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偏差青少年同伴圈的形成研究及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2010-04-07 22:16:24費梅蘋
關鍵詞:青少年

費梅蘋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上海 200237)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

偏差青少年同伴圈的形成研究及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費梅蘋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上海 200237)

本研究通過深入訪談,對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邊緣化初期的生活形態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同伴圈是其街頭生活的基本形態。偏差青少年同伴圈由玩、結成玩伴、因利益形成同伴圈、建立認同感等階段逐步形成。同伴圈的形成反映了青少年自主性發展的內在需求,且其自主性發展具有很強的群體性、相互影響和制約性特征。以上發現,對社會工作者開展青少年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有重要啟發。

偏差青少年 同伴圈 社會工作

一、有關青少年同伴圈的文獻回顧

同伴關系是青少年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的觀點已是學術界的共識。但在現有文獻中沒有就青少年同伴圈的開展的相關研究。與此相近的是關于青少年團伙或者幫派的研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學者對于青少年團伙或青少年幫派的發展與貢獻皆有其獨特之處,有的強調團伙或幫派的描述,有的強調團伙或幫派的社會原因,有的則提出團伙或幫派的理論,或理論的整合。

從已有文獻來看,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研究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青少年團伙或者幫派的特性界定。所有的關于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特性的描述有比較一致的共識,如青少年團伙或幫派成員以青少年為主,他們有比較一致的背景;有嚴格的幫規;成員之間有高度的凝聚力;幫派的活動經常是反社會的、不法的、暴力及犯罪的;個人在幫派中的目標、角色及責任明確;命令是等級式;幫派有強烈的地盤意識;幫派持續不斷地吸收成員,尤其以在校園內最為積極等等。①蔡德輝、楊士隆:《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309頁。國內學者考察某個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組織通常以我國九屆人大二十七次會議關于刑法第294條第一款的立法解釋為標準來判斷是否屬于黑社會組織:第一,形成較穩定的犯罪組織,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人數較多;第二,有組織地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它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持該組織的活動;第三,以暴力、威脅或其它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歹,欺壓殘害百姓;第四,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容或者縱容,稱霸一方。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①我國九屆人大二十七次會議關于刑法第294條第一款的立法解釋。

二是青少年團伙或幫派活動的現狀或成因分析。相關學者以調查數據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現了青少年團伙或幫派活動的規模和內容②周心捷:《中國大陸地區青少年幫派活動的現狀與原因分析》,《犯罪研究》2003年第3期;侯田田:《淺析青少年團伙犯罪》,《科教文匯》2006年第9期;杜文俊、李雅璇:《青少年幫派犯罪之預防與矯正》,《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第11期。,認為我國大部分地區青少年幫派組織不能完全等同于黑社會組織。有些學者就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會性特點對青少年團伙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如關于青少年團伙犯罪行為模式基礎的分析、關于青少年團伙形成的心理原因的分析等③王宏亮:《社會學視域下的青少年團伙犯罪》,《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劉翠花:《青少年團伙犯罪的特點、心理成因及預防》,《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聞靜、張連華《關于青少年團伙犯罪的思考》2003年第7期。,提出了青少年的共同需要、模仿、逆反、冒險、團伙優勢等是青少年團伙形成的主要心理基礎。

三是對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的預防、矯正研究。從立法、預防和懲治措施等諸方面開展了研討。④劉翠花:《青少年團伙犯罪的特點、心理成因及預防》,《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杜文俊、李雅璇:《青少年幫派犯罪之預防與矯正》,《青少年犯罪問題》2009年第11期。

