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敏 侯愛霞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第一人民醫院骨科 寧夏 石嘴山 753200)
本組 20例頸椎手術患者中,男 15例,女 5例,年齡 20~42歲,平均 31歲,病程 1~3個月,平均 2個月。
2.1 術前護理 擇期手術患者往往因術后體位和排便方式的改變,加之術后切口疼痛、情緒緊張等因素,引起排便困難,甚至尿潴留。因此,術前訓練正確的床上大小便,可減少術后尿潴留和便秘的發生率。①患者大小便時需安全放置便盆,頸椎骨折時,不可直接抬臀放盆,這樣會引起頸部前屈而增加損傷。在放便盆時要有 2~3人進行,將頸、胸腰段與臀部同時抬起,在放便盆的同時與腰部墊枕然后墊起兩腿,使患者以舒適為度。也可先使患者側臥,再將枕、便盆放好,然后翻身仰臥于枕、便盆上,雙腿墊枕即可。②協助臥床患者床上擦浴,防止皮膚壓瘡。指導患者飯后用生理鹽水或用漱口液漱口;禁食患者做到每日口腔護理 1~2次。協助女患者早晚進行會陰沖洗或擦洗。③詢問女患者有無月經來潮,如有應及時通知醫師,另行安排手術日期。去手術室前摘掉義齒、手表、飾品等物品,并交其家屬保管,防止丟失。并于術日晚 10:00開始禁食水,測生命體征。吸煙患者要求手術前 2周忌煙。進行深呼吸訓練,以增加肺活量,減少殘余肺氣量。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減少肺部感染。
2.2 術后護理
2.2.1 加強基礎護理。患者術后返回病房,護士與醫師一起平穩搬動患者,固定頭部,保持頭、頸、肩、髖在同一平面,防止扭曲和頭部擺動。去枕平臥時頸部兩旁置沙袋或配戴頸圍固定頭部,頸圍松緊適度,避免壓瘡或固定作用欠佳。每 15~30分鐘巡視病房 1次,密切觀察監測患者意識、瞳孔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如出現有憋氣、呼吸急促、表淺,提示有喉頭水腫的可能,需嚴密觀察,妥善處理。記錄全身麻醉后清醒時間,準備好吸痰器,保持呼吸道通暢。
2.2.2 預防呼吸道阻塞。患者有憋氣、呼吸急促、表淺,提示有喉頭水腫的可能,易并發窒息。頸椎前路手術者,如出現呼吸困難,頸部增粗,為頸深部出血壓迫氣管所致[1],應立即配合醫師床旁剪開縫線,放出積血。頸椎后路手術出現呼吸困難,多為局部血腫壓迫或水腫所致,應立即準備氣管插管,對不伴有頸部腫脹的呼吸困難,多系喉頭水腫所致,應立即行器管切開。頸椎手術床旁應常規備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包。
2.2.3 傷口觀察。①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血腫形成,如切口滲血量多,應及時更換敷料。②常規放置引流管,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色,有異常應向醫師報告。根據血壓、脈搏和引流液多少判斷有無活動性出血。③若引流液為血清樣、顏色淺淡或無色且量多,提示可能有腦脊液漏,一般采取頭低腳高位,盡早拔除引流管以閉合傷口。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及頭痛。
2.2.4 觀察脊髓神經功能。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每小時 1次。當出現肢體括約肌的感覺、運動功能較術前減弱時,應立即報告醫師行脫水、營養神經等治療,必要時行探查及血腫清除術。
2.2.5 正確翻身、搬運。早期應嚴格制動,防止術后外傷造成頸椎骨折惡化,切口及組織愈合之前,應避免頸椎過多、過度活動,減少其負荷。術后翻身時要保持軀干于頭部同步,兩側腰骶部輪換墊枕,2~3小時翻身1次,保持軸向翻身。②搬運時至少3人,1人托頭、肩部,1人托腰髖部,1人托雙下肢,搬至硬板擔架或平板車上,或使患者軀干及四肢成一整體移至硬板擔架或平板車上。禁忌用暴力強拉硬拽,防止加重頸椎損傷。③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患者疼痛明顯減輕,可以自行翻身,但必須叮囑患者側臥位時頸、胸、腰要同時轉動,以保持頸部固定不移。翻身后,患者也不可隨意做低頭、仰頭或左右旋轉等動作。
2.2.6 肢體功能的護理。恢復期四肢運動要從臥位逐漸過渡到半臥位、坐位,然后是下床活動。在此過程中要逐漸增加肌力訓練的量,促進各部肌群恢復相應的肌力。尤其是手部的活動,如對指、分指、抓拿等動作應著重訓練;下肢訓練先通過腿抬高,下肢負重抬舉、身軀活動以加強肌力和關節活動范圍,并逐漸借助雙拐、手杖、下肢功能支架等簡單支撐開始訓練站立、邁步,直到行走[2]。同時要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訓練。
2.2.7 預見性的安全護理。①預防感冒。術后患者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咽喉部位的炎癥可能波及頸部傷口或頸髓,故術后應注意保暖,防感冒。②預防壓瘡。術后將患者置于智能按摩床墊,定時給予翻身,定時為患者做被動活動和按摩,兩側腰骶部輪換墊枕,2~3小時翻身1次,保持軸向翻身。③預防肺部感染。定時翻身、叩背,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戒煙,有痰不易咳出給予 α-糜蛋白酶 4000單位、慶大霉素 8萬單位、生理鹽水50mL霧化吸入,2~4次/日。或氨溴索霧化每次 10毫升,每日3~6次,及口服氨溴索一次 10毫升,每日 3次。
頸部有重要血管、神經、內分泌腺、氣管和食管等組織器管,頸椎結構又復雜,手術難度較大,術后患部制動及保持適當體位,做好術前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1]崔麗華,朱 強.常見骨傷骨病護理康復指導[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37-141
[2]仲月霞,曹義戰,王伯良,等.氣管插管患者的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l(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