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威
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日前表示,北京市的醫院今后將試行無假日醫院,周六、周日及節假日都照常上班。這對節假日期間不幸患了急病,或者說對工作日期間生病請假不便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也讓人看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
但是,即便是這樣一個動機良好的規定,也同樣遭到“醫院需要付出高工資、高成本”的質疑。對此,丁向陽副市長算了一筆賬:北京市現有66家三級醫院,一個星期上5天班休息2天,這些醫院的資源在周末幾乎為零。如果把這兩天“激活”,相當于一年之中增加了25%的時間。這個資源被挖掘出來后,北京市相當于新建13家三級醫院,而建13家三級醫院至少要耗費兩三百億。現在不費一畝土地,不消耗一點兒資源,就可以實現新建13家三級醫院的價值。所以,就算節假日給醫生支付三倍工資,他認為也是值得的,還方便了老百姓看病。
且不說丁市長這樣算科學不科學,合理不合理,在筆者看來,“無假日醫院”所帶來的好處,其實遠不止經濟這一塊。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疾病的降臨,絕對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說,像醫院這樣救死扶傷的服務部門,其性質就決定了不應該有假日的概念。作為一種有高道德準入要求的職業,筆者相信,讓醫生做出這樣的奉獻,恐怕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意見吧?
由此可見,“無假日醫院”的全面推開,阻力其實不在“經濟”,而在于服務意識和公仆精神。
只有醫院全年無假日,老百姓能隨到隨看,這才是真正的“利為民所謀”。這樣的“利”,又是多么大的一筆賬,那是連民生賬、“生態”賬、社會賬一起算進來的收益,恐怕不是幾筆經濟小賬便能涵蓋的吧?