總結現有關于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的相關研究,關于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特性、青少年團伙或幫派形成的心理基礎等的研究結論,為筆者開展青少年同伴圈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學術基礎。但筆者認為,已有的相關研究,存在兩個明顯的不足。第一,現有的研究主要針對青少年團伙或幫派而開展,并以團伙、幫派或黑社會組織的屬性特征為判斷標準對青少年群體性活動組織開展研究,尚沒有以處于邊緣化初期的偏差青少年街頭生活的基本單位——同伴圈開展相關研究。而筆者認為同伴圈還沒有衍化為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組織,處于同學、朋友集聚期,或者說團伙或幫派的前屬期。但作為青少年街頭生活的基本形態,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且有著其自身的特征和衍化方式,對其關注和研究可以豐富研究者對偏差或邊緣青少年的理解和認識。第二,現有文獻更多側重于心理學、犯罪學、社會學的研究視角,注重青少年團伙或幫派這一現象存在的現狀及原因分析,缺乏對于青少年團伙或幫派現象的產生過程,以及青少年團伙或幫派行為對青少年成長性需要滿足或自主性實現的關系研究。而從社會工作的視角出發,了解和理解一個群體的生命軌跡,理解其行為和生活形態背后的生命意義,對于更好地協助青少年群體實現人生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筆者以某社區青少年矯正對象為研究對象,聚焦于從學校游離至街頭,開始街頭生活之后的基本生活方式開展質性研究。通過對22名研究對象的深入訪談,發現了同伴圈是青少年街頭生活的基本單元或生活形態。筆者通過資料分析,形成了對青少年同伴圈的形成過程、青少年同伴圈對于青少年自主性發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發現。基于研究發現,筆者對青少年矯正社會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二、青少年同伴圈的形成過程研究

根據受訪者訪談資料的分析歸納,筆者發現青少年同伴圈是伴隨著玩而產生的;他們因玩的需要,在玩的過程中形成聯盟,結成玩伴;玩伴們在追求共同利益,特別是在應對沖突糾紛時,逐漸形成同伴圈;同伴圈的成員彼此有一種認同感。

(一)玩

本文中所指的“玩”,主要是指受訪者脫離學校后以網吧和游戲機房等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網絡游戲等為主要手段的娛樂生活;同時也包括少數受訪者在娛樂過程中與其他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沖突和糾紛、打架,這些行為作為“玩”的衍生產物,與網絡游戲和網吧活動一起構成青少年的“玩”的生活內容,他們對這些“玩”的形式或內容津津樂道。

1.玩的起始時間與玩的類型

大部分受訪者從初二開始受同學影響而接觸網絡游戲。也有一些受訪者一開始并不直接進入網吧,他們與同學或朋友在課外一起玩,如打籃球、踢足球、溜冰等等。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慢慢建立了交往圈,隨著交往圈的擴大,他們接觸人群多了,也跟隨結交的朋友開始嘗試不同的玩法,最終網吧都是他們娛樂生活的主要場所,網絡游戲活動是他們普遍參與的娛樂活動,甚至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

歸納研究對象的訪談資料,青少年們認為玩有兩種類型,一是進入網吧或者游樂場所的游玩方式,二是把街頭閑逛、惹是生非作為玩的方式。

青少年認為進入網吧或者游戲場所游玩,主要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與父母和學校的對抗。當發現青少年沉迷網絡時,父母往往加倍地管教,學校也會以強硬態度予以規勸、批評或者處分。但這一切都會加劇青少年與家庭和學校的對立沖突關系。離家離校出走成為青少年反抗的主要方式。二是流行文化給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如蠱惑仔,是很多受訪者都提到的影響他們對“酷”的定義和行為追求的香港影視片。他們的玩以及玩的方式及追求的感覺很多方面是緣于對這些影視劇情節的模仿性。

把在街頭閑逛、惹是生非作為玩的形式和內容,雖然這個過程發生很多糾紛和沖突,但青少年們的感覺是“好玩”,覺得打人、欺負人本身也是很好玩的。究竟什么原因使這些青少年有如此行為和偏好呢?進一步的訪談發現,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從小被欺凌的經歷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報復和玩弄的心理。通常被欺凌的經歷最早發生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二是會為了朋友,或者在女生面前示強而發生打架糾紛事件。按照受訪者的說法,打就是為了爭口氣、為了幫朋友、為了面子。所以街頭的打架并不一定是因為具體事件而引起,而受訪者也常常把街頭的打架糾紛視為是一種游戲,一種玩,但這種所謂的游戲和玩的背后,則是他們探索自我、實現自我、學習與同伴交往、處理沖突的一種社會化實踐。

