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秀
(天津市寶坻區中醫醫院 天津寶坻301800)
剖宮產是產科常見的手術,由此術后切口感染也成為常見的并發癥。影響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肥胖(體重指數≥30Kg/m2診斷為肥胖)有無慢性高血壓、糖尿病,經產婦尤其有剖宮產史者,胎膜早破,伴有基礎病,術前有感染存在,血紅蛋白偏低,是否急癥剖宮產,陰道檢查及導尿≥2次,或肛查≥3次,術前未使用抗生素,因社會因素選擇性剖宮產等。因為剖宮產為創傷性操作,有發生感染的可能。通過靜脈抗生素預防,切口抗生素沖洗,嚴格無菌操作,胎兒娩出后換手套等措施,切口感染率有所降低但不能杜絕,仍應進一步努力[1,2]。通過回顧性分析一組剖宮產病例,探討影響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為臨床控制感染提供必要的依據,更好的指導切口感染的預防,現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①收集1996~2009年我院接診的剖宮產病例共4320例,其中術后切口感染的產婦為132例。②調查內容依據國內外文獻提供的可能相關術前高危因素,包括產婦基本因素、妊娠特有因素及檢查、治療因素。其中產婦基本因素包括年齡、體重、是否有基礎疾病如有無慢性高血壓、糖尿病;術前是否有感染存在、術前身體狀況及社會因素(指產科因素以外的剖宮產手術);妊娠特有因素為:孕周、產次、術前低血紅蛋白、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羊水污染情況;檢查、治療因素為:陰道檢查、肛查、導尿次數,術前是否應用抗生素[3]。
1.2 方法 (1)剖宮產切口感染的標準:①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4]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即可診斷:切口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深部切口引流出膿液或穿刺抽出膿液;自然裂開或由外科醫生打開的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伴有發熱≥38℃,局部有壓痛;再次手術探查、組織病理學發現涉及切口膿腫或其他感染證據;②臨床診斷基礎上,伴隨病原學診斷依據,即分泌物培養陽性。③排除標準:切口脂肪液化,液體清亮;(2)體溫監測標準:依據我國《醫院感染監測指南》及《醫療護理操作常規》規定手術24小時~10天內2次≥38℃或手術次日至5天內每天監測體溫的平均值有2次≥38℃為發熱。
產婦基本影響因素及妊娠特有因素中,肥胖產婦伴有基礎病或感染,因社會因素而行剖宮產術者,雙胞胎、胎膜早破、術前低血紅蛋白、妊娠合并癥、急癥剖宮產比較容易發生術后早期切口感染。另外在檢查、治療因素中,陰道檢查、導尿次數≥2次或肛查≥3次、術前未使用抗生素者,術后早期切口感染明顯增多。
3.1 剖宮產術后可以發生早期和晚期切口感染,早期切口感染一般指手術后至出院前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感染。早期切口感染更常見,危害更大,同時比晚期切口感染更便于獲得準確資料[5]。術前如有基礎病或有感染存在,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對細菌的易感性增加,容易導至術后切口感染。肥胖者由于脂肪層肥厚易影響操作可使手術時間延長,同時單位組織供血少又易形成死腔,故其感染機會明顯增加。慢性高血壓導致外周血管發生不可逆的病理變化,影響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環。糖尿病則會直接影響切口愈合的代謝過程。有文獻報道,生殖道感染是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影響[6],剖宮產手術生殖道感染是陰道分娩的5~20倍[7],這樣就間接增加了切口感染率。多胎妊娠增加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可能與多胎妊娠剖宮產手術需要時間較長、失血過多有關。胎膜早破增加切口感染機會,是否與其增加切口污染有關尚不明確[8]。胎膜早破是導致宮內感染及產褥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9],破膜后,陰道和宮頸處的細菌易進入宮腔,增加了切口感染機會,胎膜早破本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感染引起,更是增加了切口感染機會。本資料發現,孕婦血紅蛋白含量低下是引起術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有報道指出,貧血、營養不良引起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為20%~25%[10]。
3.2 調查中發現,如果陰道檢查次數、導尿次數≥2次或肛查次數≥3次與無這些操作剖宮產產婦相比,術后切口感染機會增加。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由于操作次數增加,相應增加陰道和宮頸處細菌進入宮腔機會,術后切口感染機會增加。術前預防性抗生素的選擇爭議很多,美國有學者認為[9],無論產婦是否存在影響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減少術后切口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術前給予抗生素,可使手術過程中血液和組織中有足夠抗生素濃度,能殺滅可能污染的細菌,達到預防目的。
因此,明確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助于我們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對于任何病例都應該嚴格無菌操作。尤其在做陰道或肛查時更要注意無菌操作技術。適當的檢查對判斷胎方位、產婦分娩方式等有重要意義,但一定注意不要過于頻繁,根據實際需要慎重選擇。對于患有糖尿病、慢性高血壓的產婦要注意保護切口組織的活性,避免過度應用高頻電刀,避免過多、過緊結扎切口組織。對于多胎妊娠應避免手術時間過長。術前給予抗生素,可使手術過程中血液和組織中有足夠抗生素濃度,能殺滅可能污染的細菌,達到預防目的,并及時查看切口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盡量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從而減輕產婦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
[1]Koroukian,SM.Relative risk of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in the ohio Medicaid population:vaginal versus cesarean delivery[J].Med Care Res Rev,2004,61(2):203
[2]Hager,RM.Complications of cesarean deliveries:rates and risk factors[J].Am JObstet Gynecol.2004,190(2):428
[3]龔時鵬,余艷紅,陳 莉.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術前相關因素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8):495
[4]陳 萍,陳 偉,劉 丁.醫院感染學教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1-132
[5]Bemardo,LM and PA.Crane,bodymass index basics for critical care nurses[J].Dimens Crit care Nurs,2006,25(4):157
[6]Talbot,TR.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thoracic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J].Am J Infect Control,2005,33(6):353
[7]Myles,TD,Gooch J,Santolaya J.Obesit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usmorbidity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cesarean delivery[J].Obstet Gynecol,2002,100(5):959
[8]孫延霞,馮愛華,楊傳華,等.剖宮產術后切口早期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0):639
[9]Chelmow D,Ruehli MS,Huang E,us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for nonlaboring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 with intactmembranes:ametaanalysis[J].Am JObstet2001,18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