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哈爾濱市呼蘭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哈爾濱 呼蘭150200)
該魚口小、端位、體側扁、細鱗、體色有綠、黃、藍、白、紅色,腹部灰白。魚苗階段以蜉為食,魚種、成魚經馴化可投喂人工飼料,并能集中搶食。具有皮膚呼吸功能,耐低氧,生存溫度0-41℃,生長速度介于鯉鯽之間,3齡性成熟,在北方地區一般6-7月進行繁殖。
(1)親魚培育及選擇
2008年10月從遼寧購入商品魚3000尾,平均體重550g,解剖觀察雌雄魚性腺均為細線狀,且透明。利用電廠余熱經過冬春馴養和強化培育。2009年4月檢查雌雄親魚基本發育成熟,個別個體600g,性腺成熟系數達21%。2009年5月22日,我們從中挑選外觀卵巢發育明顯、卵巢輪廓清晰的400尾雌魚,能擠出少量精液的600尾雄魚,用于人工繁育試驗。
(2)雌雄鑒別
(3)催產
采用的催產劑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 C G)、促排卵素2號(R H-122)、地歐酮(D O M)水劑,將三種催產劑配成水溶液后,逐尾背鰭基部一次性注射。雌魚劑量為R H-1225-10c c g/k g,H C G800-1000國際單位/k g, D O M1-2m g/k g,雄魚劑量減半。
(4)產卵及孵化
注射后的親魚放在60m2的產卵池中,池底布滿魚巢、產卵水深20c m,流水刺激。在水溫22-24℃時,經16 -18小時,出現發情行為,開始自然產卵,持續時間10-12小時。
將粘滿受精卵的棕片移入水泥池中,卵破膜前采取流水孵化。破膜后采取靜水充氧孵化,在水溫24-25℃時,孵化40-48小時出膜,出膜后5-7天出現“腰點”,即可轉入烏仔、夏花培育階段。
2009年挑選性腺發育較好的雌魚400尾、雄魚600尾,進行了人工催產試驗,獲產284尾,產卵312.4萬粒,受精卵243萬粒,經8天孵化,孵出魚苗181萬尾,平均孵化率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