2.玩與青少年角色與行為規范的習得

當“玩”成為受訪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他們主要的生活方式時,玩的過程中慢慢出現的角色分工,玩的內容和玩的方式對他們行為規范的習得就發生了影響作用。當網絡游戲成為青少年“玩”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時,網絡對青少年角色型塑及行為規范的習得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受訪者幾乎都把玩網絡游戲視為他們走出課堂、走入街頭社會的主要生活內容。他們玩的游戲如魔獸世界、傳奇、勁舞團、夢幻西游等讓他們在沉迷的同時,在價值觀、性格、行為等方面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網絡游戲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虛擬版的現實社會,在里面可以釋放所有的人的本性,也演化著成人世界諸多不良要素,如暴力、血腥、價值、欺騙、權利等等。在游戲中那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拼殺,視對方為怪獸而不再有任何人的感覺的長期浸染,使青少年的暴力血腥傾向日益膨脹,現實生活中的打架和暴力沖突事件的頻繁發生,也與這種網絡游戲行為有直接的關系。

受訪者在學校或家庭生活中受挫后,他們能在網游中得到滿足,找到歸屬感。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實現了對青少年現實生活的替代和遷移,為處于發展和沖突之中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可以完全沒有煩惱的新天地。而網絡游戲的游玩過程,是青少年共同建構關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角色地位、行為特征、價值取向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青少年根據游戲互動中的規則參與的同時,就是建立自我認同以及根據“網上的社會期待”塑造角色和角色行為的過程。青少年在游戲過程與網絡環境中進行“角色換位”,把自己“假定成”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并按照自己理解的角色規范進行角色實踐,并通過游戲信息的反饋驗證自己的角色行為。在多次的實踐和驗證下形成自己在現實社會中扮演各種角色的尺度。游戲過程中的“網絡環境”為青少年理解角色、扮演角色、形成角色定位提供了反復實踐的機會。網絡游戲中所彌漫的價值取向、人際關系、行為方式,給正處于自我認同探索的青少年以非常大的影響。網絡游戲的角色實踐,使他們形成了相同的話語內容、生活方式,構成了共同的行為模式和處事原則,并逐漸形成了圈內生活。這個圈內的生活與主流社會的青少年有不一樣的學習內容、不同的交往方式、他們逐漸具備了自己的同伴圈,以及同伴圈內的文化認同。

(二)玩伴

玩伴是受訪者在街頭生活的主要社交關系。對于一些曾經離開居住社區到外區上學的青少年來說,他們輟學或退學后回到居住社區所交往的玩伴,基本上是那些從小就很要好的小朋友,從小的伙伴是玩伴的核心群和同伴圈的雛形。

一些學校處于居住社區的青少年,或者還在學校讀書的青少年,他們因同學而成為玩伴,在玩的過程中又結識新的玩伴,玩伴圈越來越大。一些受訪對象是在網絡游戲的過程中結識玩伴并結成同伴圈的。受訪者普遍反映,他們喜歡和習慣于一幫人在一起玩,覺得只要在一起就是很開心的。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候人小,一個人總是很寂寞的,總希望有一幫人一起玩,大家在一起很開心的。他們在網絡中玩在一起,大家都在QQ中聊天。即使現在很多人上班了,沒有時間玩在一起了,下班回家,就上網QQ,看是否在,如果在,就聊聊天,然后睡覺了。感覺大家還是都呆在一起的。

