譽感,努力培養自己對本職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為讀者服務的過程中,既要做到彬彬有禮,對讀者的需求敏感,樂于傾聽讀者的意見,全心全意地為讀者服務,又要體現與知識為伍的儒雅,著裝整潔大方,塑造自我,為讀者樹立良好的形象。圖書館在職人員文化素質及職業道德修養的高低,是直接影響圖書館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實施繼續教育是促進圖書館學理論健康發展的需要。由于時代的發展,學校教育的社會適用性就顯得不夠靈活,教育內容適用性也不夠強。通過繼續教育完善和補充圖書館員的知識,促使人才隊伍壯大,有利于培養一批有研究能力的實際工作者,使理論更好地服務于實踐,促進圖書館學理論的健康發展。
實施繼續教育是提高圖書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需要。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素質及各種業務水平,增強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可以直接參與市場經濟建設,促使圖書館的經濟效益增加,體現圖書館社會價值的存在。
繼續教育是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增新、補充、拓寬和提高,從而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和創造能力。繼續教育要立足創新,以圖書館專業為主,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使在職人員結合本職工作,學習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順應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主要包括思想素質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
對圖書館在職人員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在當前具有特殊的意義。在職人員的思想品德素質具體表現為: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為圖書館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對讀者主動、熱情、耐心、細致,并勤奮學習,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等。一句話,就是自尊、自重、自愛、自強,并真正視讀者為上帝。具備了這些,才算得上一名合格的館員,才能樹立甘愿為別人鋪路奠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圖書館學專業知識是從事圖書館工作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是完成圖書館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圖書館在職人員提高服務層次,為各類信息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必要條件。在職人員不僅要系統地學習圖書館基本理論、圖書分類、編目、文獻學、情報學等基礎科目,還要加強對信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以及辦公自動化文檔處理,還要掌握檢索技能,熟悉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利用搜索引擎來滿足各種咨詢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業務工作的需要。
在職學習。這是邊學習邊工作的學習方式,包括電大、夜大、函大、自學考試、遠程教育等,是以分階段集中輔導、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有條件的還可以采用跟班聽課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繼續教育形式,可達到自我提高、潛移默化的效果,并且不脫產,具有工作學習兩不誤的優點。
脫產學習及專業培訓。脫產學習包括報考第二學歷、雙學位、研究生(研究生課程班)、訪問學者、各種中短期進修班、專題培訓班等,以自學、集中授課、指導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這種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員隊伍的知識結構水平,對培養學術帶頭人和骨干人員能起到積極作用。
參加館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為提高圖書館在職人員的學術水平,應鼓勵他們參加與圖書館各項工作相關的學術活動,如各種學術研討會等。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可使員工學到館外同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擴大視野,增長知識,互相借鑒,有利于促進專業技術隊伍素質的整體優化。
撰寫學術論文。為活躍學術研究氣氛、提高專業人員的學術水平,館內可舉辦“學術論文研討會”。通過館內學術討論會,不僅可以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而且還可以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和了解,有利于促進本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參觀學習和考察觀摩。同行間需要相互學習和交流,才能看到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為了把本館工作做得更好,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在職人員進行學習和考察,通過參觀學習,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有利于把別人好的經驗吸取過來,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圖書館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機構,也是人們接受終身教育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在職人員必須提高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制定并實施繼續教育的規劃。只有立足本職工作,正視自身的客觀條件,把本職工作與終身學習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發展的需要。
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領導在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目前,在政策和法規上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在總體上缺乏統籌規劃,造成分布的不均衡及資金投入的分散,使培訓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嚴重制約著圖書館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圖書館在職人員素質的提高。面對知識經濟熱潮,我們應該以冷靜的頭腦分析形勢,研究讀者需要,改進自身條件,以嶄新的恣態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責任編輯:黃 杰
G72
A
1004-1605(2010)12-0093-02
陳喜芳(1970-),女,江蘇南京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學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