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軍
(東寧縣水產局 黑龍江 東寧 1572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對自然水域魚類的消費,逐漸成為水產品消費的時尚, 也反映出人們對安全優質水產品的需求日趨強烈。將野生柳根魚放入池塘, 采取一系列健康生態養殖方式進行養殖, 既能確保野生魚類產品安全, 又能保證產品產量、質量和養殖經濟效益。
1.1 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以5— 10畝為宜, 水深 2— 3m, 能夠越冬, 靠近河流附近的沙石塘最好(這樣底質的池塘養出的成魚身體呈流線型、體色與自然水域魚體一致),底部淤泥不超過10cm。
1.2 水源條件。池塘注、排水方便, 水源為河水或井水, pH值6.5— 7.5, 水質清新,無污染。
1.3 消毒、施肥。魚種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 每畝用生石灰100kg,待清塘藥物失效后,根據池塘底泥情況適量施入有機肥或無機肥,一般畝施有機肥200kg或無機肥10kg左右, 培育浮游生物。
2.1 苗種來源及規格。春季用梁子在河中接或用懸網捕,盡量減輕魚體損傷, 規格盡量一致, 一般60— 120尾/kg。
2.2 魚種消毒。魚種放養時用3— 5%的鹽水浸洗5分鐘。
2.3 魚種放養。魚種放養直接關系到養殖周期的長短, 養殖周期為2年的池塘放養魚種規格為 60—90尾/kg,野生柳根魚放養密度30— 35kg/畝, 可搭配適量花、白鰱魚種放養。
3.1 飼料的選擇。野生柳根魚為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體中以水生昆蟲、浮游生物及植物碎屑為食, 人工飼育可采用豆餅粉、玉米粉、糠麩等植物性飼料為主,配以適量魚粉投喂, 以滿足魚類正常生長需要。
3.2 水質管理。池塘水要保持清新,透明度較好, 富溶氧狀況。勤注新水, 在七、八月份高溫季節, 用更換新水的方法, 先排出三分之一原池水再注入新水。為創造良好的水域生態環境,七月份后每半月向池中潑灑生石灰水凈化水質, 用量為15— 25kg/畝。
3.3 投喂方法。飼料臺設置在緩坡淺水處,距岸邊1.5m左右,用塑料布鋪于池底, 四角用石塊壓牢,喂食時將飼料捏成團狀投在飼料臺中間,有條件的可將飼料壓制成顆粒投喂,日投飼 3— 4次,堅持“三看四定”原則,以讓魚吃飽又不剩殘餌為準。
3.4 病害防治。養殖過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必須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則, 可采用食場掛袋、飼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方式預防疾病的發生,必須使用藥物時應執行《無公害食品—水產品藥物使用準則》。
4.2 生態養殖效益高。由于選用沙石底質池塘養殖, 投喂不含添加劑飼料,經 2年養成,畝產150— 200kg,生態養殖的品質完全可以與自然水域捕撈的相媲美, 市場銷售價格為44— 50 元/kg, 畝產值6500— 8000元, 畝純收入3200— 4000元(普遍2年為一個養殖周期),平均畝年純收入1600— 2000元。
4.3 苗種采集比較方便。野生柳根魚分布于我省綏芬河、吉林省圖們江等自然水域, 具有季節洄游的生物學特性, 可集中采捕苗種,有利于人工養殖。
4.4 野生柳根魚生態養殖技術便于推廣。該魚喜寒冷,生存于水體底層,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強、耐低溫等生物學特征, 生態養殖技術比較簡單, 易于操作,適于在我省養殖。
4.5 漁民養殖積極性較高。經過5年的試驗和推廣, 目前我縣野生柳根魚生態養殖已發展到350余畝,該養殖方式已為漁民認可,明年還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4.6 養殖周期相對較長,養殖資金回籠較慢。由于該魚為小型成魚,要想獲得大規格商品魚(體長15cm以上)和較高經濟效益,要求養殖池塘必須能夠越冬,經2年養殖方可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