青少年們在玩的過程中結識朋友,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個滾兩個,兩個滾四個,越滾越大。他們崇尚和癡迷蠱惑仔的樣子,片中主角如何被人家打,大家如何出來玩,如何打,如何一點一點地獲得圈里的位置,感覺與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一樣的。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也是這樣,也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所以就也想試試看。抱著這種想法,一幫人先是打籃球、踢足球,后來打游戲機、玩電腦等,還有小花園聊聊天,要么大家一起去唱歌。開始幾個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慢慢的象滾雪球一樣的,如出去打架,認識幾個人,出去踢球,認識一些人等,就這樣一滾二,二滾四,越滾越大,最大的時候可以滾到20-30人的規模。

(三)沖突

游戲機房與網吧的不同是它的對打和對機游戲方式。一些受訪對象在游戲機房因玩游戲而遭遇沖突。在一個充滿競爭和沖突的游戲環境中,解決沖突以及為解決沖突而形成的同伴交往關系,不斷建構著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并使他們的社會化過程具有了沖突性和群體聯盟性特征。

通常來說釁事者是知道對方的底細的,如在什么學校、住在那個社區等。他們會候在校門外,或者候在街頭,糾著一幫人過來找事。其實他們就是想要錢。所以游戲機房或者網吧游玩的時候發生的沖突,往往會衍生到游戲場所之外街頭社會的群體之爭、幫派之爭。前一種沖突往往是受欺者遭受皮肉之苦及金錢損失落荒而逃,后一種沖突就會引發幫派之間的糾紛和持續的爭斗。為了不被欺負,一些玩伴也會投身于某幫派門下求得保護,在免遭別人欺負的同時也可能成為了幫派的打手。

發生沖突時,如果是因為個人之間,或者一個人與對方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另一個人會勸的,但如果勸不住,他們打起來了,旁邊人也會幫忙的。尤其是當朋友與他人發生沖突的時候,即使本來不參與的,或拉住的,但看到朋友吃虧了,就會上去幫忙的。可能因為是男孩,正處于血氣方剛的時候,覺得解決的方式就是以暴制暴。但有時候即使沒有什么特別的沖突,就是一群人走在大街上,沖突也會惹上來的。在回擊沖突、或者主動出擊的時候,打架是這些青少年的主要表達和解決方式,或者說同道相處的主要方式。

玩和因玩而產生的沖突,成了受訪者街頭生活的主要內容和交往形式。在玩中產生沖突,為對付糾紛結成聯盟,或者從小的玩伴在進入街頭社會后自然組成的同伴聯盟。這個同伴聯盟就是一個同伴圈,即由玩和玩中產生的關系建構而成的,有角色分工、有規則、有認同和歸屬感的同伴關系圈。

(四)彼此認同

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認為在玩的過程中能夠結成同伴圈的主要原因是覺得彼此都是同一種人。

有的受訪對象說,他們一幫人,家境都很特殊,有的是有個后爸,有的是父母離異的,父母不管他們,隨他們做什么的;有的是父母忙,只顧自己,也對他們不管的,只是在桌上扔點錢,也不問他們在外面認識了什么朋友。他們這些在外面玩的人的家庭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所以,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在聊天和喝酒的時候都會說起自己的家庭的。大家喜歡在一起,就是因為覺得大家都很像,思想等都很像,家庭情況、喜歡的事情、喜歡的游戲、思維方式、沖動等不理智、覺得好玩就行等等這些都很像。因為這個“像”,使大家對彼此有一個認同,對大家的同伴圈有一種歸屬感。大家愿意聚在一起,吃住玩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支持。

我們發現,受訪者的同伴圈是在他們的玩及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大家首先覺得是一個相同的群體,彼此接納和認同,開始交往和聚集在一起。在交往的過程中有些同伴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形成彼此的支持和認同。當面對外力欺負時,他們共同抗爭一致對外,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這個有彼此認同和接納、結成聯盟共同抗爭外界、共同行動的小團體,就是一個同伴圈。

