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雜油753屬半冬性甘藍型油菜品種,全生育期比湘油13號略早。子葉較大,幼苗直立,葉片大,淡綠色,繁茂性好,葉緣缺刻,裂葉少,葉柄長度中等,莖稈堅硬,抗倒性強。株高18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00個,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數75個,角果較長大,每角粒數21粒,千粒重4.3克。冬前長勢強,田間繁茂性好。較耐寒抗倒,春季低溫陰雨結果好,田間分段結實現象少。在湖南省區試中,對菌核病和病毒病具有較好的抗性,成熟時“黃絲亮稈”。在2003年~2004年度湖南省油菜區試中,每667平方米產量184.49公斤。
湘雜油188該組合屬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雜交油菜新組合,全生育期220天。子葉中等,幼苗直立,葉片大,綠色,繁茂性好,裂葉少,葉柄中等,莖稈較硬,抗倒性好。株高1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9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00個,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數80個,角果較長大,每角粒數22粒,千粒重4.0克。田間菌核病、病毒病發病率較低。冬前注意防治蚜蟲和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注意成片種植,確保品質。
中油雜11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高產、優質油菜雜交種,屬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油菜種,2004年通過湖北省審定,2006年通過全國審定。幼苗半直立,葉色暗綠,頂葉片較寬,側疊。株高180厘米,植株性狀較好,主花序較長,花瓣鮮黃色,分枝節位45厘米,一次分枝8個~10個,二次分枝3個,單株有效角果數380個,平均每莢粒數20粒,千粒重3.6克。在南京市六合區試驗、示范期間,該品種表現出較強的雜種優勢,不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品質優良,而且產量優勢明顯,深受當地種植農戶青睞。
亞科28湖南亞華科學院選育的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油菜,全生育期219天。株高1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數8個~10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00個,每角粒數22粒,籽黑色,千粒重3.65克。田間菌核病、病毒病發病率低,抗倒性好。2001年~2004年參加湖南省區試,每667平方米產量153.1公斤。苗期注意抗旱排漬,并抓好蚜蟲和菜青蟲的防治。后期注意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濕度,防治菌核病等。
五彩紅薹2號早中熟豐產優質雜種一代。株高約48厘米,開展度約60厘米。植株葉長27厘米,葉寬24厘米,葉柄長15厘米,紫紅色,有少量蠟粉,葉有裂片,為三角形尖葉,葉表面光滑,邊緣少皺。菜薹紅紫色或紅色,有少量蠟粉。菜薹肥嫩,橫徑約1.8厘米,薹生葉呈寬三角形,薹葉長18厘米,寬約14厘米,葉柄長23厘米。側薹多而整齊、產量高。較耐熱、耐寒。從播種到始收60天左右。本品種突出特點是高產,菜薹發生旺盛,多而整齊;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長江流域地區宜作早中熟栽培,是秋冬季紅菜薹豐產栽培的主栽品種。
五彩紫薹2號早中熟亮紫色雜種一代,從播種到始收約60天。植株生長勢強,開展度65厘米,株高50厘米。植株葉色深紫。菜薹皮色亮紫,無蠟粉,色澤艷麗均勻;菜薹肥嫩柔軟,橫徑約1.9厘米,薹葉少,商品性好。主薹退化,側薹發生多而齊,第一側薹有6根~8根,總薹數最多可達40多根,產量高,每667平方米產量有2000公斤~2500公斤。較耐熱、耐寒,抗病性強。該品種品質和產量俱佳,適宜作優質豐產早中熟栽培,是目前湖南面向超市、餐館,外運廣州、深圳等地的主栽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