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東
(克東縣玉崗水庫管理站,黑龍江克東164800)
近年來,節水灌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田間作物。克東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每年的旱災已經成為制約我縣農業發展的突出矛盾,玉崗水庫管理站是隸屬于縣水務局管轄的科級事業單位,職工15人,現有耕地400 hm2。本單位屬差額單位,工人以地頂工資,多余耕地可以租賃承包。為更好地發揮現有工程效益和實現土地的更大產出。近年來管理站新購進一批噴灌設備,確保了400 hm2耕地旱澇保收。
我們采取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節水并重,先進技術與傳統模式相結合,做到節水技術集成聯合,措施連用,形成完整配套的節水灌溉系統性工程。
按照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蔭標準,根據不同地塊的地勢、土壤和水源條件,選擇不同的節水灌溉模式,如地塊平整,壟向較長,且起伏坡度≤15°的地塊,則選擇滾移式噴灌機;若地塊較小、平坦,則選擇小型噴灌機或軟管噴灌。根據各種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作物自身的需水特點,適時適量灌水,達到精準程度。
2007年縣水務局在水庫管理站建成縣級節水灌溉示范項目,控制面積133.3 hm2,節水率達30%,取得了明顯的節水和增產效果。為了發揮示范區的整體示范效益,縣水務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制定了2009年克東縣節水灌溉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旱田節水發展目標和改造標準。管理站其余耕地均在其發展范圍內。在這一總體框架下,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資金合理用于節水灌溉工程基本建設,管理站所屬400 hm2耕地田間灌排渠系全部配套,促進了管理站各項事業的發展。
管理站以實施節水農業戰略為主導,將站屬耕地全部建成示范區,全力打造精品,共建節水示范區4個,主要種植甜菜、蕓豆、向日葵、大麥等經濟作物,在項目建設伊始,聘請省農機院專家實地調查指導,積極發展滴灌、微噴等高效節水技術。通過節水園區的建設,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率,起到了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工省效宏的效果。
發展節水灌溉,提高用水率不單純是資源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場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革命的實踐問題,使我們深深地感到節水成效的好壞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必須在機制上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必須攻破難點問題:
1)難點之一:推廣灌溉技術風險大、責任重,怕給職工造成成本負擔,步子邁不開,思想顧慮多。
2)難點之二:種地職工基本是單位的工人,普遍存在著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的問題,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較慢。
3)難點之三:種地職工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選準切入點,找準突破口,瞄準結合部位,典型示范,真誠服務,跟蹤問效,從3個機制入手,做到3個到位:
按照水庫管理站運行的具體情況,我們主要先由管理站主要領導承租一部分耕地,帶頭示范,首批示范項目,不收供水水費,極大地降低了成本。職工看領導帶頭,也紛紛積極主動承租示范耕地。縣水務局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這些節水灌溉示范戶進行重點扶持、重點指導,推廣工作逐步展開。做到推廣一片、穩定一片、效益一片。通過典型示范,讓職工看到節水效益,讓一部分職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上的認可。
由于我縣旱作農業的特點,幾年來,縣水務局采取分批、分期的辦法進行技術培訓,我單位組織典型戶分批到縣其他科技示范園區進行現場培訓,讓示范戶不但從理論上加深對節水灌溉技術要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實際操作本領,通過這種方式,逐步使所有種植戶掌握節水灌溉技術。
為了落實節水灌溉任務,管理站將水庫周邊耕地首批列為節水示范地。聘請縣水務局節水專家深入現場實地踏察,解決噴灌技術難題,指導種植戶噴灌,對噴灌前后地塊進行對比,打消了種植戶的抵觸情緒。促進了節水灌溉的推廣應用。
按照上級要求,所有噴灌設備實行統一采購,管理站委托縣水務局統一進行采購,招標后縣水務局與設備廠家簽訂購銷總合同,再由管理站及其他項目單位與廠家簽訂購銷分合同。管理站把設備款匯到水務局賬戶,設備到貨由管理站負責驗收,安裝調試合格管理站簽署驗收單,水務局代為付款,然后由管理站進行最終核算,并登記造冊和管理使用,保證了采購的設備及時全部到位。
由于2009年全省嚴重干旱,國家出臺有利政策,對購置噴灌設備積極抗旱的給予噴灌設備30%的補助。通過縣水務局和農機局等單位積極溝通協調,管理站新購置的25臺抗旱機械設備均得到國家農機補貼。
所有抗旱設施,統一歸管理站管理,抗旱設施都有停放場地,暴露在陽光下易老化或雨淋受潮易銹蝕的設備有庫房或遮陰棚,并定期粉刷除銹保養。灌機及零配件分類停放,整齊有序。管理站還建立了詳盡的技術檔案和使用、維修備案登記表。出庫有出庫單、借條等,入庫有設備完好率登記。
制定設備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對易損壞、易老化的設備及零部件及時更新換代,并建立相關使用、維修數據庫,確保抗旱設施長久發揮效益。
本地區節水灌溉所購噴灌設備投資在3 000~6 000元/hm2,管理站為了提高職工噴灌的積極性,噴灌機均無償提供職工使用,折舊費、維修費由單位承擔,其它人工、油料、車工等費用由職工自己承擔,根據噴灌機型號、柴油機等不同,平均費用在450~900元/hm2,各類作物噴灌后平均效益750~2 250元/hm2。2009年管理站400 hm2耕地全部實施噴灌,其中經濟作物面積占2/3,糧食作物占1/3。節水灌溉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經過噴灌的作物,全部獲得了大豐收,糧豆作物平均提高產量450 kg/hm2,經濟作物產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1]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噴灌工程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