自從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后,受訪者在玩的過程中接受的游戲訓練,以及他們與玩伴發生沖突時的交往行為,從本質上遵循的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相互競爭的自然界法則,同伴圈是他們生存中的重要資源和生存的意義所在。當他們受到欺壓時,同伴圈幫助他們抗擊外界及維護自身的利益,當同伴圈的朋友遭到欺負時,他們義不容辭鼎力相助。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同伴圈,他們也為了同伴圈的朋友而每天完成各種活動。他們在同伴圈內獲得角色、地位和歸屬,也在參與同伴圈行動的過程中獲得承認、尊重和滿足。

同伴圈的成員可以分為兩種,核心圈和隨從者。核心圈是同伴圈的起源和關鍵組成力量。但隨著青少年交往活動頻率和規模的擴大,也有一些追隨者加入同伴圈,他們參與活動,聽從安排,享受與大家在一起的時光,也成為同伴圈的固定成員。當受訪者講起他們的關系和為什么有這么強的凝聚力的時候,他們常常用“好朋友”三個字來概括和表達。好朋友之間也有他們認同的相處原則。比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為了面子不愿辜負朋友的期待、在乎、友情等等。

三、對青少年同伴圈的理論思考

筆者提出同伴圈的概念是因為青少年不僅是組成玩伴的集合,而很大程度上結成了真正的同伴聯盟。他們是基于規則發生互動;有一種歸屬感;形成群體自己的規范,包括游戲、穿著,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動。一些關系緊密,并開始在網吧之外的街頭社會有黑道交易的同伴圈,還會形成成員為共同目標而努力的結構或等級組織(如領導者或其他角色)。生活在同伴圈中的青少年會發現合作的價值,形成共同目標的責任感和忠誠感,學習社會組織如何實現目標等很多經驗。

皮亞杰等一些理論家認為,同伴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起到了與父母同樣重要的作用。①Harris,J.R.The Nurture Assumption: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New York:Free Press,1998.Harris,J.R.“Socialization,Personality Development,and the Childs Environments:Comment on Vandell.”Developmenal Psychology.vol.36,2000,pp.711-823.韋伯斯特新大學詞典把同伴定義為“相互之間具有同等地位的人”。發展學家也認為同伴是社會地位相同的人,或者是至少在某些時候行為復雜程度相似的個體。②Lewis,M.and Rosenblum,M.A.Friendship and Peer Relation.New York:Wiley1975.同伴的典型特點是有同等地位和權力,如果他們希望友好相處或者實現共同目標,就必須學會理解彼此的觀點,互相協商、妥協、合作。因此,同齡、同等地位同伴的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獲得在不平衡氛圍的家庭中難以獲得的社會能力的發展。

根據勞倫茨·斯坦伯格(Lawrence Steinberg)和蘇珊·西爾弗伯格(Susan Silverberg)的觀點,青春早期對同伴的強烈順從是自主發展的必要步驟。①Steinberg,L.and Silverberg,S.B.“The Vicissitudes of Autonomy in Early Adolescence.”Child Development.vol.57,1986,pp.84-851.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對父母依賴逐漸減少,但是他們還沒有自信堅持己見,因此需要同伴接納提供一種安全感,并且依附他們。如果他們常常完全順從成人的規定和價值觀而沒有機會與同伴在一起,就不可能得到這種接納。

上述各類論述,為筆者理解受訪者的同伴圈現象提供了理論指引。同伴圈對青少年自主性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社會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但需要進一步反思的是,這種對青少年的社會化產生極大影響和制約作用的同伴關系,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關系呢?

