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生,陳玉鑫
(1.佳木斯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2;2.同江市水務局,黑龍江同江156400)
河流作為城市發展的關鍵資源和環境載體,不僅制約著城市的發展,而且是影響城市風格和美化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沒有城市河流作為點綴,沒有豐富的水面與城市景觀相映襯,城市的文化內涵就不能充分展現。而且城市河流作為城市系統中的一種自然地理要素,對城市生態建設意義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為城市生活和生產提供就近水源,可以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和洪澇災害,為城市綠地的建設提供基地,為市民創造文體娛樂、親近自然的空間。但是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各城市河流的開發現狀參差不齊,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河流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要素,正在被城市建設者所關注,其生態功能的應用,也逐漸被引入到生態城市的建設中。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河流由于大量承受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都比較嚴重。佳木斯市區內有英格吐河、音達木河、杏林河、王三五河等4條主要河流流過。在主城區河段,穿堤排污管道多而亂,而且向河道排放的大多是未經處理的污水,再加上沿河兩岸居民及工商企業密集,居民任意向河道傾倒殘土、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使幾條河流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都有不同程度的惡化。雖然經過近期初步治理后污染狀況有些改善,但河流的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不斷被人為縮窄,或者是水質污染嚴重時一埋了之。這帶來的后果就是,城市調節雨洪的能力越來越低,一遇降雨,到處積水,損失越來越大。佳木斯市區內的英格吐河、音達木河、王三五河等河流的城區部分河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縮窄現象。杏林河城區段已全部改為暗涵。河道天然調蓄功能嚴重萎縮,加重了內澇發生的機率。
目前國內城市河流治理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略感美中不足的是,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一般只考慮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資源功能和生態功能。河堤年年加高,且大都采用混凝土、塊石等方式護砌,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使人類自動放棄了數百年來的親水環境,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佳木斯市區內的英格吐河、音達木河、王三五河等河流兩岸現均為土堤混凝土板護砌,近期規劃為了減少動遷量城區部分更是變為完全渠道化方案,河道主槽采用矩形斷面,采用混凝土板護底,兩側采用漿砌石擋土墻,已完全變成了人工河道。
據有關資料介紹,在城市中保持自然是當今國際上先進的城市治理準則,河道的治理也不例外。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對破壞河流自然環境進行反思,都在逐漸將河流進行回歸自然的改造,包括疏浚河道、挖低漫灘,甚至退堤、擴大漫灘,重新恢復河流兩岸儲水濕潤帶,并對流域內支流實施裁直變彎的措施,延長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時間,減低主河道洪峰量。修建生態河堤,恢復河岸水邊植物群落與河畔林,已成為河堤建設在國際上發展的總趨勢。
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區河道的整治都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堤岸,只考慮了行洪、排水功能,基本沒有考慮生態功能。從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出發,在河道治理方面,生態河堤建設要給予充分重視。生態河堤把水、河道與堤防、河畔植被連成一體,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建立起陽光、水、植物、動物、堤體之間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態系統。在進行城市水系規劃時,應該盡可能地保留城市內原有的河流、湖泊等排水通道,必要時應開挖人工湖,這不僅可提高城市的排澇能力,也可以改善城市景觀和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河流的生態功能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河流水質的好壞,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城市河流絕不應該是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納地,這對城市的生態建設將是致命的威脅。因此治理河流要標本兼治,只有重視污染源治理,加強截污工程建設力度,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這已逐漸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以佳木斯為例,佳木斯市區內的英格吐河、音達木河、王三五河等河流治理規劃中,兩岸的排污管道基本都采用了集中截流、集中處理措施,規劃完全實現后,城市河流的水質將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城市規劃中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促使人類向往自然環境,以和諧的方式處理城市與自然的關系。要充分結合城市景觀設計,把水景融入城市景觀,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富有情趣的水邊環境。從而通過良好的環境逐漸改變人們亂倒垃圾、亂放臟水的習慣。但這可能是一個較長期的目標。以佳木斯為例,由于歷史原因佳木斯市區內的英格吐河、音達木河、王三五河等河流沿岸工商場所眾多、居民密集,在治理規劃中,若要開辟出一定的濱水空間,必須進行大面積的動遷,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個相當大的資金壓力,對于佳木斯當前的經濟狀況來說很難真正實現這種理想化環境。
[1]王明軍,包廣來,許月光.中小河流治理與管理問題[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