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赟
山東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0
肝素是臨床常用的抗凝血藥,但在臨床使用中暴露出很多缺點,如:劑量個體差異大,自發性出血傾向,停藥后血栓易復發等,還有可引起血小板減少癥,長期應用可產生暫時性脫發、骨質疏松和自發性骨折等不良反應[1]。
隨著對肝素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對以往認為無活性的低分子組分對Xa因子和凝血酶(thrombin)的作用差異的認識,為開發LMWH的提供了理論依據,20世紀70年代末,LMWH進入臨床。
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是未分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中具有較低分子量的組分或片段,具有與UFH相同的母體結構。UFH是一種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分子量范圍為3000~30000。LMWH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新一代肝素類抗血栓藥物,是采用適當方法將肝素分級或降解得到的具有較低分子量的肝素組分或片段3000~8000。在臨床使用中,與肝素比較,LMWH抗血栓作用強,抗凝血作用弱于肝素,且具有皮下注射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體內半衰期長、出血傾向小,按體重給藥,抗凝效果可以預測等優點[2],目前已逐步取代肝素應用于臨床。國外已有超低分子肝素研究[3],其平均分子量為2000~3000,抗FXa/FIIa>30,已經進入III期臨床研究。
目前,國外LMWH商品約有十多種,我國進口的有6種,國內仿制的四類新藥生產企業約有十幾家。我國有低分子肝素鈉部頒標準。

表1 6種LMWH來源及結構特征
總的來說,LMWH的重要指標要求重均分子量小于8000,分子量小于8000 的組分含量不得低于60%,按干燥品計算,抗Xa效價≥ 70IU/mg,抗Xa/抗IIa≥1.5。除以上重要的鑒別指標外,還應包括鈉鹽與鈣鹽的鑒別,13C的核磁共振鑒別。檢查項中應包括酸堿度、溶液的顏色等常規檢查;微生物限度、細菌內毒素等安全性檢查;重金屬的限量、核酸類雜質、雜蛋白、總氮含量的測定等檢查[4]。
我國LMWH衛生部標準(WS-196(X-169)-97),其要求相當于BP總則,基本上只要求產品滿足LMWH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即重均分子量在8000以下,小于8000的級分不少于60%;每1mg的抗Xa因子效價不得少于70國際單位,抗Xa因子與抗IIa因子活性比不小于1.5,對雜質的控制也不是很嚴格,檢測方法不夠專屬靈敏。
LMWH的結構復雜,其中組成LMWH的單糖有10余種,各種單糖的糖環上還有硫酸基、乙?;炔煌娜〈鞣N單糖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及取代基的不同或者取代基但取代的位置不同,導致LMWH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5]。
不同的LMWH品種,由于生產工藝的不同,其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抗Xa/抗II活性比、硫酸化程度和末端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6種產品分子量的指標不同,除汀肝素鈉外,各種產品重均分子量在3000~6000之間,峰位分子量在4500~6000之間,汀肝素鈉重均分子量、峰位分子量與其它幾個產品相比,差異明顯,達肝素鈉和汀肝素鈉分子量大于8000的組分明顯高于其它幾個品種。抗Xa/抗II活性比指標也有明顯差異,依諾肝素和瑞肝素鈉相近,達肝素鈉、帕肝素鈉、汀肝素鈉相近,但與前兩者有明顯差異。

表2 6種LMWH活性比較
LMWH的制備是以肝素為原料(BP要求為從豬腸黏膜來源的肝素),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將其分級或降解,得到的具有較低分子量的組分或片段。目前多采用的是化學或生物降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亞硝酸降解,β-消除降解法,過氧化物降解法和肝素酶降解法,此外也有利用氧化降解法和季銨堿降解等方法降解,再利用有機溶劑分級沉淀、層析和超濾等手段進行處理。
LMWH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藥栓性疾病,不同的LMWH由于分子量、分子結構、抗Xa/抗II活性比等方面的不同,適應癥和臨床使用也不完全相同[9]。
國外學者過去幾年來陸續發現LMWH新的用途,2007年,美國FDA又新批準了將依諾肝素鈉用于治療急性ST心肌梗死癥的新適應癥[4];我國臨床醫生首創將低分子肝素與中藥三七提取物血塞通配伍治療,發現其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的效果奇佳[10]。
英國藥典(BP)從1993年版的1994年增補本中開始收載LMWH,目前BP收載了5種LMWH,分別是達肝素鈉、依諾肝素鈉、納肝素鈣、帕肝素鈉、汀肝素鈉,歐洲藥典(EP)收載的LMWH內容與BP相同,美國藥典(USP)在32版收錄了依諾肝素鈉。這5種LMWH的制備工藝不同,因而它們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硫酸化程度、抗凝活性、末端結構等均不相同,BP對它們的特點均有詳細的描述。近年來,隨著對LMWH結構研究的不斷深入,不斷增補對LMWH末端結構的描述,其中USP32版依諾肝素就加入了1.6-脫水結構的要求。
肝素類藥物,特別是LMWH銷售額增長迅猛,近年來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由于“瘋牛病”的泛濫,歐美各國已不再從牛羊副產品中提取而改用豬腸為原料提肝素,我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生豬飼養大國,肝素鈉原料來源豐富,是肝素生產大國,但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原料出口,而制劑進口,在高端市場競爭力低下。目前,我國已有國產的LMWH上市,但我國申報的低分子肝素沒有分級,基本上只能滿足BP總則的要求,對雜質的控制也不是很嚴格,檢測方法不夠專屬靈敏。目前,我國還有多個企業在仿制上述制劑的原料,為了提高國內企業產品質量,增加市場競爭力,除符合國際通用藥典的要求外,應根據生產工藝對LMWH進行分類,并針對不同工藝重點關注分子量及其分布和活性方面的不同,以及工藝中引入的特殊雜質,防止多硫酸軟骨素類似事件的發生;篩選快速、靈敏、適合我國國情的雜質檢測方法,制訂更為嚴格的質量標準,以更好地保障人們用藥安全有效,增強國產LMWH的市場競爭力。
[1]王威,甘露.肝素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臨床醫學雜志,2001(10):39-40.
[2]曹蘋,張麟生.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1,21(5).
[3]李京,范慧紅.低分子肝素藥用現狀及質量標準概況[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4(1):53-55.
[4]英國藥典.6.0版.
[5]石峰,姬勝利,遲延青,等.低分子肝素的制備方法及其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系[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3,24(2):101-104.
[6]張萬忠,胡曉東.低分子肝素的制備與純化.沈陽化工學院學報,2003(6):114-117.
[7]于廣利,管華詩.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備及其結構與活性差異[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001(3):673-680.
[8]何奇明.中國醫藥導刊,2007(3):230-230.
[9]劉小偉.低分子肝素鈣配伍血塞通治療短暫腦缺血45例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05,34(12).
[10]美國藥典.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