一般來說,關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主體與客體、客體之間、客體構成要素之間相互溝通、由此達彼的“通路”。②沙蓮香:《“己”的結構位置——對“己”的一種釋義》,《社會學研究》2000年第2期。關系可分為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在本質上是心理的、人格的。人際關系的一個特點是它是在人際溝通中形成的,通過接觸,形成印象和判斷,產生某種好惡親疏之感等等,由此,又可以將人際關系理解為心理關系。由于人是社會生活的主體,因此,各個生活領域都充斥著心理距離不等的親疏遠近。人際關系,它就像個橫斷面一樣,插入社會關系。人際關系與社會關系的這種交錯,就成為社會資源之配置、分配和轉移等,提供了一種“人工”之路。

“關系”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特殊功用:

梁漱溟在談到中國社會的“本位”問題時提出,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也是關系本位,“倫理本位者,關系本位也”。也就是說,在社會與個人相互關系上,中國社會既不是把重點放在個人,也不是把重點放在社會,而是放在“關系上了”;中國倫理看重的是“此一人與彼一人之相互關系,而忽視社會與個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由此,梁氏說,倫理社會所貴者一言以蔽之曰:“尊重對方”。③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明路書店1949年版,第101頁。

許烺光提出“情境中心”概念,用以說明中國人的相互依賴性特點。“情境中心”態度取向是“以一種持久的、把近親連結在家庭和宗族之中的紐帶為特征。在這種基本的人類集團中,個人受制于尋求相互間的依賴”。④許烺光:《宗族、種族、俱樂部》,華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60頁。“情境中心”概念,提示出個人的依存性和依存關系的多重性。

費孝通使用“差序格局”概念來說明中國人的關系特點。他說,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遇到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儒家最考究的是人倫。“倫”是什么呢?我的解釋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生社會關系的那群人里所發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差序格局是“一個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⑤費孝通:《鄉土中國》,三聯書店1985年版,第25-29頁。“差序格局”這一描述性概念,蘊含著一個重要觀點,即中國人的社會關系是以己為中心、大圈套小圈的“關系圈”。

金耀基使用關系性和個體自主性來說明中國人人際關系特點。他認為,儒家的關系視角為中國人提供了一條途徑,使他們能夠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社會關系,“個體乃是一個關系的存在,被賦予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主性,并置身于一個復雜的、富于人情的關系網絡中”。中國人以個體同其它個體或群體共有的“歸屬性特征”來與之發生“多元的”認同關系;“個體擁有的歸屬性特征越多,就越能拉關系”。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拉關系”這一人際裝置中,使人類固有的“關系”變成能夠起到社會資源“調動”作用的東西,這是金耀基說的“把關系的建構作為一種文化策略來調動社會資源,藉以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達到目標”。①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9-71頁。金耀基的這種“文化——關系”思路,給人們提供了寬泛的思考空間。

從四位學者的觀點,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是中國社會的“關系本位”,其義在于把社會生活重點“放在關系上了”(其重點不是社會,也不是個人);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個人,是依賴于他人的“關系者”。二是成為社會本位的這個“關系”,是以人倫為準則的“圈子”、“關系網”,其社會實質是個人對個人的私人關系。三是“圈子”中的這個個人,是關系的中心,有自主性。

分析受訪者的同伴關系,筆者發現在同伴關系建立之初,青少年更在乎一種關系帶來的感覺與反應,一種平等、自由、尊重、接納、認同、歸屬感的獲得。當同伴關系衍變成為同伴圈時,這時候的關系對青少年的影響更體現在青少年同伴關系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這種相互依存性和依存關系的多重性在青少年身上凸顯,有的是相互平等的;有的是呈層級分布的;有的是合作的;有的是命令和服從的;但彼此依存、彼此依賴。在這個關系中,他們彼此認同。一旦發生與圈外的糾紛和沖突,他們會團結一致,一致對外,他們也會爭取更多的其他伙伴圈前來相助。關系對于青少年獲得社會認同和獲得生存空間有非常大的影響。

我們從同伴圈的研究中發現了青少年對于關系的依賴。這種依賴關系豐富了筆者對青少年自主性發展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自主性是依附于關系之中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關系可能會促進青少年自主性的萌發,如一些同伴圈中的核心領袖,他們承擔了促進關系的維持和發展的領導功能,在承擔領袖角色的同時,培養了其自主性的發展。但有一些青少年也因對關系的依附而推遲了其自主性的發展,如同伴圈內的一些隨從者,他們會滿足于服從和依附,不思考、不主動,一切隨大流,安于同伴關系的玩樂中被動地接受任何安排,自主性發展受到制約。因此,青少年的自主性發展是具有很強的群體性和相互影響和制約性特征的。

四、青少年同伴圈研究對社會工作的啟發

筆者通過對青少年同伴圈的研究發現,進入社區矯正體系接受刑法執行的青少年罪犯,他們的很多行為處于幫派行為的邊緣,或者是接受幫派委派而發生的。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成為嚴格意義上的幫派組織的一員。只有很少的1至2名受訪對象陷入幫派組織中,并成為該組織體系中的骨干成員。但受訪者自身結成的同伴圈,他們之間卻已經形成了比較高的凝聚力,有初步的自然形成的角色分工,有一定的地盤意識,要遵循內部的團體規則,所以這些同伴圈已經超出了一般松散型的同伴或伙伴關系,具備了幫派組織的某些要素,雖然他們以玩為主,但常受到幫派組織拉攏,個別青少年已經成為幫派組織的幫手。同伴圈內的青少年失敗的學校經驗、緊張的家庭關系、渴望尋找新的經驗、追求獲得被尊重的內在需求,這些構成他們對于群體關系的追求和認同的內在邏輯,而幫派組織中大哥的“關照”、“幫忙”、“支持”、“溫暖問候”、“撐腰”、“罩著”等等,成為吸引青少年接受或者加入幫派組織的重要因素,也成為青少年加入幫派組織或者參與幫派活動的內在動因。因此處于幫派組織萌芽狀態的同伴圈現象,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應成為社會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以同伴圈為主要形態的協同性群體行為,為青少年尋找自我和實現自我提供了支持,并創造了獲得自我認同和價值的機會和場域。青少年在尋找自我、追求價值的過程中參與群體性活動,獲得了同伴群體認同,實現了自我價值,由此更強化他們的行為和交往,逐漸形成以同伴圈為依托的自衍行為和生活方式。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相互刺激和產生結果的發展過程,青少年自身的尋求自我和價值追尋是核心動力。或者說,同伴圈成為青少年主體性不斷萌發的支撐載體,滿足了青少年實現自主發展的根本需要。這是需要引起社會工作者高度認識和關注的。

由此的結論是青少年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只有把握了青少年追求自主性發展的內在需求,以符合青少年同伴相互支持的形式開展服務,不斷提升和引導青少年對生活和生命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內化及優化其自主發展的方式和途徑,才能真正符合青少年的發展要求。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Delinquent Adolescents’Partner Circle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Social Work Studies

FEI Meiping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with adolescents under community corrections,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Partner Circle i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adolescents’street life.The formation of such Partner Circle undergoes stages of“playing together”,“becoming playing buddies”,“forming fixed Partner Circle based on interest”and finally “developing mutual recognition”.The formation of such Partner Circle reflects the adolescent’s need of self-motivated development,and such development is social,mutually influential and mutually restrictive.The above knowledge provide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on social work studies.

delinquent adolescents,Partner Circle,social work

本研究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社會工作視角下的偏差青少年社會關系干預研究》(課題編號:08 B S H024)資助 。

費梅蘋,女,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矯正社會工作。

C916

A

1008-7672(2010)03-0018-08

徐澍)

猜你喜歡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關愛青少年的胡耀邦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青少年書法》征訂
藝術品(2020年12期)2020-04-28 02:08:24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中國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小视频免费|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综合五月| 中文纯内无码H|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成人资源|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成年人国产网站|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第一页|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伦视频|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先锋资源|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秋霞国产在线|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亚洲第一页| 欧美一区国产| 亚洲三级色|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